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域下的中职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实践方法
许侠
安徽省宿州工业学校
摘要:新时期背景下,随着信息技术的全面发展,各类新兴媒体逐渐涌入到人们现实生活当中,并与各行各业之间形成了紧密融合趋势。中职院校作为培养职业人才的主要阵地,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积极推动教学方式变革,顺应当下的信息传播特点来引导学生展开多元文化探索。以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发展环境,并使人才培养模式的升级转型。基于此,本文立足新媒体视角,对中职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实践策略展开了研究。希望能够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技术;中职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措施
引言:“文学类文本”通常是指散文、诗歌、戏剧、小说等具有多样语言艺术特色的文学体裁,强调学生通过对不同类型的作品阅读,来感悟其中隐含的丰富情况,并对社会生活、人文精神以及个人成长产生深刻思考。为此在新媒体视角下,中职语文教师需要充分发挥网络媒体平台的资源优势与技术优势,为学生打造开放式的学习平台。确保能够进一步发掘文学类作品中蕴含的教育要素,并助力学生获得更为全面的发展。
一、依托媒体情境,增强文章感知
在文学类文章阅读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感悟作品的思想情感,并联系自身的认知基础与性格特点,生成个性化的理解感悟,以此反哺自身形成独特的人格魅力、价值观念与思维模式。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妨巧妙借助多媒体教学情境,来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主观能动性的趋势下,对文本内容展开多样化的思考感悟。进而有效加强学生的文章感知能力,使其能够脱离文字表面去探索作者的思想情感[1]。
例如在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荷塘月色》当中,作品是朱自清先生创作的一篇散文,讲述了作者在幽寂的月下荷花池畔,对于现实与个人理想的深刻思考。不仅体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政治环境的愁思,同时也包含了对未来的殷切期盼,情感层次相对复杂且矛盾。因此在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新媒体技术来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荷塘月夜”情境,借助声光色多元媒介的相互配合,为学生呈现朱自清先生在月色看到的真实情境。随后借助文字解说的形式,导入当时的国家形式与社会背景,帮助学生了解作者此刻的生活经历,并探索其在宁静湖畔旁躁动、不安、忧虑的真实心境。从而在后续阅读过程中,能够更为敏锐地感知文章思想,同时更为全面地分析文章语言特色。
二、借助媒体资源,设置高阶任务
文学类作品阅读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其中的阅读方式与文化知识,更是需要对学生的审美素养、价值观念以及认知结构进行引导。使学生从作品中蕴含的优秀思想里汲取精神养分,同时助力自身全面发展。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在文本教材的基础上,适度为学生拓展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以此帮助中职学生顺利走出书面层次,并基于文本视角对当下的社会文化生活展开深入探索。从而进一步丰富教学内涵,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2]。
以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蜀道难》为例,诗人李白以浪漫主义手法,通过文字描绘了祖国巍峨壮丽、神奇险峻的大好河山,但同时也借助了“蜀道”的难,表达出自身对于国家与自身前途的忧虑关切。从这一情感角度出发,教师可以对当下媒体平台中的新闻资源进行整合,搜集近年来有关“精准扶贫”“城乡通路”以及“产业振兴”有关的新闻资源,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社会时事展开职业思考,分析在当今社会环境下,仍旧有哪些“蜀道”横亘在人们面前?并结合自身专业特点与学习方向,思考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支持社会发展建设?以此树立学生宏大的职业理想,并促使学生从文学作品中观照现实,获得更加深刻的思想启发。
三、通过媒体平台,引导多元交流
新媒体平台是依托社交网络形成的一种全新信息传播机制,其中不仅蕴含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同时也打破了人际交往的时空界限,使学生能够通过网络渠道与更多人群进行交流互动。为此在文学类作品阅读教学过程中,中职语文教师还可以借助新媒体平台为学生打造更加开放、更加自由的学习空间,使学生能够围绕文本内容与不同行业领域的人才展开交流,并充分吸收借鉴各类优秀思想,为学生塑造更为理想的成长环境[3]。
例如在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林黛玉进贾府》一课中,《红楼梦》作为我国古代经典文学作品,其中蕴含了极为丰富的人文价值与商业价值,并为当下文旅、文创、影视艺术等众多行业领域提供宝贵的创意灵感。为此教师在进行课文解读的过程中,可以借助新媒体平台邀请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走进课堂,从职业角度为学生进行《红楼梦》的讲解分析,使学生能够从更为全面地解析作品艺术特点,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丰富的职业启发。如此不仅有效拓展了语文课堂空间,同时也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起到了良好促进作用。
结语:综上所述,本文立足新媒体视角,对中职语文教学中开展文学类作品教学的有效策略进行了分析。提出从情境引导、资源配置以及文化交流等层面,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的教学优势,并为学生打造理想的学习发展空间,实现中职语文课程的升级转型。
参考文献:
[1]黄幼萍.关于中职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策略的探索[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19,(05):38-39.
[2]刘军.中职语文经典文本阅读课堂设置及教学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8,(30):42.
[3]奚彬斐.基础与专业结合 求知与求职结合——结合阅读教学进行口语表达训练摭谈[J].吉林教育,2016,(24):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