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影响热力管网安全运行的因素和应对措施

作者

逄永斌

威海市热电集团高区供热公司 山东省威海市 264200

前言

热力管网属于带压高温管道,且长期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运行,其安全隐患不容忽视。近年来,北京、郑州、连云港等地频发供热管道安全事故,揭示了供热管道在安全管理、维护、应急响应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热力管网一旦泄漏,不仅直接影响整个供热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干扰供热用户的正常用热,还可能导致高温烫伤、损坏周边建筑设施等严重事故。此外,鉴于城市地下管线种类繁多、错综复杂,热力管网泄漏还可能引发次生灾害,给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一、影响热力管网安全运行的因素

(一)管道老化与设备磨损

热力管网系统长期处于高温高压的运行环境中,管道本身及其附属设备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老化。例如,管道内壁容易发生腐蚀、结垢,阀门、法兰等连接部位也可能因长期使用而出现松动或密封性能下降。这些问题看似微小,但若不及时处理,极易引发泄漏甚至爆管事故,严重影响管网的整体安全。尤其在一些建成时间较早的供热区域,管道材质和施工技术可能相对落后,使得老化问题更加突出,成为威胁运行安全的首要因素。

(二)外部环境与人为干扰

热力管网多敷设于地下或露天环境,其安全运行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外部条件的干扰。例如,周边其他工程的施工开挖可能不慎破坏管道,极端天气如严寒或暴雨也可能导致管道保温层受损或基础沉降。此外,一些人为因素如私自改装管道、在管道上方违规堆放重物或进行钻探等行为,也会直接破坏管网结构,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这些来自外部的干扰往往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给管网的安全管理带来很大挑战。

(三)运行管理与监控水平不足

科学的管理和有效的实时监控是保障热力管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基础。如果管理不到位,例如日常巡检流于形式、维护保养不及时、应急预案不完善等,一些小问题可能逐渐积累成大隐患。同时,若缺乏现代化的监控手段,如压力、温度、流量等关键运行参数的实时监测系统,管理人员就无法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干预措施,容易导致局部故障迅速扩大,影响整个系统的稳定,甚至造成停供和安全事故。

二、热力管网安全运行的应对措施

(一)加强管网设施的全周期维护管理

应对热力管网安全风险的首要之策,是建立系统化、规范化的全周期维护管理体系。这意味着不能仅仅在出现问题后才进行抢修,而应将维护工作前置,形成从日常巡检、定期检修到更新改造的完整闭环。具体而言,应制定科学详尽的巡检计划,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管道、阀门、补偿器、支架等关键部位进行常态化检查,重点关注老管段、腐蚀高风险区域和曾发生故障的位置。同时,利用秋季供热间歇期等窗口,开展系统性检修,彻底排查隐患,如进行压力试验、清理管道内壁水垢、更换老化密封件和保温层等。对于使用年限过长、材质落后或多次维修仍问题频发的管段,应果断制定计划并投入资金进行更换改造,优先采用更耐腐蚀、强度更高的新型管材和更先进的连接技术。通过这种“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策略,能够显著降低因设备老化磨损导致的突发故障,从根本上提升管网运行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二)构建多方联动的外部环境防护体系

针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与人为干扰,必须突破热力企业单打独斗的传统模式,构建多方协同、联防联控的外部环境防护体系。关键举措在于加强与城市规划、建设、市政、交通等政府部门的沟通协作,建立完善的信息共享与联动机制。确保任何单位开展道路开挖、地下施工等作业前,都能通过官方渠道获取热力管网的精确敷设信息,在设计及施工方案中主动规避,从源头上减少外力破坏风险。同时需要加大对管网保护区域的日常巡查和宣传力度,在管线沿线设立清晰醒目的警示标识,借助媒体和社区宣传等渠道,向公众和施工单位普及保护热力设施的重要性和相关法规,严厉杜绝私自改装、压占管道等危险行为。此外,还应建立针对极端天气的预警和应急响应预案,如在寒潮来临前加强裸露管道保温,在汛期前后检查井室防水和基础稳固性,有效提升管网抵御自然气候影响的能力。

(三)推动智能化监控与智慧化运维升级

提升运行管理与监控水平的关键在于技术创新,应大力推动热力管网向智能化、智慧化转型。核心是建设覆盖全网的“智慧热网”监控系统,通过广泛部署压力、温度、流量、噪声等各类传感器,实现对管网运行状态的 7×24 小时不间断数据采集与实时传输。这些数据汇聚到中央调度平台后,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进行深度处理,可以智能诊断系统运行的异常状况(如微小泄漏、循环不畅、保温失效等),并提前发出预警,指引运维人员精准、快速地定位和处理问题,变被动抢修为主动干预。此外,智慧运维平台还能整合设备档案、维修记录、生命周期管理等模块,实现巡检计划自动生成、维修工单线上流转、备品备件智能管理,极大提升管理效率和决策科学性。这项对策不仅能有效弥补人工管理的疏漏,更能通过对海量运行数据的挖掘,为管网的优化调度、节能降耗和长远规划提供强大数据支撑。

(四)完善应急预案与提升快速抢修能力

无论防护多么严密,依然需要为突发事故做好万全准备,因此完善应急预案并打造一支高效的快速抢修队伍是保障安全的最后一道关键防线。首要任务是制定详尽、实用且具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体系,内容应覆盖爆管、泄漏、失压等各类典型事故,明确不同等级事件下的报告流程、指挥体系、关阀方案、疏散范围、舆情应对和用户沟通措施,并定期组织不同规模的实战演练,确保所有相关人员熟悉流程、职责分明。其次,必须投资加强抢修力量的专业化建设。这包括配备先进的抢修设备(如移动泵车、堵漏装备、挖掘机械)、保障充足的应急物资储备(如不同管径的备用管段、阀门、保温材料),以及打造一支24 小时待命、技术过硬、响应迅速的专业化抢修队伍。通过定期培训和演练,不断优化抢修工艺和流程,目标是最大限度地缩短从发现故障到恢复供热的时间,快速控制事态发展,减轻对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影响,将安全风险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

结语

热力管网的安全运行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技术、管理、环境及人为等多方面因素。本文系统分析了管道老化、外部干扰及管理滞后等主要影响因素,并据此提出了全周期维护、联防联控、智能运维和应急抢修四方面措施,共同构成一套“预防 - 监控 - 响应”的综合保障体系。未来,热力管网的安全管理须进一步迈向精细化、智能化和协同化,持续加大在新技术应用、老旧管网改造和专业队伍培养上的投入。唯有坚持问题导向,构建长效机制,才能切实提升管网系统的本质安全水平,确保供热稳定可靠,为社会发展和民生福祉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 丁有文 . 供热管道的腐蚀原因及防腐措施解析 [J]. 全面腐蚀控制 ,2021,35(05):117-118.

[2] 潘 鑫 蓉 . 热 力 管 网 的 防 腐 与 保 温 研 究 [J]. 山 西 化工 ,2020,40(05):139-140.

[3] 韩雪峰 . 城镇供热管道的腐蚀原因与防腐措施分析 [J]. 全面腐蚀控制 ,2020,34(07):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