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群团组织视角下融入基层治理探究
王建琨
天津市滨海新区烟草专卖局 天津 300450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需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在价值观念、功能定位、工作方式上,不断地创新,使它在政治资源、群众基础、组织网络、品牌建设、人才集聚等方面都有独特的优势,融入到现代基层治理系统中,使社会的活力得到有效的激发。如何对社会力量进行有效的组织、动员,从而有序地激发社会的活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2015年年初,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试图回答这个问题,特别是在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方面,强调要把工青妇、社会组织、志愿者队伍等组织的作用发挥到最大,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到基层社会管理当中去。如何指导群团组织加快职能扩展与工作创新,使之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构建与社区治理,已是一个亟需顶层设计与精细化操作相结合的重要课题。
一、加强基层群团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群团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与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强化党的领导的重要载体。新时期组织工作是增强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是更好地为发展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客观需求,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需要。而基层组织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群团组织工作的成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基层为基础。目前,我们国家的经济和社会都在飞速发展,我们的改革也在继续深入,我们要向中国梦迈进,就必须要有最广大的民众的智慧和力量,这离不开全社会的理解、支持和积极的参与。加强基层群团组织的建设,可以使群团组织更好地代表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真正了解群众的意愿,体察群众的疾苦,关心群众的生活,尽可能地维护群众的基本利益,使组织与组织、组织与群众、群众与群众的关系更加融洽,在促进社会和谐的过程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二、制约群团组织结构延伸的因素
伴随着社会资源的迅速释放和加快流动,面对市民日益多样化、多元化、多层次的社会服务需要,群团组织行政化、官僚化的运作机制以及传统的工作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迫切需要通过变革来寻求社会化的突破口。官僚化的组织运行方式掩盖了它的社会功能。从理论上讲,群众团体工作应该包括宏观的社会政治工作和微观的社会服务工作。但是,在现实的操作过程中,群团组织与党委政府之间的科层结构是一致的,他们在制度下长期运转,有限的人力资源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用于应付上级的日常工作,很多群团组织的成员的工作思想和根本思想都是以完成上级交给他们的任务为首要任务,存在着工作的内循环、封闭化。这就导致了团组织同人民群众的距离越来越大,组织的活力逐渐衰退,服务效率低下,个人发展受到了限制。此外,较为机械的办事方式,还体现了其参与服务社会团体的能力较弱,与社会团体助人自助的观念有一定的距离,很难适应自发型、松散型社团、 NGO 的多元化特征,在引导和服务方面容易出现偏差和不接地气。传统的工作方法和社会工作的专业化、社会化有很大的差异。传统的群团组织工作形式主要是以会议、活动等为主要形式,其活动形式则是层层发起、典型引路。活动一项接着一项,各个群团组织好像都没有停下来的意思,经常还没深入到下一项活动中去,这种传统的工作模式,对民众的吸引力和效果越来越差。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群团组织的信息化水平没有跟上,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目前的群团组织所对应的群体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分化,他们的兴趣需要越来越多样化,但是群团组织的活动却缺乏针对性,推动的项目很难在基层实现。僵化的组织制度很难与不断发展和发展的基层社会融合。基层群众工作表面化、边缘化的情况比较普遍,就连街道一级的群团组织建设都比较薄弱,大部分社区群团组织只是挂着一个牌子,实际工作的范围很小,更别提开辟新的阵地和活动空间了。一方面,社区社团组织成员的综合素质与工作的发展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另一方面,现有的财务运作机制不能为基层群众工作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同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群体组织已经形成了一种路径依赖,即有多少钱就做什么事,因此,他们的工作越来越表面化和边缘化。在与社区、居民自治组织的联系方面,其枢纽、支撑、整合功能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水平组织系统的建设还不够完善。群团组织是一个枢纽组织,其自身的能力建设还不够完善,在政治上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在业务上起到了引导聚集的作用,在日常管理服务中起到了平台的作用。
三、有效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路径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需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在价值观念、功能定位和工作方式上,不断地创新,使它在政治资源、群众基础、组织网络、品牌建设、人才集聚等方面都有独特的优势,融入到现代基层治理系统中,使社会的活力得到有序的激活。
(一)去行政化思维激发组织活力
价值取向直接影响着其发展策略、工作方向,也反映了其吸收、聚集社会资源的能力。在政府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各级社团组织都要重新审视自己的传统角色,逐步实现其管理思想的转变。在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政府职能不断转变的过程中,群团组织的双重作用将逐步向社会角色转变,这与国家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发展趋势相吻合,群团组织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社会功能,立足于代表和保护社区群众的利益,把公共服务作为第一要务,这样才能有很强的凝聚力和生命力。
(二)关注组织服务能力的提升,加快枢纽型功能体系建设
在群团组织方面,要注意打破直线型的思维方式和相对固定的组织体制,重视各种群体的协作,构建联系与互动机制,达到向内融合、向下渗透、跨界合作的目的。在组织形态、运作机制、工作方式等各方面都要进行全面的社会化改造,使政府、社会和市场的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整合。在提高员工的服务能力方面,可以研究改革绩效考评体系,逐渐建立起群团组织成员定期到社会组织任职锻炼的体制,把社会工作的理论和专业知识融入到群团干部的培养方案和教材之中,把传统的工作方法和现代社会工作的观念和方法相融合,使群团组织的工作方式更加社会化。本项目针对街镇“倒金字塔”的特点,以“人多人少”的特点,建立一支以助人为本的、活跃于社会领域的专业团队,把资源向基层延伸,提高基层的工作水平。
(三)融入基层治理格局,在服务社区去除边缘化。
首先,街镇要以社区为中心,以区域化党建为平台,整合居委会的职能,引导社区各种国有企事业单位、市场经济类组织中的员工之家等群团组织,将其纳入到社区治理系统中,更好地发挥社区宏观上的市场与社会活力。在青年团员、妇女及企业员工较多的地方,首先组建一个松散的联谊社会团体,然后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将其组建起来,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全方位的团体。其次,利用枢纽的职能地位,发挥桥梁纽带、聚合引领、组织动员等功能,将社区各种社会组织和居民自组织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社区中观层次上构建起一个动员的组织网络。引导基层社区群团组织,为社区青年中心、妇女之家提供更多的权力和资源,在社区内开展公益志愿服务,承担由政府逐渐移交给社区的公共服务,提高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让群团组织的服务真正落地,推动志愿精神引导社区进行自我服务。最后,通过对社区不同类型的居民自组织的支持功能定位,为其提供初期孵化、政策咨询、能力建设、人员培训、项目指导等专业化、集约化、精细化的服务,促进其自治能力的提高;将具有相同性质、功能相似的居民自组织连接在一起,形成社区群众自组织的重要节点和资源配置与转化的枢纽。
参考文献:
[1] 陈彤彤, 岳奎. 新就业群体党组织组织力提升的情感向度[J].重庆社会科学 ,2025,(01):51-65.
[2] 刘奎 . 联村社区基层党组织政治领导力建设研究 [J]. 智慧农业导刊 ,2024,4(24):8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