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年轻干部激励困境与多元化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许升
泉州市丰泽区烟草专卖局 362000
引言
随着基层治理任务日益繁重,年轻干部逐渐成为基层组织运转的重要支撑。然而,他们面临的压力与日俱增,诸如工作琐碎、晋升受限、精神激励不足等问题层出不穷。这一现象导致部分年轻人萌生“躺平”或离职念头,不仅制约了个人发展,也对基层组织活力构成挑战。因此,如何激发年轻干部的主观能动性,构建科学有效的培养机制,是当前亟待解决的关键课题。
一、基层年轻干部激励困境的表现与成因
当前,年轻干部激励不足主要表现在心理、发展、组织三方面。从心理层面看,不少干部刚入职充满期待,却因工作强度大、成效不易体现,逐渐产生挫败感与倦怠感。同时,社会对基层岗位的认同度有限,也加剧其心理落差。在缺乏积极情感支持的情况下,个体更容易出现“躺平”心理和职业倦怠感,工作热情随之降低。发展层面则表现为培养方式不够精准、晋升通道相对狭窄,使得努力与回报不成正比,部分干部甚至在多年兢兢业业工作后依然“原地踏步”,打击了干事创业的动力。
此外,一些基层单位在分配任务和责任时倾向于“求稳”,不敢大胆使用年轻干部,错失了培养人才的重要机遇。在这一背景下,年轻干部的积极性难以维持,基层治理效能也随之下降。
二、多元化培养机制构建的必要性与价值
面对复杂环境和多重压力,构建多元化培养机制是破解激励困境的有效路径。该机制应兼顾干部个体差异和组织战略需求,从多维度进行精准化引导与赋能。一方面,它可以满足干部多样化的成长诉求,为其提供更明确的发展路径;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组织在干部使用中实现科学配置,提升整体效能。传统“单一路径、层层晋升”的干部成长方式已难以适应当前组织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急需引入更具弹性与针对性的培养模式。
从理论层面看,人本管理理念主张通过激发个体潜能提升组织绩效,职业发展理论也强调应根据个体不同阶段给予差异化指导。结合现代组织行为学观点,多元激励不仅包括物质层面的薪酬与待遇,更应涵盖情感支持、职业认同与发展空间。实际操作中,构建包括思想教育、实践锻炼、能力提升、激励反馈等要素的综合体系,有助于形成干部成长的闭环机制,推动年轻干部在基层一线实现全面发展。此类机制还应与信息化手段结合,如干部成长档案、能力评估模型等数字工具的嵌入,将大幅提升培养工作的精准度与可持续性,从而真正实现“用人所长、人岗相适”的组织目标。
三、基层年轻干部培养路径的创新构想
在思想教育方面,应强化理想信念的常态化灌输,通过政治学习、经验分享、榜样引领等形式增强干部的责任意识与历史使命感。同时,应建立心理疏导机制,定期开展谈心活动和情绪调适,帮助干部树立积极心态。
在实践锻炼方面,一是坚持用当其时,注重在基层一线中锤炼。组织新入职大学生到基层一线锻炼,加大轮岗力度,磨炼意志。推行导师制,安排年轻干部与党员业务骨干结对,通过入党联系人、师徒等形式开展“传帮带”,实现新老互促互学,共同进步。二是坚持用在其位,注重在关键岗位中锤炼。落实常态化、制度化内部轮岗交流机制,深化市、县两级机关与基层双向交流,对同一岗位工作一定年限的干部适时安排轮岗,注重选派年轻干部在到基层一线、艰苦地区、重要岗位蹲苗锻炼,促使年轻干部在多岗位工作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三是坚持用其所能,注重在发挥特长中锤炼。根据年轻干部的专业特长、工作经历等情况,把他们选配到其最熟悉、最擅长、最能发挥专长的地方,让他们各展所长、各尽所能。此外,应建立成长档案,动态记录干部工作表现与能力变化,为后续选拔使用提供数据支撑。
在能力建设方面,严格落实《干部人才队伍专业化能力提升计划》,紧扣行业中心工作,分阶段推进年轻干部培养计划。充分发挥线上线下两个平台作用,积极发挥行业网络学院培训主阵地作用,紧扣时政热点和行业高质量发展形势,开展年轻干部能力提升培训班,推动年轻干部尽快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强化业务素质提升。同时用好技能竞赛、课题攻关等载体,积极引导年轻干部破解工作难题、完成重大任务、形成课题成果,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在制度保障方面,应健全干部成长与激励并行的考评体系。建立以实绩为核心的评价标准,突出工作贡献。晋升机制方面,推动职务与职级并行,落实“两高”人才相关政策,拓宽干部成才路径,提升整体活力。同时完善容错纠错机制和澄清保护机制,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
四、推动机制落地的保障平台建设
为保障多元化培养机制落地,应构建覆盖全面、运行高效的支撑平台。首先,在组织架构上明确职责分工,建立由组织、人事、纪检等多部门参与的联合推进机制,确保工作有序开展。其次,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发干部管理平台,实现培养计划设计、过程跟踪、成效评估等全流程数据化,提高管理效率与透明度。
应营造有利于干部成长的组织文化氛围。通过设立“青年成长日”“干部风采展”等活动激发归属感与集体荣誉感。同时重视老中青融合互动,推动经验传承与创新碰撞。组织要鼓励干部发表成长体会、提出合理化建议,为年轻干部提供更大表达与展示空间。
政策层面要加快制度供给,出台专门文件明确培养方向与操作细则,确保各项举措有章可循。通过设置试点、评估机制与动态调整制度,形成机制推广与持续优化的良性循环。建立干部反馈机制,定期听取年轻干部在培养过程中的建议与需求,不断改进方式方法,提升机制适应性与满意度。
结论
破解基层年轻干部激励不足问题,需要从制度、文化、平台三方面协同发力,构建起一套完整的多元化培养体系。通过思想引导夯实信念根基,通过岗位锻炼提升实战能力,通过科学机制激发成长动力,方能真正调动年轻干部的积极性与创造力,打造一支可堪重任、勇于担当的基层生力军。未来,应持续深化机制创新,完善政策体系,助力年轻干部在基层绽放光彩、实现价值。
参考文献
[1] 董温毓 . 基层法院司法雇员管理研究 [D]. 福建农林大学 ,2024.DOI:10.27018/d.cnki.gfjnu.2024.000875.
[2] 李梦冉 . 基层税务机关青年干部队伍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 [D]. 安徽财经大学 ,2024.DOI:10.26916/d.cnki.gahcc.2024.000035.
[3] 张洁. 博弈与均衡:银川市居家养老服务政策执行研究[D]. 宁夏大学 ,2022.DOI:10.27257/d.cnki.gnxhc.2022.002046.
[4]吴静.江苏省Z监狱青年民警职业生涯管理研究[D].苏州大学,2021.DOI:10.27351/d.cnki.gszhu.2021.000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