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谈新工科教育背景下的高校教务工作与思政教育的融合路径分析研究

作者

张荣 王昊杰 马星

沈阳工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 沈阳 110870,沈阳工业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 沈阳 110870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A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置于战略全局的关键位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深度推进育人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多次强调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总书记指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①。这不仅是对高校育人使命的深刻阐释,更是对青年一代成长成才的殷切期望。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尤其是后疫情时代中国经济发展对高科技人才的迫切需求,2025 年多所高校陆续宣布扩招计划,这一举措不仅积极响应了国家对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迫切要求的号召,同时也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新鲜的人才活力。然而,高校学生人数的激增,必然会呈现出诸多方面问题,也为教务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高校教务工作现状

高校教务工作是保障高校教学运行、提升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在高校整体运行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教务工作主要包括学籍管理、课表安排、组织考试、参与教育教学质量评估及其他教务相关文件、制度的撰写、汇总等。虽然在整个工作运行中,与学生接触相对较少,然而,教务部门在学生从入学至毕业的整个周期内,始终肩负着管理学生日常教学工作等重要职责,正因如此,教务工作人员与学生之间保持着直接且密切的互动。这种持续的接触使得教务部门对学生的价值观塑造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然而,由于教务部门的工作内容繁琐且复杂,导致教务工作人员难以有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难以真正践行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教育理念,难以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务工作相融合。

二、高校教务工作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实际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深刻指出:“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 ",同时还多次强调要加强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建设,践行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真正落实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等“十大育人”体系②。高校教务部门作为高校的管理与服务部门,其教务工作人员不仅肩负着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同时还应该积极践行“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将自己的日常工作与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紧密连接起来。然而,受工作性质、内容等因素的制约,部分教务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难以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教务工作,导致二者之间出现一定程度的割裂现象。

1. 教务工作者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识不强

由于教务工作者的工作重点倾向于教学管理领域,日常工作内容大多聚焦于教师课表的精细编排、学生学籍的严谨管理、考试考场的科学安排、文件资料的系统汇总以及上级文件的及时传达等事务性环节。这些繁琐且具体的工作占据了教务工作人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使得他们的工作常常围绕教学流程的有序运转而展开。

所以,在这种长期的工作模式下,教务工作人员普遍形成了一种固有认知,即思政教育主要是高校专任教师的专属工作内容。他们认为,专任教师身处教学一线,与学生有着直接且深入的互动与联系,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而自身的工作性质更多地偏向于行政管理和服务,与思政教育似乎存在着天然的“距离感”。

2. 教务工作者在思想政治素养方面存在不足

高校教务工作者,身负重任且事务繁杂。他们不仅要高效且高质量地承接并完成学校与学院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同时还承担着上传下达的重要职责。大量琐碎的事务性工作占据了教务工作人员的绝大多数时间。在此情形下,部分教务工作者用于学习党对教育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时间被严重压缩,学习不够充分。这直接导致他们对政策的理解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透彻地钻研。在贯彻落实相关政策时,便容易出现理解偏差和执行不到位的情况,难以将思政教育理念自然地融入日常教务管理工作之中,使得思政教育与教务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两张皮”的现象③。与此同时,在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部分教务工作者的思想观念相对滞后、保守。缺乏主动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对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关键地位和重要作用认识不足,在日常工作中,未能充分挖掘和发挥思政教育的育人功能。

3. 教务工作者的专业知识与学生不一致

在绝大多数高校里,二级学院教务工作人员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通常和他们所负责的二级学院专业方向存在明显偏差④。这种不匹配的状况,使得教务人员在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难以凭借自身专业技能为学生提供切实有效的学业指导与帮助。同时,对学生的价值观塑造也可能产生间接的影响。

由于教务人员无法从专业深度上与学生进行有效交流,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职业价值观和专业伦理观念方面显得力不从心。例如,在一些对职业道德要求极高的专业领域,如医学、法学等,教务人员若缺乏相关专业背景,就难以在日常管理中通过言传身教向学生传递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道德准则。学生可能会因此缺乏对专业背后所承载的社会责任和使命的深刻认知,仅仅将专业技能的学习视为获取文凭的途径,而非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的桥梁。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符合专业精神的价值观体系,也可能影响他们未来在职业道路上的选择,使得他们在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时,缺乏坚定的信念和正确的价值导向。

三、高校教务工作与思政融合途径

高校教务工作人员是高校与学生之间的桥梁纽带,是开展教学管理,面向学生、服务学生的重要窗口。为推动高校教务工作与思政相融合,更好实现高校“教育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目标,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教务工作人员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职责,同时各二级学院、高校教务处也同样身负重任。只有将教务工作人员、二级学院、高校教务处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多方合力,才能共同助力高校教务工作与思政教育的完美融合。

