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改革创新视角下国企基层工会桥梁纽带作用的实现机制研究

作者

高迈

中交(天津)疏浚工程有限公司 300450

引言

当前,我国国资国企改革进入深化阶段,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这对国有企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国有企业基层工会作为连接企业与职工的核心纽带,其桥梁纽带作用的发挥,直接关系到职工积极性的调动、企业凝聚力的增强,以及“企业与职工双赢”目标的实现。然而,部分国企基层工会仍存在职能认知模糊、工作创新不足等问题,制约了其作用的有效发挥。本文结合基层工作实践,探讨新发展形势下国企基层工会的工作路径,旨在为提升工会组织力、凝聚职工力量提供参考。

1 新时期国有企业基层工会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的重要意义

新发展形势下,国有企业承担着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使命,而基层工会是企业凝聚职工力量的“关键纽带”。一方面,工会需增强职工的主人翁意识,推动企业与职工共享发展成果——职工的爱岗敬业并非与生俱来,需工会通过职能发挥,让职工感受到自身价值与企业发展的深度绑定,最终实现企业效能提升与职工成长的双赢。另一方面,当前部分基层职工的物质文化需求尚未充分满足,政治思想与业务素质仍需提升,工会作为“承上启下”的角色,需精准传达企业发展目标、反馈职工诉求,为企业和谐发展扫清障碍。

党的二十大对国资国企改革的部署,进一步凸显了基层工会的责任:工会需站在集体高度,将党的政策转化为职工的行动自觉,扩大党的群众工作覆盖面,为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供坚实的群众基础。

2 当前在国有企业基层工会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2.1 职工对工会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刻。

调研发现,多数基层职工(如船舶职工)对工会的认知仅停留在“节日发福利、办活动、收会费”,对工会“维护职工权益、反映职工诉求”的核心职能一无所知。部分基层工会缺乏法规意识,将自身视为“可有可无的摆设”;工会工作者对《工会法》了解不足,甚至不清楚自身工作职责,误将工会工作等同于“辅助生产经营”,忽视了维权、协调等关键职能,成为工会发挥作用的“拦路虎”。

2.2 工会工作者缺乏主动创新意识。

部分基层工会工作存在“按部就班、因循守旧”的问题:资深工作者思想陈旧,对上级任务照搬照抄,活动缺乏品牌特色;年轻工作者易陷入“借鉴经验”的恶性循环,难以突破;部分年龄偏大的工作者存在“混日子”心态,仅等待党组织下达指示才行动。此外,工会工作者对当前工作需求认知不深,抓不住重点,面对制约工作发展的问题时,缺乏“逢山开路”的魄力与推进措施。

2.3 工会工作者对工会工作重视程度不够高。

多数基层工会工作者为“兼职”,将主要精力投入主职工作,对工会工作重视不足:一方面,对《工会法》掌握不扎实,难以有效开展维权工作;另一方面,工作多停留在“组织文娱活动、收缴会费、慰问困难职工”,在化解劳资纠纷、为行政分忧等核心领域参与度低。这导致职工对工会信任度不足权益受侵犯时优先找行政领导,而非工会,进一步弱化了工会的桥梁纽带作用。

3 立足“四个坚持”有效发挥工会组织桥梁纽带作用

3.1 坚持“学”字为先,强化政治引领作用

将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通过报告会、微课堂、专题宣讲等形式,引导工会干部与职工准确理解“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筑牢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同时,创新学习形式:结合劳动竞赛等活动,将积极工作氛围延伸至项目部、船舶等生产一线,通过“灵活化、场景化”学习,凝聚职工思想,落实工会“承上启下”的政治责任。

3.2 坚持“行”字为本,大力弘扬劳模精神

劳动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基层工会需以“劳动光荣、创造伟大”为导向,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奉献精神与工匠精神。一方面,打造劳模宣传品牌,挖掘基层工匠案例,让 “工匠品质” 在职工中扎根;另一方面,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工人阶级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的要求,将劳模力量转化为职工成长的动力——通过劳模宣讲、技能传承等活动,提升职工素质,为企业自主创新与产业发展注入活力。

3.3 坚持“严”字为上,不断巩固本体建设

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指引,将党的领导贯穿工会工作始终:推进党建与工会业务深度融合,确保工作方向不偏差;从严管理工会干部,通过专题培训、实践锻炼等方式,提升其服务职工的能力;营造“家文化”氛围,让职工感受到工会的温暖,增强工会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3.4 坚持“新”字为重,改革创新增添生机

基层是工会工作的基础,需针对新技术、新形态,推进工会组织规范化建设:为基层工会争取一线资源,打造“坚不可摧的基层堡垒”;改革运行机制与工作方式,结合基层工会的生存环境、劳动关系特点,探索差异化工作路径;打造特色品牌——避免“千会一面”,鼓励各工会结合自身实际(如船舶工会侧重技能提升、项目部工会侧重社区联动),实现“百花齐放”,增强工会的教育、维权、服务功能。

4 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调动职工积极性的具体措施

4.1 深入基层群众,倾听职工呼声。

杜绝形式主义,建立“职工意愿调研机制”:基层工会定期组织调研,形成“职工意愿清单”;推行轮岗制度,让每位工会工作者参与诉求采集,既提升工作者对职工的共情力,也让职工感受到重视。通过“精准反馈、及时落实”,让工会成为职工“信得过、靠得住”的组织,夯实桥梁纽带的群众基础。

4.2 组织工会联合,集思广益开展工作。

突破“企业 - 职工”的单一联结模式,推动基层工会跨组织联动:船舶工会可联合项目部工会开展“技能大比拼”“职工主讲课堂”,实现职工优势互补与主人翁意识提升;岸上项目部工会可联动社区工会、党支部、志愿者组织,拓展服务场景(如社区公益、联合培训)。联动不仅能增进工会间的经验交流、弥补短板,还能扩大工会工作覆盖面与影响力,形成“协同发力”的格局。

4.3 把劳动竞赛常态化,凝聚人心。

将劳动竞赛融入日常生产:以“班与班、队与队”为单位开展竞赛,通过宣传栏、公示栏公布结果,激发职工竞争意识;结合实际制定细则——如船舶施工攻坚阶段,可按产值考核奖励,提升职工干劲。同时,注重“张弛有度”:在竞赛氛围中,工会需开展趣味活动,缓解职工压力,实现“生产经营与职工关怀”相辅相成。

5 结论

新发展形势下,国有企业基层工会的桥梁纽带作用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当前工会工作需破解“认知模糊、创新不足、重视不够”的问题,以“四个坚持”为原则,通过深入调研、跨组织联动、常态化竞赛等措施,切实调动职工积极性。未来,基层工会需持续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化改革创新,将“服务企业、服务职工”落到实处,最终实现“企业强、职工富”的双赢目标,为国资国企改革贡献工会力量。

参考文献

[1] 谭天星,加强新时代职工之家建设 有效发挥工会组织桥梁纽带作用;《中国工人》;2022 年 11 月刊 ;

[2] 应丹妮,基层工会促进和谐劳资关系的作用路径研究;社会科学Ⅰ辑 ;2022 年第 09 期;

[3] 穆希琳,国企工会互助制度的生成与变迁研究——基于 YZ 厂的实证分析; 经济与管理科学;2022 年第 01 期;

[4] 刘玲,基层工会工作增强企业凝聚力的路径; 现代企业 ;2020(12) ;

[5] 黎青平,新时期工会工作的理论与实践 第一辑;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2017 年 8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