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预应力钢筒混凝土雨水管道顶管施工中的地层适应性及优化措施研究

作者

詹东霖

中电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1700

引言

预应力钢筒混凝土雨水管道顶管施工中会遇到许多施工难点,对于实际施工而言,如何快速高效的在预定地层中完成顶管,顺利实施工程是整个工程领域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 [1]。尤其是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如软土地层、砂卵石地层等,管道顶进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 [2]。软土地层易导致管道下沉、偏移,影响顶管的精度和稳定性;砂卵石地层则可能造成顶管设备磨损严重、顶进阻力增大,甚至出现卡管等事故 [3]。此外,地下水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过高的地下水位会增加顶进压力,引发地面沉降等问题。因此,深入研究预应力钢筒混凝土雨水管道顶管施工的地层适应性,并采取有效的优化措施,对于保障工程质量、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预应力钢筒混凝土雨水管材性分析

1.1 材料特性

预应力钢筒混凝土雨水管道是一种由钢筒、预应力钢丝和混凝土组成的复合材料管道。其结构独特,性能优越,在城市排水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4]。预应力钢筒混凝土雨水管道主要由钢筒、预应力钢丝和混凝土三部分组成。钢筒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密封性,能够防止雨水渗漏和地下水侵入;预应力钢丝通过张拉产生预应力,提高了管道的承载能力;混凝土则作为填充材料,增强了管道的整体刚度和耐久性。

1.2 材料与结构分析

预应力钢筒混凝土雨水管道的结构设计充分考虑了材料特性和使用需求。钢筒采用优质钢材制成,具有良好的韧性和焊接性;预应力钢丝采用高强度低松弛钢丝,经过张拉后能够有效抵抗管道内外压力;混凝土采用高强度等级的水泥和骨料,通过合理的配合比设计,确保了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在连接部位,管道采用了先进的密封结构,进一步增强了管道的整体密封性。这种密封结构能够适应不同的地质条件和施工环境,有效防止地下水的渗漏。同时,管道的接口设计也经过了精心考量,采用了柔性接口,使得管道在承受一定的变形时仍能保持良好的密封性能。在结构的整体性方面,预应力钢丝与钢筒和混凝土之间通过特殊的锚固方式紧密结合,形成了一个协同工作的整体,能够更好地应对复杂的外部荷载和环境因素。

此外,该管道的结构还考虑了运输和安装过程中的便利性。其合理的管径和长度设计,既便于在运输过程中进行装卸和搬运,又能在施工现场快速进行拼接和安装。在结构内部,还设置了加强肋等结构部件,进一步提高了管道的抗变形能力和整体稳定性。这些加强肋的分布和尺寸经过精确计算,能够在不增加过多重量的前提下,显著提升管道对各种复杂应力的抵抗能力,保证管道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1.3 构件的力学性能

预应力钢筒混凝土雨水管道的力学性能主要包括承载能力、变形能力和抗渗性能。承载能力是指管道在承受内外压力、土壤荷载等作用下保持结构稳定的能力;变形能力是指管道在受力后能够发生一定变形而不破坏的能力;抗渗性能是指管道在承受水压作用下防止水分渗漏的能力。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和材料选择,预应力钢筒混凝土雨水管道能够满足城市排水系统的使用需求。在实际应用中,承载能力是衡量管道能否安全运行的关键指标。当管道承受较大的内外压力和土壤荷载时,其内部的预应力钢丝会发挥关键作用,它能均匀分散应力,防止局部应力集中导致结构破坏。同时,高强度的混凝土和优质钢筒也能协同工作,共同承担外部荷载,确保管道在设计荷载范围内保持稳定。变形能力则赋予了管道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适应能力。在地震、地面沉降等情况下,管道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变形作用。此时,柔性接口和预应力钢丝的协同作用能使管道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形而不破裂,从而保证排水系统的连续性。

抗渗性能对于雨水管道尤为重要,因为一旦发生渗漏,不仅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还可能引发周边土壤的侵蚀和地下水位的变化。管道先进的密封结构和高质量的混凝土材料是保证抗渗性能的关键。密封结构能有效阻止水分从接口处渗漏,而高强度混凝土则能抵抗水压,防止水分通过混凝土本体渗透。这些力学性能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保障了预应力钢筒混凝土雨水管道在城市排水系统中的高效运行。

