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质保管理与风险防控策略研究
刘盛斌
江苏核电有限公司 江苏 210000
引言
保修期是工程竣工之后,承包人对该竣工工程负责保修的期限。保修期的时间在承包合同中规定。保修期的起算日期从业主工程师发给工程竣工证书之日算起。目前,在工程质保期管理上,往往由于责任分工不清晰、质保期防控手段不及时到位等原因,造成工程建设质量投诉,使得工程不正常现象严重、多方矛盾加剧。据统计,仅占工程建设全寿命期内一半的质保期内投诉次数便占据了全生命周期投诉次数的三分之一还多,这表明加强质保期工程质量管理和风险管控工作势在必行。
一、工程质保管理的重要性
强化质保期质量管理首先可以保障工程使用安全与功能完善。保修期是整个项目建设质量的竣工验收与保修阶段,可通过工程质量保修与维护的早期阶段及时解决混凝土开裂、管道渗漏等质量问题,以避免出现问题而发生损坏,影响建筑工程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其次,有利于维护建设市场信用秩序。维修期内的质量保修,是承建单位是否履行保修责任的一种标志 [1]。因此,实施质量保修也是影响承包人信誉值的因素之一,而受惩处将会导致承包人承建项目在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开展工作,这样的方式可以在质量保修期内的促使工程质量管理水平大大的提高。最后,可促进工程全生命周期成本优化。工程全寿命周期管理需要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时在质保期内的统计数据支撑。进行质量缺陷的溯源分析,可判断建设期在设计、施工、选材等方面所消耗的资金。
二、工程质保期常见质量问题及风险因素分析
(一)典型质量问题分类
从工程质保期内的常见质量问题来看,首先存在着构造问题。例如地基不均匀沉降,框架结构填充墙裂缝、混凝土强度不符合等,常为地质勘察不深入、基础设计缺陷或混凝土振捣养护不良造成,此类问题严重情况下可能会存在安全隐患。其次,工程的功能性损坏,具体表现为屋面渗漏,卫生间泛臭,给排水管道堵塞现象等时有发生。最后,安装质量问题,在进行建筑工程安装的过程中,由于安装方面施工不规范导致电气的短路问题或通风空调的故障,都会给使用单位造成较大的影响。
(二)风险因素多维解析
从出现问题的原因来看,一是设计环节漏洞,一些设计单位在建筑工程设计中,为压缩工期往往会简化计算模型或未充分考虑使用需求,这样的 问题导致工程先天不足。如某厂房因屋面荷载计算疏漏,导致其在质保期内遭遇大雪时出现钢梁变形。二是管理不规范,工人施工管理水平差异大、施工工序交底不到位,极易引发质量缺陷[2]。如道路项目路基压实度不合格,在质保期内出现路面沉陷,表明该项目施工过程中监管不到位。三是材料管理不严格,供方混水摸鱼,材料进工地抽查不严,合格材料混入工程。某工程使用非标防水材料,保修期内就已开裂老化,维修费用比使用合格材料翻倍。四是环境和使用影响,严酷的环境气候 ( 暴雨、地震等 )、使用方擅自整改等外部因素,促使质量问题提前暴露。某海边工程外窗因台风暴雨渗水,由于暴风雨侵蚀导致外窗胶条老化提前造成渗漏水。
三、工程质保管理与风险防控策略
(一)建立健全质保期质量管理体系
在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中,一是要完善制度标准。建立《工程质保期管理实施细则》,规范建设方、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责任,对报修人响应、维修、验收等环节工作作出规定和明确要求。二是要强化信息化管理工作平台建设,建立质保期管理信息系统,报修、分派、维修、验收流程均可在线上开展。业主可利用手机 APP 一键报修和在线查看维修开展情况;施工单位在线接收问题维修单并上传问题维修影像;监理单位在线进行验收。有效提高管理工作效率。三是要强化质量动态档案管理,采用工程数字化档案,存储设计图纸、施工资料、材料检测结果等信息,并与维修信息衔接。
(二)加强质量问题的预防与排查
加强质量问题的预防与排查环节中,首先要做好预验收缺陷整改机制,在竣工验收前,施工企业对照《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手册》自检,完善缺陷清单并限期整改。其次,要建立完善的日常监测排查机制,通过建立日常排摸检查机制,定时不定时组织人员,借助红外线成像等先进仪器、超声波等先进设备,及时掌握隐蔽工程缺陷。如在某桥梁项目通过日常排查中,发现桥墩里面存在的裂缝,通过及时整改,避免一起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最后,针对用户投诉及时回复,建立 24 小时服务热线、线上服务平台,及时获得用户对使用的反映。
(三)完善风险防控机制
完善风险防控机制中,首先要实施质量保险,通过开展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IDI),委托第三方进行质保期内的保修巡查,并由保险公司进行专业评估,同时保险公司提出整改措施,进行专业化控制,共担风险[3]。其次,应设立应急维修基金,在合同额中按 3%-5% 比例提取应急维修基金,用于质量问题的应急处理。如某商业综合体遭遇暴雨地下室积水,应急基金启动,及时清淤排水,避免造成财产的损失。最后,做好分级处置风险,按照结构安全、功能损坏和外观损坏将质保期风险分设为 A、B、C 三级,分别对应重大(结构安全)、较大(功能失效)、一般(外观缺陷)三级,针对不同等级制定应急预案。如重大风险需2 小时内启动处置程序,确保质保期风险可控制。
结语
工程质量保修期阶段的质量控制与风险识别是确保工程质量的重要关口,在规范的管理体系下加强事前防控及检查排查、事中风险应对及风险评估、事后的缺陷修复及责任追溯,将切实降低工程质量风险,提高工程全寿命周期效益与价值。未来,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加持下,工程质量保修期阶段的质量控制将趋于智能与精准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勇 . 工程项目质保期建设单位的管理要点及注意事项 [J].新潮电子 , 2023(8):142-144.
[2] 胡龙武, 姜耘获. 建筑项目管理中的风险因素及防控策略[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 A, 2023(05):149.
[3] 黄志红 .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措施分析 [J]. 房地产导刊 , 2024(0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