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路径

作者

王剑敏

奈曼旗义隆永镇义隆永学区中心校

引言

依据新课程标准理念,小学数学教育既看重基础概念与核心技能的传授,又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及问题解决能力,在此情形下,创建高效课堂成为达成上述目的的重要途径,而且体现出明显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1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原则

1.1 以生为本原则

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知识建构的主体应当是学生,他们才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参与者,在小学数学教育领域,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考虑到个体之间的差异,促使他们得到全面的发展,数学课堂应当成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以及深入思考能力的重要场所,引导每一位学生积极投身于数学学习活动当中,感受数学学科的魅力所在,创建高效数学课堂的时候,教师要依照学情来规划教学内容与方法,加强互动环节的设计,着重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及其实践应用能力。

1.2 循序渐进引导原则

小学数学教育体系涵盖新知传授与旧知巩固两大环节,所涉及内容包括图形与几何等诸多方面,在此情况下,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基本准则,该准则一方面源于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性,另一方面则与知识层级结构呈现的递进趋势相关联,站在学生主体差异角度上讲,每位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认知水平都存在着明显差别,这就使得教师必须采取由浅入深的方式逐步推进教学进程,从知识体系发展角度来看,各个知识点都存在着从易到难的自然顺序,所以系统地建立基础知识框架显得十分重要,这也要求教师使用分层递进的方法来实现教学目的。

2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路径

2.1 情境创设,兴趣导入

课堂教学导入环节的设计有着重要意义,其根本目的就是营造合适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快速进入高效学习状态,教师要重视这个阶段的教学规划,传统的课堂导入常常借助回顾旧知,解析例题,归纳总结以及巩固练习这些方法推动教学进程,通过研究得知,根据情境创设的新课导入更加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学习习惯,利用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来创造新颖的情境,既可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充分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促使他们积极投身于问题解决和合作交流当中,进而达成知识建构和能力提升,在讲解分数除法有关概念的时候,可以采用故事化情境加以引导。某教师利用“分蛋糕”情景展开教学设计,设想小明同同伴一同分享一块蛋糕,如果把蛋糕平均分成若干份,小明想要得到一定的份数,那么就要算出他所对应的份额数值,此案例目的在于促使学生深刻领会分数除法的实际含义,并且引发他们对于有关运算规则的探究兴趣,依靠这种生活化的场景,学生便可以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里积极投入学习进程之中,在自行摸索以及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慢慢形成起关于分数除法概念及其运算规律的认知框架,这样的导入方法既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又为后面的知识延伸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2.2 组织实践性探究活动

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并且要建立起高效有序的师生互动模式,按照这种思路去操作,教师就应该用心设计那些具有实践意义且探究性质的教学活动,利用带领学生自己去探索,促使他们独立思考,安排小组合作解决实际问题等办法,既能使他们的数学学习变得丰富多彩,又能全面提高他们的核心素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极大地激发出来,学习效果明显得到改善,而教师也凭借引领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教学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真正做到了把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改革落到实处。

在“条形统计图”教学中,教师安排探究性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调查并展示班级兴趣小组参与情况。活动伊始,教师引导学生自学条形统计图的基本概念、绘制流程和解读方法等理论知识,为后续操作提供支持,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分组协作时,各小组分工明确,数据采集员搜集信息,数据分析员整理汇总,绘图员绘制图表,增强学生实操能力,加深其对统计学知识及现实意义的认知。小组展示后,通过班级互动与反馈加深认识、评判成果。这种教学模式有效传递数学知识,提升学生合作与探究能力,推动核心素养培育,营造高效课堂。实践活动以学生为主导,激发其积极性与创造潜能,增添教学活力,改善教学质量。

2.3 信息技术,效率增进

新课程标准之下,如何改善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这是急需解决的重要议题,要顺应现代教育发展的大势,教师就得加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伴随着技术持续更新换代,用数字资源来改良教学设计变得可行起来,在讲解“位置与方向”之类的知识要点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平台展示本地的地标建筑图片,把抽象的概念转变成具体的场景,以此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他们的理解层次,事先搜集校园周围一些有代表性的建筑影像资料,再凭借专业的软件创建含有方位信息的教学课件,这样既能提升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又可促使他们用数学思维去应对现实中的问题。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借助多媒体技术来辅助学生展开位置与方向方面的实践探究活动,可以规划从校园走向目标商业区的具体路线以及方位描述,扩充网络资源弥补教材内容的缺失,把激发学习兴趣当作主要目的,改善小学数学教学效果,课后通过在线互动平台布置延伸任务,像“数字拼图”游戏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值序列和空间结构的认识,“方向迷宫”活动重点培育学生的方位辨识能力,营造一种寓教于乐的学习氛围,促使知识得到系统化的掌握和应用。

结语

创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属于系统工程,要依托学生主体地位及循序渐进原则,通过情境塑造,动手操作,信息技术融合等多种途径来推动,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改进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而且有益于教师自身发展,展望未来教育实践,应该继续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持续改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途径,给学生的全面成长给予强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 翁思婧 .“ 双减” 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减负增效 [J]. 读 写算 ,2024(35):85- 87.

[2] 李晓梅 . 小学数学课堂上“ 高效轻负” 的教学策略 [J]. 安徽教育科研 ,2024(32):55- 57.

[3] 李颖雅 . 融入趣味游戏 , 构建“ 寓教于乐” 的数学课堂 [J]. 读写算 ,2024(35):70-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