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智能电网中电力系统自动化通信网络的安全防护研究

作者

王建海

四川旭弘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610031

一、引言

智能电网集成了先进的通信、计算机和控制技术,实现了电力系统的智能化、自动化运行。其中,电力系统自动化通信网络作为智能电网的神经中枢,负责数据的采集、传输、处理和控制指令的下达,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智能电网的稳定运行和电力供应的可靠性。一旦通信网络遭受攻击或出现故障,可能导致电力系统的失控、停电等严重后果,给社会经济带来巨大损失。因此,深入研究智能电网中电力系统自动化通信网络的安全防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智能电网中电力系统自动化通信网络概述

2.1 架构

智能电网的电力系统自动化通信网络架构通常包括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感知层由大量分布在电力系统各个环节的传感器、智能电表、终端设备等组成,负责采集电力设备的运行状态、电量数据、环境参数等信息。传输层则通过多种通信技术,如光纤通信、无线通信(包括 4G/5G、Wi-Fi 等)、电力线载波通信等,将感知层采集的数据传输到应用层,同时将应用层的控制指令传输回感知层的执行设备。应用层主要包括电力调度中心、电力营销系统、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等,对传输过来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决策,并下达相应的控制指令。

2.2 特点

1. 通信实时性要求高: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瞬息万变,需要通信网络能够实时传输电力设备的运行数据和控制指令,以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例如,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将故障信息传输到调度中心,并将故障隔离和恢复供电的指令下达给相关设备。

2. 数据量大且种类繁多:智能电网中存在大量的电力设备和用户,这些设备和用户会产生海量的数据,包括实时运行数据、历史数据、用户信息等。同时,数据的种类也非常繁多,如模拟量、数字量、状态量等。

3. 通信可靠性要求极高:电力供应的连续性直接关系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正常进行,因此电力系统自动化通信网络必须具备极高的可靠性,确保在各种复杂环境下都能稳定运行,避免因通信中断导致电力系统故障。

三、安全威胁分析

3.1 网络攻击

1. 恶意软件攻击:如病毒、木马、蠕虫等恶意软件可能通过网络传播,感染电力系统自动化通信网络中的设备,窃取敏感信息、篡改数据或破坏系统的正常运行。例如,恶意软件可以通过感染智能电表,篡改电量数据,影响电力计费的准确性。

2. 拒绝服务攻击(DoS/DDoS):攻击者通过控制大量的僵尸网络,向通信网络中的关键设备(如服务器、路由器等)发送海量的请求,导致设备瘫痪,无法正常提供服务,从而使整个通信网络陷入瘫痪状态。

3.网络钓鱼攻击:攻击者通过发送伪装成合法机构的电子邮件或信息,诱使用户点击链接或提供敏感信息(如用户名、密码、证书等),从而获取用户的权限,进而对通信网络进行攻击。

3.2 物理安全威胁

1. 自然灾害: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可能损坏通信线路、变电站等物理设施,导致通信中断。例如,地震可能使地下光缆断裂,洪水可能淹没通信基站,从而影响通信网络的正常运行。

2. 人为破坏:人为故意破坏通信设备、剪断通信线路等行为,也会对电力系统自动化通信网络的物理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3.3 内部安全威胁

1. 员工误操作:电力系统工作人员在操作通信网络设备或系统时,由于疏忽大意或对操作规程不熟悉,可能导致配置错误、数据丢失等问题,影响通信网络的正常运行。

2. 内部人员违规操作:个别内部人员为了谋取私利,可能会故意泄露敏感信息、篡改数据或破坏系统,给通信网络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四、安全防护技术与策略

4.1 加密技术

1. 数据加密:采用对称加密算法(如 AES)和非对称加密算法(如RSA)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机密性,防止数据被窃取或篡改。例如,在智能电表与数据采集终端之间传输电量数据时,可以使用 AES 算法对数据进行加密,只有拥有正确密钥的设备才能解密数据。

2. 密钥管理:建立完善的密钥管理系统,确保密钥的生成、分发、存储和更新的安全性。采用密钥分层管理的方式,将不同层次的密钥分别存储在安全的设备中,并定期更新密钥,以降低密钥被破解的风险。

4.2 访问控制

1. 身份认证:采用用户名 / 密码、数字证书、生物识别(如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等多种身份认证方式,对访问通信网络的用户和设备进行身份验证,确保只有合法的用户和设备才能访问网络资源。例如,电力调度中心的工作人员在登录系统时,需要使用数字证书进行身份认证,以保证其身份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2. 权限管理:根据用户和设备的角色和职责,为其分配相应的访问权限,严格限制对敏感数据和关键设备的访问。例如,普通运维人员只能查看电力设备的运行状态数据,而高级管理人员才能对设备进行控制和配置操作。

4.3 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IDS/IPS)

1. 入侵检测系统(IDS):部署 IDS 设备,实时监测通信网络中的流量,通过特征匹配、异常检测等技术手段,及时发现潜在的入侵行为,并发出警报。例如,当 IDS 检测到网络中出现大量异常的 TCP 连接请求时,判断可能遭受了 DoS 攻击,并及时向管理员发出警报。

2. 入侵防御系统(IPS):IPS 不仅能够检测入侵行为,还能在发现入侵行为时自动采取措施进行防御,如阻断攻击流量、关闭受攻击的端口等,防止攻击对通信网络造成进一步的损害。

4.4 安全审计

建立完善的安全审计机制,对通信网络中的所有操作进行记录和审计。通过对审计日志的分析,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问题,并追溯问题的来源和责任人。例如,定期对电力系统自动化通信网络的操作日志进行审计,查看是否存在异常的登录行为、数据修改操作等。

4.5 物理安全防护

1. 通信线路防护:对通信线路采取防护措施,如将光缆铺设在地下管道中、对架空线路进行加固等,防止通信线路被外力破坏。同时,安装线路监测设备,实时监测通信线路的状态,及时发现线路故障并进行修复。

2. 通信设备防护:将通信设备放置在安全的机房内,采取防火、防水、防盗、防雷击等措施,确保设备的物理安全。例如,在机房内安装火灾报警系统、灭火设备,设置防水门槛,安装监控摄像头等。

五、结论

智能电网中电力系统自动化通信网络的安全防护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关系到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通过对通信网络架构、特点的分析,明确了其面临的安全威胁,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安全防护技术与策略,包括加密技术、访问控制、入侵检测与防御、安全审计、物理安全防护和应急响应机制等。未来,需要不断加强安全技术研究和创新,完善安全防护体系,提高智能电网通信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以适应智能电网快速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张季军 , 李建刚 . 电力通信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研究 [J]. 通信电源技术 ,2025,42(7):64-66.

[2] 杨珂 , 陈绍真 . 电力信息通信网络安全防护研究综述 [C]//2019 电力行业信息化年会 论文集 . 2019:73-75.

[3] 马征 . 浅谈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 [C]// 软科学论坛——企业信息与工程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 2015:3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