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关注新课标的四要点

作者

李凤章

南城阳光第六小学

通过对 2022 年版《信息科技课程标准》的研读,我觉得作为信息科技老师,需要关注新课标中提到的核心素养、逻辑主线、教学模式、学业质量。

一、围绕核心素养确定教学目标

新课程体现“科学”与“技术”并重,符合素质教育目标,反映信息科学本质,并实现信息科学技术的育人价值。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的关键能力。而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是信息科技课程的核心素养,彼此之间互相支持、渗透,共同促进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的提升。

信息科技课程的总体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能够树立正确价值观,形成信息意识;初步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计算思维;提高数字化合作与探究的能力,发扬创新精神;遵守信息社会法律法规,践行信息社会责任。

在新课标中,提出了四个核心素养的学段目标。每个核心素养在每个学段都有具体的教学目标。这也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围绕核心素养确定教学目标。

二、贯穿学科逻辑

新课标中,设有6 条课程逻辑主线:算法、数据、人工智能、信息安全、信息处理、网络。根据课程逻辑主线,设置了四个学段的课程内容模块。第一学段,即小学低年级,内容注重生活体验。第二、三学段,即小学中高年级,初步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并体验其应用。第四学段,即初中,深化原理认识,探索利用信息科技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这让学生通过信息科技课程的学习,能够在课程逻辑主线上,循序渐进、螺旋式发展。

三、创新教与学模式

新课标中,每个学段都设有教学提示和跨学科主题教学提示。创新教与学模式是新课程落地实施的关键。这也是倡导真实性教学,学科间融合教学的必然。以真实问题为导向,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整合各学科的课程内容来分析问题,融合个学科的学习方式来解决问题。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计算思维,容易形成举一反三、融汇贯通的能力。提升适应力、胜任力和创造力。

四、注重学业质量

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映核心素养要求。新课标中,对四个学段的学业质量有具体的质量标准描述。是评价学业成就的主要依据,也是教学活动、课程资源建设的指导标准。

新课标、新课程给予我们一线教师新机遇,乘着党代会二十大召开的春风,让我们不断深入研读新课标,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不断改革自我的教学模式,让我们更好地为国家培养新时代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