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学习任务群视域下小学语文习作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研究

作者

吴雅红

晋江市安海镇桥头中心小学 福建省晋江市

语文是一门贯穿学生整个学习生涯的基础性学科,在实施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夯实知识基础,也要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得学生在语文表达能力等方面获得长远发展 [1]。当前,传统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模式过于传统,无法切实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学习任务群理念,为破解这一困境提供了新思路。它强调以主题为引领、以任务为驱动,整合教学资源,构建生活化学习情境 [2]。基于此,探索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习作单元整体教学,对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统编教材五下第五单元为依托,展开具体实践研究。

一、学习任务群概述

学习任务群是一种新颖的教学组织方式,旨在使学生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下将主体地位凸显出来,坚持以系统任务设计为导向,在确定特定学习主题的情况下组织教学活动。学习任务群的真实性特征鲜明,设计学习任务群的目的是给学生创造真实、生活化的情境,并引导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不仅提高了学习的实践性,也对学生有较高的锻炼价值。另外,构建每个学习任务群并不是随意的,而是要围绕特定主题构建,这样能使活动目标更清晰,内容也相对聚焦。学习任务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关系,而是相互影响并层层递进,每个任务都是整体教学中的一环,任务存在的意义是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由于学习任务群所创设的学习情境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容易被学习任务群调动起来,学习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意识到写作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同时学会灵活表达个人思想,在交流思想的过程中获得快乐。

二、学习任务群视域下小学语文习作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研究——以统编教材五下第五单元为例

(一)明确单元教学目标,找准学习方向

习作单元整体教学通常是围绕明确的单元主题而展开的,所以在具体进行教学前,教学工作者应理解习作内容,并找到习作内容同单元内容及单元主题间的联系。统编教材五下第五单元以“描写人物特点”为主题,包含有《刷子李》、《他像一棵挺脱的树》等文章,每篇文章中都包含大量的人物描写,将人物鲜活的特点充分展示出来。首先,教师要确定本单元的单元语文要素,要素为阅读例文并分析文章所使用的人物描写手法,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站在课程内容的角度分析,本单元可划定为发展型任务群中的“文字阅读与创意表达”。为使后续习作教学进行更顺利,教师要站在学习的角度确定单元目标,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本单元属于习作单元,语文要素都同习作密切相关,因此学习目标必须围绕习作来设计。结合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教师可将单元学习目标确定为:1. 分析文本主要人物的形象,梳理出人物特点;2.认识新的生字词和短语;3.体会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手法的表达效果;4. 学生要根据例文和旁批同学生交流人物写作手法,提高鉴赏能力;5. 学生能够自行选择典型事例对人物形象进行细致描写,将所学手法合理应用,并主动分享和做出修改,有计划地对自身习作能力进行巩固提升。只有明确上述单元习作学习目标,才能合理地设置学习任务群,并使后续教学有序推进。学生也能找准学习方向,提高了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很有帮助。

(二)整体单元学习要素,构建良好任务体系

本单元教材编排合理,层次性强,体现出循序渐进的特点。结合五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基于单元内容和学生认知规律创设合适的情境任务。比如,教师在班级内组织一次主题为 “风云人物” 的征集令活动,邀请每位学生踊跃参加。学生可以将日常生活中的家人、同学、朋友、邻居等作为写作对象,实事求是地写出所写人物的特点。值得注意的是,必须有典型事例,且事例要有一定的可读性,写作语言要优美,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写作完成后,学生将习作在班级内展示,最终获赞最高的作品成功入选 “风云人物”,相应学生也会获得一份专属礼品。上述情境任务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学生将生活中遇到的 “形形色色” 的人物作为写作素材,且任务以情境形式呈现,侧重于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由于情境任务以整体形式呈现,部分学生在完成过程中可能会感到吃力,所以教师有必要将任务分解,组织多个小的学习活动,每个任务都指向单元学习目标。比如,任务一:学习《人物描写一组》后,制作人物卡片并向年级专栏投稿;任务二:学习《刷子李》,以粗读和细读相结合的方式梳理出人物描写手法、典型案例;任务三:学习例文中的典型写作手法,试着借助方法支架对征文进行修改;任务四:构建写作支架,发挥个人想象力和创造力完成写作,将写作与生活相联系,灵活运用多种写作手法;任务五:确定立意并选材,通过反复互评修改后上传作品。通过构建上述任务体系,学习任务群的优势才能发挥出来,进而切实提高习作单元整体教学水平。

(三)搭建单元学习支架,鼓励学生参与实践

学生可通过学习文本《两茎灯草》梳理文本中的人物形象,重点关注其中的典型事例,感受人物形象特征,对人物展开初步评价,再将评价整理成图表,完成图表支架的制作。同时,可搭建比较支架,对比同一动作的不同描写手法,深刻感悟不同描写手法所体现的表达效果的差异。比较的方式能引导学生从单元整体角度体会文章的写作手法,这对发展学习思维、提高学生鉴赏能力很有帮助。除此之外,教师可巧设问题支架,适当提出问题,在学生的学习任务和生活经验间建立联系。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往往会更加用心揣摩所给文本使用的人物描写手法,并从中梳理出 “细节刻画”“典型事例” 等要点。所以,构建单元学习支架能引导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状态,使习作单元整体教学成效更明显。

(四)开展习作课堂评价,丰富评价方式

合理的教学评价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实际学情,也方便教师及时对自身教学方案作出优化调整,提高教学针对性的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3]。基于学习任务群的教学评价要注重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思维全程的发展情况,了解学生在完成不同任务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学习状态以及获得的学习成果等,并在后续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做出弥补和调整。同时,要丰富评价主体,采取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经过多方评选,学生能意识到自身在写作方面的不足,学校和教师也能在诸多作品中评选出优质作品,并根据学生展现出的优缺点有目的性地组织语文实践活动。

结语

总而言之,学习任务群视角下的小学语文习作单元整体教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弥补了传统习作教学的诸多不足,有利于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梁涛 . 定位 建构 实施 评价——学习任务群视域下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实施路径 [J]. 语文教学通讯 ,2025(19):81- 83.

[2] 毛婷祎 . 学习任务群视角下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实践 [J]. 语文世界 ( 上旬刊 ),2025(1):12- 13.

[3] 任启 .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策略 [J]. 天津教育 ,2025(9):159- 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