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大单元教学下提高学生生物学课堂参与度的实践研究

作者

李丹丹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市莫旗尼尔基第一中学162850

引言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课堂参与度成为衡量生物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大单元教学以其结构化、情境化的特点,为促进学生深度参与创造了有利条件。通过设计递进式的学习任务、提供多样化的参与机会、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课堂投入水平。

一、大单元教学与高中生物课堂参

(一)大单元教学的概念与特点

大单元教学是指以学科核心概念为统领,将相关联的教学内容整合为具有完整性的教学单元进行系统设计的教学模式。其核心特点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整体性,突破传统课时限制,强调知识的系统关联;其次是递进性,按照认知规律设计螺旋上升的学习路径;最后是实践性,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有机结合。这种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整合和重组,通过创设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开展深度学习。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统筹规划单元目标、内容和评价,构建完整的学习体系。

(二)高中生物课堂学生参与度的重要性

学生课堂参与度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关键指标,直接影响学习成效和核心素养发展。良好的参与度表现为学生能够主动投入学习活动,积极思考并表达观点。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充分的课堂参与有助于促进学生对复杂生命现象的理解,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参与度的提升可以增强学习体验,深化知识建构,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课堂参与也是落实新课程理念的重要体现,关系到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

二、大单元教学下影响高中生物课堂参与度

(一)教学内容整合不足的制约效应

大单元教学要求对教材内容进行系统性整合,但实际教学中往往存在知识点简单堆砌的现象。单元主题设计缺乏统领性,未能形成有机的知识网络。内容编排忽视学生的认知基础,难以建立新旧知识的有效联结。教学案例选取脱离学生生活实际,降低学习兴趣。这种状况导致学生对知识结构的把握出现困难,在课堂活动中表现出被动应付的态度,影响深度参与的持续性,碎片化的知识呈现方式也阻碍了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活动设计单一的现实困境

课堂活动形式化倾向明显,讨论、实验等环节流于表面。问题设计缺乏层次性,难以引发深度思考。探究活动指导不足,学生参与质量不高。小组合作机制不完善,个体参与机会不均等。信息化手段应用浮于形式,未能有效促进互动。这些因素限制了学生的参与广度和深度,使课堂互动停留在浅层次。缺乏挑战性的活动设计难以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和探究欲望,导致课堂氛围沉闷,学习效果不佳。

(三)教学评价机制不完善的负面影响

评价过于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难以反映真实参与情况。形成性评价工具欠缺,无法及时把握学生参与状态。评价标准模糊,教师主观判断影响公正性。反馈机制缺失,学生难以获得改进建议。评价结果运用不足,未能有效指导教学改进。这种评价体系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无法为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提供可靠依据。缺乏科学评价的课堂参与往往陷入盲目性和随意性,弱化了教学效果。

(四)师生互动质量不高的阻碍作用

教师主导倾向明显,学生主体地位体现不足。互动机会分布不均,部分学生长期边缘化。对话内容浅表化,缺乏思维深度和广度。教师回应方式简单,难以激发持续思考。情感交流不足,课堂氛围不够融洽。这种互动模式限制了学生的表达空间和思维发展,使课堂参与的深度和质量受到影响。低效的师生互动还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和课堂文化的形成。

三、基于大单元教学提高学生生物学课堂参与度的策略

(一)设计大单元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兴趣

大单元教学目标设计应立足生物学核心素养,明确知识、能力和情感三维目标。在认知目标层面,聚焦生物学大概念,将零散知识点整合为系统知识网络。能力目标设计要突出科学探究和实践应用,设置可操作的技能发展指标。情感态度目标应关注科学精神的培养,激发探索生命现象的内在动力。目标制定需考虑学生的认知基础和最近发展区,保持适当挑战性。目标表述要具体明确,使用行为动词描述预期学习成果,便于学生理解和自我监控。单元目标应与课时目标形成层级关系,通过渐进式实现保持学习持续性。目标呈现可采用思维导图等形式,帮助学生建立整体认知框架,明确学习方向。目标设计中融入生活化和前沿性内容,增强学习的现实意义。

(二)构建大单元教学情境增强学生体验

情境创设要以单元主题为统领,设计连贯的真实问题情境。 通过生物学科发展史中的典型案例,再现科学发现过程,培养科学思维。结合当地生态环境和资源特色, 域特点的实践情境。利用现代科技发展中的生物学应用案例,展现学科前沿动态。情境设 从熟悉的生命现象切入,逐步深入。创设包含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求 采用 技术和虚拟实验等手段,丰富情境呈现方式。保持情境的开放性和延展性,为不同水平学生提供参 情境设置要注意前后衔接,形成完整的问题链条,引导深度思考。

(三)组织大单元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互动

合作学习组织要以单元任务为驱动,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团队项目。根据学生特质合理分组,确保组内异质和组间同质。明确成员角色分工,建立互赖互助的责任机制。设计阶梯式合作任务,从简单协作到复杂探究逐步提升。提供必要的学习支架和工具支持,保障合作有效性。建立过程性指导机制,及时解决合作中的问题。创设安全的交流氛围,鼓励多样化观点表达。设计展示交流环节,促进成果共享和思维碰撞。合作内容要涵盖单元核心概念,通过多维互动深化理解。合作形式可以多样化,包括实验协作、课题研究、辩论研讨等。

(四)运用大单元评价方式鼓励学生表现

评价设计要贯穿整个单元教学过程,形成连续性评估体系。采用多元评价主体,包括教师评价、同伴互评和自我反思。设计多维度评价指标,涵盖知识掌握、思维发展、实践能力和参与态度。注重过程性评价,记录学生在各环节的表现和进步。运用成长档案袋等方式,展现学习历程和发展轨迹。评价方式要多样化,包括表现性评价、作品评价、口头报告等。设置挑战性任务评价,激励高水平表现和创造性思维。提供具体、及时的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评价结果要与后续学习衔接,形成良性循环。建立正向激励机制,肯定不同层次的进步和努力。

结束语

基于大单元教学提升学生生物学课堂参与度,是一项系统性的教学改革实践。通过优化单元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活动形式、完善课堂互动机制,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参与热情。这一实践研究为深化生物学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经验,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谭丽平.新课标下高中生物大单元教学路径研究[J].教育,2024,(24):24-26.

[2]段文静.大单元视域下高中生物深度学习探究[J].高考,2024,(23):21-23.

[3]刘双瑜.大单元教学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河南大学,2024.

[4]袁玉海.新课改视角下高中生物大单元教学策略[J].天津教育,2023,(04):165-167.

[5]刘国伟.新课改理念下高中生物大单元教学策略探析[J].名师在线,2020,(1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