2 顶管施工基础特点和施工要点

2.1 顶管工程特点

顶管施工法是一种非开挖施工技术,具有对地面交通影响小、施工速度快、造价相对较低等优势。在预应力钢筒混凝土雨水管道施工中,顶管施工法得到了广泛应用。顶管工程具有施工效率高、对地面交通影响小、造价相对较低等特点。顶管施工过程中,通过顶进机械将管道逐节顶入土层中,避免了传统开挖施工对地面交通和周边环境的破坏。同时,顶管施工法能够适应复杂地层条件,提高了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

另外,顶管工程还具备较好的环保性。由于减少了大面积的土方开挖,降低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和噪音污染,对周边生态环境的扰动较小。而且,顶管施工法在地下作业,能够有效避开地上的建筑物、地下管线等障碍物,降低了施工过程中对既有设施的影响和破坏风险。此外,顶管施工的精度较高,可以准确控制管道的走向和高程,保证了雨水管道的排水效果和使用功能。

2.2 顶管施工要点

(1)施工准备:在施工前,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和测量,确定管道走向、埋深和顶进方向。同时,需要准备顶进机械、管道材料和其他施工设备。

(2)顶进机械选择:根据地层条件和管道规格选择合适的顶进机械。顶进机械应具有足够的顶进力和稳定性,能够适应复杂地层条件。(3)管道连接:在顶进过程中,需要逐节连接管道。管道连接应采用可靠的连接方式,确保管道在顶进过程中不发生脱落或损坏。(4)地层控制:在顶进过程中,需要对地层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通过调整顶进速度和顶进力,避免地层过度扰动和地面沉陷等问题。(5)施工监测: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顶进机械、管道和地层进行实时监测。通过监测数据及时发现和解决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6)洞口处理:顶管进出洞口是施工的关键环节,要做好洞口止水和土体加固等处理。确保洞口周围土体稳定,防止泥水涌入工作井,保障顶管顺利进出。

(7)纠偏措施:顶进过程中管道可能会出现偏差,需及时采取有效的纠偏措施。根据监测数据判断偏差方向和程度,通过调整千斤顶的顶力分布等方法进行纠偏,保证管道按设计线路顶进。

(8)通风与照明:长距离顶管施工时,要设置良好的通风和照明系统。为施工人员提供新鲜空气,保证工作环境安全,同时满足施工操作的照明需求。

(9)环境保护:施工过程中要注重环境保护,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噪声、粉尘等污染。合理处理施工废弃物,避免对周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3 优化措施分析研究

3.1 优化方法策略

针对预应力钢筒混凝土雨水管道顶管施工中的地层适应性及优化措施进行研究,旨在提高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降低施工成本和风险,主要涉及如下几个方面的策略。(1)地层适应性分析:通过对地层性质的研究和分析,了解地层的物理力学特性和变化规律。根据地层特性选择合适的顶进机械和施工工艺,提高地层适应性。

(2)施工参数优化:通过对施工参数的调整和优化,提高顶管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包括顶进速度、顶进力、管道埋深等参数的优化调整。(3)施工工艺改进:通过对施工工艺的改进和创新,提高顶管施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包括管道连接方式、地层控制方法等方面的改进和创新。

3.2 优化技术措施

(1)采用先进顶进机械:选用具有先进技术和性能的顶进机械,提高顶进效率和稳定性。同时,根据地层特性选择合适的顶进机械型号和配置。(2)采用新型管道连接方式:采用新型可靠的管道连接方式,如承插式连接、橡胶圈密封连接等,提高管道连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加强地层控制:通过加强地层监测和控制,及时发现和解决地层扰动和地面沉陷等问题。采用注浆加固、土壤改良等措施提高地层稳定性。

(4)优化施工监测:采用先进的施工监测技术和设备,对施工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通过数据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施工质量和安全。

