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生活链接,综合应用

作者

李辉

重庆市潼南区涪江小学校 402660

引言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理念,揭示了实际生活与教育教学之间的必然关联,在当代教育领域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应用价值,教师应在生活化教学情境下开展小学数学跨学科教学,避免走入传统教学的困境。

一、“超市购物”主题下小学数学跨学科教学的实践价值

(一)有助于强化数学应用意识

一提到“超市购物”,小学生会显得十分兴奋激动,回想起自己在超市购物时的真实经历,仿佛打开了自己的话匣子 [1]。有的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购物故事,讲述了较为难忘的购物经历,还有的迫不及待展示自己在购物中的收获,如爸爸妈妈为奖励自己认真学习新买的玩具,超市中美味的零食等,应用数学学科的知识,引入其他学科的知识等,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增强实际应用能力。

(二)有利于促进学科知识融合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会把课堂作为固定的学习空间,在不同的课堂上学习不同学科的知识,导致各个学科之间的界限较为明显,缺乏主动整合知识迁移知识的意识。而超市购物可以成为学生应用多学科知识的重要契机意识到生活中的现象由多个复杂的环节构成可能会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涉及不同学科的知识,主动萌发跨学科融合意识与探究意识 [2]。这样的跨学科教学模式有助于促进学科知识的深度融合,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学科融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有益于提升综合实践能力

超市购物主题属于小学生日常生活的常见场景,出现的频率较高,可实现性较强。所以,教师必须从理论化和实践化两个维度展开教学设计,让学生应用跨学科学习中的理论知识,参与实践活动。让实践成为检验学生跨学科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的“试金石”,有益于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二、“超市购物”主题下小学数学跨学科教学的实践路径

(一)清单算量:购物单上的数词融合

从实践生活中看,超市购物往往具有明显的指向性,由学生和家长提前制定购物清单明确需要在超市中购买的物品,选取特定的时间去超市完成购物任务。所以,教师可以关注超市购物主题情境的准备工作,要求学生自主制定购物清单,分析购物清单中的数词融合,在主题情境中关联语文学科与数学课程,培养学生的数感和量感,锻炼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围绕“比和按比例分配”这一节课,教师可以创建以下情境:假设每一位学生拥有 100 块,需要在超市中购买零食、水果和文具,该如何分配金额?学生需要按照教师设定的条件分配 100 块的具体花费,明确设定购物比例。某一位学生决定将100 元按3:2:1 的比例分配给零食、水果和文具,把 60 元用于购买零食,40 元用于购买水果,20 元用于购买文具,灵活应用比例分配的相关知识。或者在“扇形统计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拿出之前书写的购物清单,把其中的文字信息转化为图形信息,体现不同商品之间的数学比例,在图形绘制过程中发展数据分析观念,进一步锻炼学生的文字信息分析能力与转化能力。

(二)标签比价:价格牌里的图形关联

数形结合是小学数学课程的重要教学思想,强调数字和图形之间的内在关联,也可以反映出小学数学与美术学科的联系。而超市中的物品正是由数字、图形和文字组合而成的。对此,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进行物品价格标签的对比,理解价格牌中的图形关联,带领学生分析物品中的美学设计等,培养审美素养。

以“圆”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前设计预习任务,要求学生进入超市,寻找包含“圆”这一元素的标签。学生发现,许多圆形标签被用于促销商品或特别推荐的产品,这不仅吸引了顾客的注意,在视觉上突出了商品的特殊性。下一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圆形标签的设计元素,如颜色、线条和图案,探讨它们如何通过视觉冲击力影响顾客的购买决策。完成教学任务后,教师可以创新设计课后作业,让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图形元素与数学中的“圆”概念结合起来,绘制自己的价格标签,将数学知识与美学设计融为一体,强化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结账决策:收银台中的理法实践

众所周知,超市是学生可接触的、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场所,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德育教育契机,如超市中诚实守信,准确称重物品,在排队时保持秩序,使用文明用语等,都可以成为超市购物主题情境下开展跨学科教学的重要切入点。从这一角度入手,教师可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引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劳动教育的相关内容,带领学生分析收银台附近的法理实践,让学生学会在公共场合做一个讲文明、有素质的人。

在“可能性”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分析结账过程中的各种可能性,思考在结账时可能遇到的不同情况,如,使用现金支付时可能会遇到找零问题,使用电子支付则可能涉及各种优惠或折扣活动的应用。下一步,教师这个可以引导学生讨论每种支付方式的可能性和相应的数学计算,如,使用现金支付时的找零问题等,探讨其中可能会出现的矛盾或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意识到,认真沟通、耐心讲话的重要性,主动在公共场合进行文明的表达与沟通,为维持公共秩序、营造文明氛围贡献个人力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活化主题下的小学数学跨学科教学可以把学生的真实生活场景作为教学背景,引导学生自主迁移生活中的实际经历与认知能力,创建跨学科探究的基础背景,为学生提供可参与、可探究的实践支架,让学生成为跨学科学习的重要主体,主动运用多学科知识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 为学生真实应用数学知识与核心素养奠定良好基础,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复杂问题!

参考文献

[1] 杨彦萍. 跨学科视角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策略——以“圆”为例 [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5,(18):122-125.

[2] 余晶晶 . 让数学课堂更有“科学味”——浅谈小学数学与科学跨学科教学的有效策略 [J]. 名师在线 ( 中英文 ),2025,11(14):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