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音乐欣赏教学对高中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作者

杨静

定州市实验中学 073000

引言:在高中教育中,审美能力培养是重要一环。音乐欣赏教学作为美育的关键部分,能为高中生打开艺术之门。随着教育理念不断更新,重视音乐欣赏教学对高中生审美能力的塑造,成为当下高中教育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1. 音乐欣赏教学对高中生审美能力培养的价值

1.1 提升音乐感知力

音乐感知力是高中生欣赏音乐、理解音乐内涵的重要基础。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通过接触不同风格、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音乐作品,其音乐感知力能够得到全方位的提升。例如,古典音乐复杂的和声、严谨的曲式结构以及细腻的情感表达,能让学生学会从多个维度去感知音乐元素。当聆听莫扎特的《小夜曲》时,那轻快的节奏、明亮的旋律线条,学生可以感知到音符之间的跳跃和衔接,以及旋律如何构建出一种宁静而愉悦的氛围。而对于民族音乐,如中国的古筝曲《渔舟唱晚》,独特的五声音阶、滑音等演奏技巧所营造出的夕阳下渔舟归航的画面感,能拓宽学生音乐感知的广度。通过不断地在教学中欣赏各类音乐作品,学生逐渐学会区分音高、音色、节奏、旋律等基本音乐要素,敏锐地捕捉音乐中的细微变化,从而提升音乐感知力。

1.2 培养情感表达能力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载体,高中音乐欣赏教学在培养学生情感表达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每一首音乐作品背后都蕴含着创作者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些情感是关键。比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其开头那强有力的敲门声般的动机,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和不屈的情感。学生在欣赏这首曲子时,不仅能感受到这种强烈的情感冲击,还能通过对作品创作背景、作曲家经历的了解,学会如何将内心深处的情感通过音乐这种抽象的艺术形式来表达。同时,音乐欣赏教学还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在课堂上,当学生们各抒己见,讲述自己从音乐中体会到的快乐、悲伤、希望等情感时,他们也在不断锻炼自己准确表达情感的能力,这有助于他们在生活中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感世界。

1.3 促进审美观念形成

审美观念是一个人对美丑、优劣等的评判标准,高中音乐欣赏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审美观念的形成。在欣赏众多优秀音乐作品的过程中,学生逐渐建立起对音乐品质、艺术价值的判断标准。以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为例,在深入了解古典音乐的严谨结构、深刻内涵以及演奏技巧的高要求后,学生能认识到不同类型音乐的独特魅力。他们不会仅仅因为流行音乐的流行度而片面地认为其是唯一的音乐审美标准。

2. 高中音乐欣赏教学现状分析

2.1 教学资源的局限性

当前高中音乐欣赏教学面临着教学资源的局限性问题。一方面,教材内容相对固定且有限,往往不能涵盖丰富多样的音乐类型和风格。例如,教材可能侧重于西方古典音乐和部分中国传统音乐,而对于现代流行音乐、世界民族音乐中的小众但独特的音乐类型涉及较少。另一方面,教学设备的不足也限制了教学效果。许多学校的音乐教室缺乏高质量的音响设备,无法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音乐作品的细微之处。像在欣赏大型交响乐作品时,如果音响设备不能很好地还原声音的层次感和动态范围,学生就难以体会到作品的宏大和精妙之处。

2.2 学生兴趣差异问题

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兴趣差异是一个显著的问题。由于学生成长环境、个人经历、文化背景等各不相同,他们对音乐的兴趣点也存在很大差异。一部分学生可能对流行音乐情有独钟,因为流行音乐的歌词通俗易懂、旋律简单易记且贴近他们的生活情感。而另一部分学生可能对古典音乐更感兴趣,他们被古典音乐的高雅气质、复杂的音乐结构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所吸引。还有一些学生可能喜欢民族音乐,喜爱其中蕴含的本土文化特色。这种兴趣差异导致在统一的音乐欣赏教学中,很难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

2.3 教学方法的不足

高中音乐欣赏教学方法存在一定的不足。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例如,在介绍一首音乐作品时,教师只是简单地讲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基本音乐要素等,缺乏引导学生主动去感受和理解音乐的过程。这种单向的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同时,教学方法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很少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丰富教学内容。像多媒体技术、音乐软件等工具可以让音乐欣赏更加生动形象,但在实际教学中却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3. 强化音乐欣赏教学培养审美能力的策略

3.1 优化教学内容选择

优化教学内容选择是强化音乐欣赏教学、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策略。首先,教学内容应更加多元化,除了经典的古典音乐和传统民族音乐外,还应适当引入现代流行音乐、爵士乐、摇滚乐等不同类型的音乐。例如,将周杰伦的具有中国古典文化元素的流行歌曲纳入教学内容,既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又能引导他们发现流行音乐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之美。其次,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求来选择教学内容。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正处于探索自我和世界的阶段,一些富有哲理、反映社会现象的音乐作品可能更能引起他们的共鸣。

3.2 创新教学方法手段

创新教学方法手段对于提高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审美能力至关重要。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与音乐作品相关的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的内涵。例如,在欣赏《月光奏鸣曲》时,可以通过布置昏暗的灯光、播放夜晚的音效等方式营造出月光下静谧的氛围,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音乐中的情感。多媒体教学也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利用视频、动画等形式展示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演奏过程等,使音乐欣赏更加直观。比如在欣赏歌剧作品时,播放歌剧的舞台表演视频,让学生看到演员的表演、舞台的布置等元素,从而更全面地理解歌剧的魅力。此外,小组合作学习法也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分组讨论音乐作品,分享各自的感受和理解,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3 营造良好音乐氛围

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有助于强化音乐欣赏教学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学校方面,可以举办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如校园音乐节、音乐会等。在校园音乐节上,学生们可以参与各种音乐表演,无论是演唱、演奏还是创作,都能让他们更加深入地沉浸在音乐的世界中。音乐会则可以邀请专业的音乐家来校演出,让学生近距离接触高水平的音乐表演,感受音乐的魅力。班级内部也可以创建音乐角,放置一些乐器、音乐书籍和唱片等,供学生在课余时间自由欣赏和交流。同时,教师在课堂之外也可以鼓励学生多听音乐、参加音乐社团,让音乐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

结束语:音乐欣赏教学是培养高中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尽管当前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方法等策略,能更好地发挥其育人功能。让高中生在音乐欣赏中提升审美能力,为其未来发展增添绚丽色彩。

参考文献:

[1] 杨玲玲 . 高中生音乐审美能力培养的意义及实践路径探究 [J]. 天津教育 ,2023,(13):55-56.

[2] 郭烨坤 . 音乐审美心理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应用 [J]. 启迪与智慧 ( 中 ),2021,(08):67.

[3] 史令慧 . 基于音乐审美心理学的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研究 [D]. 曲阜师范大学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