1. 教务工作人员要积极转变工作理念(1)强化思政意识,提升育人责任感

教务工作人员要深刻认识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将思政教育纳入日常工作的重要范畴。不再仅仅把自己定位为教学事务的管理者,更要成为学生思想的引导者和成长的助力者。

(2)以学生为中心,关注个体需求

教务工作人员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需求。在日常工作中,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尤其是思想上的困惑。比如,在处理学生选课、考试、学籍等事务时,耐心倾听学生的想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合理的建议和指导,让学生在感受到关怀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政教育。

(3)注重言传身教,发挥榜样作用

教务工作人员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⑤。在工作中,要以身作则,展现出严谨的工作态度、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积极的精神风貌。例如,严格遵守工作纪律,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对待学生公平公正、热情耐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学生树立榜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2. 二级学院要注重引导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相结合(1)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示范作用,进一步完善二级学院师德师风建设的指标体系⑥,通过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强化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同时,深入学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进一步巩固和强化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在教育教学中的核心地位,使每一位教师都能将立德树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鼓励党员教师以身作则,形成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良好教风,将思政教育巧妙融入日常教学,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2)定期开展思政培训,提高教师思政意识

二级学院要极组织开展围绕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国家政策法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各类教育方针政策最新解读等相关内容的系列讲座,从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同时提高教师的思政素养。此外,还应该鼓励各位教师将思政培训与自我提升相结合,形成持续学习的良好氛围,从而激发教师参与思政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与学生谈心谈话,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从与学生的谈心谈话中及时发现问题,积极引导。将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的讲授相结合,真正做到教书育人、课程育人。

(3)深挖课程思政元素,创新教学方法手段

鼓励各教研室定期开展教学研讨会,积极组织教师对所授课程进行深入的剖析和探讨,系统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⑦。围绕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关键环节,引导教师思考如何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巧妙融入理想信念、家国情怀、社会责任、职业道德等思政内容。例如,在理工类课程的讲授中,教师可以通过对专业知识的讲授,巧妙渗透工匠精神、科学家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文史类课程的讲授中,可以将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引入课堂,从而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还要思考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思政教学的实效性⑧。通过案例教学、情境教学等教学方法,让学生深入其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专业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将思政教育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慢慢浸润到学生的行为习惯中。

3. 高校要全面统筹各教务部门形成思政(1)加强协同机制,完善管理制度

成立以学校主管教学工作的校领导为组长,由教务处、各学院教学管理部门负责人等为成员的工作小组。由工作小组责统筹规划、协调推进各教务部门的思政教育工作,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⑨。明确各教务部门工作人员在思政教育中的工作重点,同时,对在工作中渗透思政教育的方法及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开展相关研讨会,形成教务工作人员开展思政教育的管理制度。此外,鼓励教务工作人员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实现信息畅通,资源共享,共同提升高校教务工作人员开展思政教育的良好风尚。

(2)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教育质量

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专家学者开展思政教育的专题讲座,鼓励全体教师及教务工作人员积极参加培训,通过系统学习与交流研讨,不断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体系,强化育人理念,提升育人能力⑩。积极组织教师参与社会调研、参观学校红色教育基地等活动,让教师在亲身实践中深化对思政教育的理解,积累鲜活的教学案例,使思政教育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此外,鼓励教务工作人员积极带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完成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等活动,在指导学生完成社会实践和相关项目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思想情况,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从教学管理与教务管理两方面形成合力,更好的提升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EB\OL].[2016 -12 - 08].http://www.moe.gov.cn/jyb _ xwfb/s6052/moe _ 838/201612/t20161208 _291306.html.

[2] 教育部办公厅 . 关于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 [OL].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8 年 5 月 25 日 .[ 引用日期 2025 年 4 月 17 日 ]

[3] 王春黎. 思政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务员协同工作探析[J], 理论观察,2021(06):79-80

[4] 帕提古丽·吾布力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教务工作者服务育人机制的探析[J], 就业与保障 ,2023(08)

[5] 李江 . 领航课程思政:党委主体责任的逻辑与行动 [J], 中国高等教育 ,2017(Z3):20

[6] 巩茹敏 , 霍跃 . 构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效应的新审视 [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1(01):76-77

[7] 黄梅玲 . 高校思政教育在教务管理中的新探索 [J], 高教学刊 ,2018(13):118

[8] 张静, 任怀艺, 任怀艺, 瞿卫菁. 高校教务员在思政育人工作中的协同作用探讨 [J], 北京教育(高教),2019(09):70-71

[9] 孙燕华 . 创新教学管理 推动高校课程思政改革与探索 [J], 中国大学教学2019(05):57-58

[10] 何连海. 课程思政视阈下高校教务管理者服务教学路径探索[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1(04):73-74

作者简介:张荣(1987.07),女,汉族 山西忻州市人, / ,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 :管理科学与工程,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