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气自动化继电保护安全技术应用
刘华兵
身份证 510111197204110399
引言
在电力系统的实际工作中,继电保护是一种常见的保护方式,它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系统的故障。当电力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出现了突然的故障问题时,就可以利用继电保护设备来确定相应的位置和故障的具体原因,从而能够对其进行预警,并在调查处置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保护。在输出跳闸动作发生时,电力系统可以停止相关工作,有利于降低大范围的故障。继电保护不但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安稳性,还可以推动其智能化、自动化发展,对该技术在电气系统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1 电气自动化系统继电保护概述
继电保护工作是电气自动化系统中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继电保护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对电气系统中发生的故障或者异常情况进行及时监测、反馈。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继电保护技术能够对电气系统中已经产生故障的电气配件进行部分隔离,以此来防止电气系统本身因为配件故障而发生严重的自我损毁。在故障严重的情况下,继电保护技术能够直接切断电源,防止电气系统对相关人员的人身财产安全造成威胁。除此之外,继电保护技术还拥有通信功能,这得益于当前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技术的长足发展。继电保护技术能够在可能实现的最短时间和最小区域内,确定已出现异常的电气配件的位置和电气系统出现异常的根本原因,同时在第一时间发出信号让值班人员知晓。得益于继电保护技术的先进作用,值班人员能够第一时间对已经出现故障的电气元件进行修理或者更换,从而避免电气系统因为电气原件的老化、负荷过大等不易发现的问题而崩溃,避免进一步影响社会生产和电气系统的正常运行。
2 电气自动化系统继电保护安全性的影响因素
2.1 软件因素
在现代电气自动化系统中,继电保护系统硬件的运行需要通过软件控制,解决日常运行中出现的异常情况。但在实际工作中,如果软件不够规范,继电保护装置将难以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发现问题,最终导致电力系统故障的发生,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
2.2 人为因素
继电保护系统的安全性还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相对旧版本系统,当前应用的继电保护系统的功能更完善,技术水平也更高。但新型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需要由专业的技术人员完成日常的管理和维护工作。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检修管理制度的落实也会影响系统的安全性。电气控制过程中缺少专门的管理人员。要想确保工程顺利进行,需要安装单位组建专业的团队,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制定施工方案,施工时容易出现步骤与质量的冲突,此时就需要专业人士进行协调。此外,安装施工冲突的出现,根本原因就是忽视其他单位工作内容。这就需要重视安装环节协调,准确解决安全冲突问题。
2.3 硬件因素
在继电保护装置中,存在很多的硬件设备,包括继电器等,这些设备的材料不合格也会影响装置功能的发挥,进而影响继电保护系统的安全稳定性。因此,在购买设备时,需要重视材料的检验工作,保证能够符合规定,切实发挥继电保护系统的作用。电气控制工作要求较高,如果技术水平不过关,直接影响设备安装质量与安全。电气控制时要将安全放在首位,如安装电线过程中没有安装保护套,安装时电线外层与外界摩擦,容易出现损坏电线外层的情况,存在使用安全隐患;再如,配电箱未选择防火防爆材料,使用时容易引发安全事故等。
3 继电保护的安全技术保护策略
3.1 提高继电保护装置的安全性
为了改善继电器的综合性能,应选择技术成熟且安全可靠的继电器。目前,随着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对继电保护技术的研究日益深化,对继电保护技术的投资也日益加大。所以在操作中应注意其安全性,并对其进行适当的操作。应在适当的条件下,采用高质量的设备来确保继电保护装置的正常工作,从而确保电力自动控制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3.2 加强检查与验收力度
首先,要对影响继电器安全性的各种原因进行深入的研究,并以这些原因为依据,加强对继电器的检测,特别是第一次使用继电器的自动控制装置,必须要按照有关的规程进行检测,只有达到了相应的要求,才能投入使用。其次,在仿真过程中,还需要对仿真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故障进行预警,并根据预警结果,作出相应的对策和计划,以保证在仿真过程中,继电保护的及时处置。最后,在装置验收阶段,也要把继电保护的安全等级的检查列为主要的检测项目,对其进行多次的抗干扰性能的测试,根据实际的环境情况来提高继电保护的安全技术标准,从而更大程度地保证装置的安全性。
3.3 完善继电保护技术装置及运行环境
首先,电力系统从业人员应增强自己对继电保护故障的预防和预防能力,定期检查和更新系统中的软件体系,确保其软件与标准和规范相一致,并持续强化预防和控制,尽量减少因系统中的软硬件问题造成的故障率。同时,要继续强化继电保护,提升电控系统的自动化程度,规范施工安全管理。其次,继电器的工作条件直接关系到继电器的工作状况。要想使企业的外在环境得到有效的改善,就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的调控。为此,必须经常对室外进行清洗,保证室内温度和湿度达到规定的标准,才能使室内温度和湿度更好地起到保护作用。
3.4 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
在使用继电保护安全技术的初期,要对有关的体系进行改进,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制定一套完整的问责体系,将问责分解到每一个人身上,以便在继电保护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故障的时候,能够保证有关的问责,并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从而减少因故障而造成的损害;二是根据实际情况,对相关的体制、办法进行了健全,对经营指标进行了科学的设计,对经营指标进行了科学的设计,并进行了严格的执行。在软硬件发生矛盾时,安排技术人员对继电器设备进行定时更新;三是要强化继电器的安全管理规范化,努力在系统的帮助下,在设备的操作过程中,对各种故障进行处理,保持和巩固设备的正常工作状况;四是制定并实施员工的训练计划,着重于对继电器设备的结构、功能和操作特点的训练,全面提升员工的素质和技能,保证在出现故障时能够快速识别和处理,减少事故的危害。
3.5 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
继电保护装置的操作与维护人员,其专业水平将极大地影响到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在继电器维护方面,应尽量聘用专门的技术人员,以防止因小而引起的种种问题。对技术人员进行经常性的知识训练,掌握新技术,提升对继电器装置的操纵水平。定期组织技术人员相互学习、交换意见。只有在保证自己技术成熟的同时,不断地对技进行创新,才能不断地促进继电保护安全技术的发展。
结束语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电力工程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总体用电需求不断增加。在电力自动化运行的过程中,也会受到一些因素影响,从而连带出安全隐患方面的问题。对此,当务之急需从继电保护技术的角度出发,针对电力自动化技术运行全过程做好管控,实现预期高质量建设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樊可钰 . 电力自动化继电保护安全管理策略分析 [J]. 中国新通信 ,2018,20(01):94-95.
[2] 高洋 . 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自动化的应用 [J]. 数字通信世界 ,2022(01):123-125.
[3] 赵永红 . 电力自动化继电保护安全策略分析 [J]. 集成电路应用 ,2022,39(06):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