3.3 优化与地层性能匹配性分析

针对不同地层特性,对预应力钢筒混凝土雨水管道顶管施工进行优化与地层性能匹配性分析。通过对比不同地层条件下的施工效果和经济性指标,选择最优的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同时,根据地层特性的变化及时调整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在分析过程中,对于软土地层,需重点关注管道的沉降和偏移问题,可通过增加注浆量、调整顶进速度等方式来增强地层与管道的适配性。而在硬岩地层,要考虑顶进机械的破岩能力和刀具磨损情况,选择更适合硬岩的顶管设备和刀具类型。还应建立动态的匹配性评估体系,在施工过程中持续收集地层数据和施工参数,实时评估地层性能与施工方案的匹配度。一旦发现匹配度下降,立即启动调整机制,对施工参数、技术措施进行优化,以保障整个顶管施工过程始终与地层性能相匹配,实现高效、安全、经济的施工目标。

此外,对于砂层等不稳定地层,要着重考虑管道周围土体的稳定性,可采用管棚超前支护等方法来加固地层,防止土体坍塌对管道造成破坏。同时,在岩溶发育地层,需提前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对溶洞等不良地质体进行预处理,如灌浆填充等,避免顶管过程中出现突水、坍塌等事故。并且,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地层变形的监测,利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如全站仪、水准仪等,实时掌握地层的位移和应力变化情况。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施工参数和技术措施,确保地层性能与施工方案的良好匹配。另外,还可以引入智能化的匹配性分析系统,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地层数据和施工参数进行深度分析和预测,提前发现潜在的不匹配问题,并自动生成优化建议,进一步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3.4 地质特点及顶管过程中地层响应分析

(1)地质特点分析:通过施工区域的地质勘察和分析,了解地层类型、分布及其物理力学特性。根据地质特点选择合适的顶管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

(2)地层响应分析:在顶管施工过程中,实时监测和分析地层的变形、沉降和应力变化等指标,了解地层对施工的响应。根据地层响应情况,及时调整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避免地层过度扰动和地面沉陷。

(3)地质特点与地层响应关联分析:结合地质特点和地层响应,研究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不同地质条件下地层响应的规律和特点,为施工方案的精准制定提供依据。例如,在软土地层中顶管施工时,地层的变形和沉降可能更为明显,需要根据地质特点和地层响应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和顶进速度控制方法。

(4)风险评估与应对:基于地质特点和地层响应分析,评估顶管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如地层塌陷、管涌等,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一旦施工中出现异常的地层响应,能够迅速启动应对措施,保障施工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5)长期监测与反馈:建立长期的地层监测机制,在顶管施工完成后的一段时间内,持续跟踪地层的变化情况。将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反馈到后续的施工经验总结和类似工程的设计中。通过长期监测与反馈,不断完善顶管施工技术,提高在不同地质条件下施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6)信息化管理与决策支持:利用信息化技术,将地质特点、地层响应数据等进行整合和管理,建立数字化的施工管理平台。基于该平台,运用数据分析和建模技术,为施工决策提供支持。例如,通过模拟不同施工参数下地层的响应情况,提前优化施工方案,减少施工风险和成本。

4 结论

预应力钢筒混凝土雨水管道顶管施工中的地层适应性及优化措施研究对于提高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地层特性的研究和分析,选择合适的顶进机械和施工工艺;通过优化施工参数和改进施工工艺等措施提高顶管施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通过加强地层控制和优化施工监测等措施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预应力钢筒混凝土雨水管道顶管施工技术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勤标 . 市政道路和雨水污水管道施工质量控制措施研究 [J]. 清洗世界 ,2022,38(12):132- 134.

[2] 李斯宁 . 试析市政道路管线中的综合设计 [J]. 时代汽车 ,2022,(20):184- 186.

[3] 魏民 . 地铁出入口浅覆土暗挖下穿市政道路及管线施工风险控制 [J]. 四川水泥 ,2022,(09):234- 236.

[4] 王明哲 . 市政道路给排水工程施工常见质量缺陷及防控对策 [J]. 科学技术创新 ,2022,(24):101- 104.

[5] 薛俊潇 . 城市新区建设排水管道施工技术 [J]. 建材发展导向 ,2022,20(24):135- 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