缩略图

浅谈岩土工程勘察对建筑工程质量的影响与对策

作者

张习文

四川志德岩土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云南分公司 云南 昆明 650000

1、引言

岩土工程勘察通过对建筑场地的地质、水文、岩土性质等进行调查、测试与分析,为工程设计提供基础数据,是建筑工程建设的首要环节。建筑工程的地基基础、结构选型、施工方案等均依赖于准确的勘察成果。若勘察工作存在疏漏或数据偏差,可能导致地基失稳、结构开裂、沉降超标等质量问题,甚至引发安全事故。研究岩土工程勘察对建筑工程质量的影响及对策,对规范勘察行为、提高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岩土工程勘察对建筑工程质量的影响

2.1 对地基基础设计的影响

地基基础是建筑工程的根本,其设计合理性取决于岩土勘察数据的准确性。勘察报告中土层分布、承载力、压缩模量等参数的偏差,会导致基础选型不当。例如,误判地基土的承载力会使基础尺寸不足,引发不均匀沉降;未探明地下软弱夹层或溶洞,可能导致地基失稳,造成建筑倾斜。准确的勘察成果可指导设计人员选择合适的基础形式(如筏板基础、桩基),并合理确定基础埋深与尺寸,保障地基基础的安全性。

2.2 对结构设计的影响

建筑结构设计需结合场地岩土条件进行荷载计算与抗震设计。勘察数据中的地震烈度、岩土体力学参数等直接影响结构抗震等级的确定与构件配筋设计。若勘察时未准确评估场地地震液化可能性,结构抗震措施不足,地震时易发生倒塌;岩土体侧向压力计算偏差会导致地下结构(如地下室墙体)配筋不足,引发开裂或变形。完整的勘察成果能为结构设计提供可靠依据,确保结构在荷载与环境作用下的稳定性。

2.3 对施工安全与进度的影响

岩土工程勘察成果是制定施工方案的重要依据,勘察疏漏会增加施工风险与延误工期。未探明地下管线、孤石或地下水文条件,施工时可能引发管线破裂、设备损坏或涌水塌方;对岩土体开挖特性判断错误,会导致支护方案不合理,引发边坡失稳或基坑坍塌。详细的勘察报告可帮助施工单位提前制定应对措施,如调整开挖方式、加强支护或采取降水措施,保障施工安全并避免返工。

2.4 对工程耐久性的影响

岩土体的腐蚀性、地下水的化学成分等因素影响建筑材料的耐久性。勘察时未检测地下水对混凝土的腐蚀性,会导致结构钢筋锈蚀、混凝土碳化加速,缩短工程使用寿命;未探明场地内的不良地质作用(如盐渍土、湿陷性黄土),未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会使建筑在长期使用中出现结构损坏。准确的勘察成果可指导工程采取防腐、防渗等措施,提升建筑工程的耐久性。

3、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1 勘察方案不合理

勘察方案缺乏针对性,未根据建筑类型、场地条件制定个性化勘察计划。布点数量不足或间距过大,无法全面反映场地地质条件;勘察深度不够,未穿透主要受力层或不良地质体,导致关键信息缺失;测试项目选择不当,对影响工程质量的重要参数(如岩土体强度、渗透性)未进行测试,勘察成果难以满足设计需求。

3.2 野外作业不规范

野外勘察作业存在操作不标准、数据记录不严谨等问题。钻探过程中取样方法不当,扰动土样导致试验数据失真;原位测试(如静力触探、标准贯入试验)操作不规范,仪器校准不到位,测试结果准确性差;对地下水位、岩土体颜色、结构等描述不详细,缺乏影像记录,影响室内分析的可靠性。

3.3 室内试验精度不足

室内试验是获取岩土力学参数的关键环节,若试验过程控制不严,会导致数据偏差。试样制备不符合标准,如土样扰动、岩石试样尺寸不达标;试验仪器老化或精度不足,无法准确测得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方法选择错误,如对高灵敏度土采用不恰当的剪切试验方法,得出的抗剪强度参数不可靠。

3.4 勘察报告质量不高

勘察报告存在内容不完善、结论不准确等问题。对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的分析不深入,未明确不良地质作用的分布与危害;岩土参数推荐值缺乏依据,未结合野外勘察与室内试验数据综合确定;对设计与施工的建议针对性不足,无法有效指导后续工程建设;报告编制不规范,图表不清晰、数据矛盾,影响使用单位的理解与应用。

3.5 人员专业能力不足

勘察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部分人员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对复杂地质条件的识别能力不足,难以发现隐蔽的不良地质现象;对勘察规范与标准掌握不熟练,导致作业过程不符合要求;数据分析与综合判断能力欠缺,无法从原始数据中提炼有效信息,影响勘察成果的科学性。

4、提升岩土工程勘察质量的对策

4.1 优化勘察方案设计

根据建筑工程的规模、结构类型、场地复杂程度,制定详细的勘察方案。合理确定勘察点的数量、位置与深度,确保覆盖整个场地且重点区域加密;明确测试项目与方法,针对场地特点增加专项勘察内容(如岩溶勘察、地震安全性评价);方案编制前开展现场踏勘,收集区域地质资料,提高方案的针对性与可行性。

4.2 规范野外作业流程

加强野外作业管理,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钻探取样采用合适的钻进方法与取样工具,减少土样扰动,确保试样质量;原位测试前对仪器进行校准,操作人员需持证上岗,按标准步骤进行测试;详细记录野外数据,包括岩土体特征、地下水位、钻探日志等,辅以照片、视频等影像资料,保证数据的可追溯性。

4.3 提高室内试验精度

强化室内试验质量控制,确保试验数据准确可靠。试样制备严格遵循标准,对特殊岩土采用专用制备方法;定期校验试验仪器,确保其精度符合要求;根据岩土性质选择适宜的试验方法,如对饱和软黏土采用三轴固结不排水试验,保证试验结果的适用性;建立试验数据审核制度,对异常数据进行复核。

4.4 加强勘察报告审核

完善勘察报告编制与审核流程,提升报告质量。报告内容需全面反映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明确不良地质作用的处理建议;岩土参数推荐值应结合野外与室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与合理性判断;增加对设计、施工的指导性建议,如基础选型、开挖支护方案等;实行多级审核制度,由技术负责人、总工程师对报告进行审查,确保结论准确、逻辑清晰。

4.5 提升人员专业素养

加强勘察人员培训与考核,提高专业能力。定期组织技术培训,学习勘察规范、新技术与新方法;开展案例分析与经验交流,提升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勘察能力;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对勘察人员进行资格认证与业绩考核;引进高素质专业人才,优化人员结构,提高团队整体水平。

5、结论

岩土工程勘察对建筑工程质量具有基础性、决定性影响,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地基基础安全、结构稳定性、施工进度与工程耐久性。当前勘察工作中存在的方案不合理、作业不规范、报告质量不高等问题,需通过优化方案设计、规范作业流程、提高试验精度、加强报告审核、提升人员素养、引入信息化技术等对策加以解决。

参考文献

[1] 陈雅雯. 综合勘察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J]. 技术与市场 ,2024,31(5):100-103. DOI:10.3969/j.issn.1006-8554.2024.05.020.

[2] 刘小杰 , 滑玉娥 . 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综述 [J]. 中国建筑金 属 结 构 ,2023,22(5):100-102. DOI:10.20080/j.cnki.ISSN1671-3362.2023.05.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