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材的现状分析与优化建议

作者

周铭铭

梁山县拳铺镇徐集后张小学 山东济宁 272600

   

前言

我国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有效融入,不仅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小学生作为祖国未来发展的栋梁之才,在其成长过程中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同时也需要具备一定的传统文化素养。而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融入传统文化,不仅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对传统文化产生认知,同时也能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因此,为了实现对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素养的全面提升,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传统文化融入到教材中。本文在分析小学语文教材中融入传统文化重要性的基础上,对我国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融入现状进行分析,以此更好助力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材的现状

(一)传统文化知识:兼顾多样性与容量的进阶性

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融入,不仅是语文教学中对传统文化内容的一种扩充,同时也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与弘扬。因此,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知识的呈现也应是多样化的。但是,传统文化知识并不是越多越好,过多的传统文化知识反而会影响到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教师应合理地控制传统文化知识的呈现数量与呈现方式,从而在确保教学效果的基础上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知识的魅力所在。但是目前来看,小学语文教材中对传统文化知识呈现方式过于单一,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生学习热情的下降。

(二)传统文化选篇:立足选材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精髓,是一个民族的根和魂。我国传统文化是由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并流传至今的优秀文化,对于提升我国国民综合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材不仅要满足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需求,同时还应该通过教材中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编排来体现出传统文化对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材教学过程中,主要以小学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知识的编排为切入点,从而来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与水平的全面提升。

(三)传统文化活动:贴近学生生活,凸显家庭担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三字经》《弟子规》等都是传统文化在教材中的体现。例如:在学习“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回家后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通过做家务来体现对父母的感恩之情,通过孝敬父母来体现自身的责任担当。学生通过参与家务劳动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后,不仅能够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榜样意识、锻炼其自理能力和动手能力,还能够让他们感受到家庭责任和家庭幸福。

二、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材优化建议

(一)明确传统文化教育目标,加强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小学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应明确传统文化教育目标,并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到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活动中来。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并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组织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如针对小学生年龄小、接受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等特点,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时,可运用游戏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等多种方式来组织开展教育活动。另外,教师也可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特点,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如在教学《草船借箭》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表演的方式来体会诸葛亮和周瑜之间的智勇双全;在教学《我爱你中国》时,教师可让学生通过朗诵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在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设计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的特点,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如在教学《将相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讲述和蔺相如之间发生的故事来体会蔺相如的高尚品德;在教学《桂林山水》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描绘桂林山水的方式来感受桂林山水的秀美。此外,教师在组织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时,还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与他人交流、学会分享等。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应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技术,让学生通过观看图片、视频等方式来理解课文内容。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以此来实现对文化传承的目标。

(二)加强教学方法创新,规范传统文化教育内容

小学语文教材的编选内容,虽然能够为教师在传统文化教育中提供一定的教学参考,但是由于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的特殊性,其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教师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首先,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技术来将传统文化教学内容与小学语文教材内容进行有效融合;其次,教师还可通过利用“云课堂”来对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重对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的规范。通过将传统文化内容与小学语文教材内容进行有机融合,来达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贯彻学、行、信融合的教育理念

学、行、信融合的教育理念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我国教育教学事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在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材的过程中,教师应将学、行、信融合的教育理念与语文教材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学、信融合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中,以此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学习习惯以及学习品质的全面提升。在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材过程中,教师还应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将“信”“学”“行”结合起来,通过让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正确的认知,并不断地将这些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中,以此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和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三、结束语

小学语文教材作为传统文化在小学教育阶段的有效传播载体,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融入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内容呈现形式单一、缺乏创新意识等。对此,教师应充分了解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材融合的重要意义,并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教材中,以此来实现对学生的有效教育。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加强对学生传统文化教育意识的培养,以此来实现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总之,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小学语文教材中也逐渐融入了许多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融入传统文化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我国文化内涵与精神的认知,同时也能够有效提高小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这对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有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韩雪屏. 发掘语文课程的传统文化教育因素:兼谈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建构 [J]. 语文建设 ,2015(11): 8-11.

[2] 任翔 . 语文教材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体系化刍论 [J]. 中国教育学刊 ,2020(06):2-3.

[3] 张茂聪,仲米领.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内容构建研究 [J]. 课程 . 教材 . 教法 ,2018(04):2-3.

周铭铭,女,民族:汉,籍贯:梁山,研究方向:小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