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技术类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路径探析
杨海新 李倩 杨光
濮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濮阳45700;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0
目前我国医学技术类高职教育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但是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还存在着评价标准不够统一、评价内容不够全面和评价方法简单的问题。这些问题极大地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及社会认可度[1]。因此,对医学技术专业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建设路径进行探究,既有利于解决目前所面临的问题,也能够对今后医学技术专业高职人才的培养工作起到一定的科学指导与借鉴作用。
一、医学技术类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决定了构建评价体系要以科学方法与理论为依据,保证评价结果客观准确。其中包括评价指标选择、评价方法使用及评价数据处理,均要遵循科学的规范,切忌主观臆断与片面。同时科学性原则也要求该评价体系能随医学技术类高职教育发展及时进行调整与改进,使其符合教育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需要。
(二)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强调评价体系构建要涉及医学技术类高职人才培养的方方面面,主要包括知识掌握、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等维度。这就决定了评价指标既要体现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结果,又要考查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思维和职业道德。通过综合评价,能够更加精准的了解学生实际水平及综合素质情况,从而为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供更加详实的数据支撑。与此同时,全面性原则还要求评价体系的设计过程要充分考虑到各专业方向特点与区别,以保证其针对性与有效性[2]
(三)可操作性原则
操作性原则强调评价体系的实际应用和便利性,以确保评价流程能够高效且流畅地进行。这就需要建立的评价指标要简单明了、通俗易懂、便于操作,以免太过繁琐或繁杂而给评价工作造成不必要的负担。同时评价的方式方法要具有可操作性、可复制性等特点,以便于不同时间的推广应用。另外,可操作性原则要求该评价体系能与学校已有教学资源及管理机制相联系,并充分利用已有条件来提高评价工作开展的效率及成效。遵循可操作性原则才能保证该评价体系能够顺利执行并有效发挥作用,从而为医学技术类专业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医学技术类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路径
(一)确定评价目标与指标体系
明确评价目标和指标体系是医学技术专业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建设的第一步。评价目标要清晰具体,符合医学技术类高职人才培养总体目标,目的是全面客观反映人才培养质量。指标体系则要以评价目标为中心,根据医学技术类各专业特点及要求,对各等级评价指标进行科学系统的设定。这些指标要有代表性,可衡量性,可操作性,能全面涵盖人才培养各方面的内容,比如专业知识、实践技能、职业素养。通过制定合理的评价目标及指标体系,能够对后续评价工作有一个清晰的定位和基础,保证评价结果准确、有效[3]。
(二)指标权重的确定
在医学技术类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建设过程中,指标权重确定至关重要。不同评价指标对反映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程度存在差异,所以有必要对各指标权重进行合理设置,从而体现出它们在整体评价中所处的位置与作用。确定权重要遵循科学性、客观性、公正性原则,可通过专家咨询、统计分析的方式。通过科学、合理的权重分配能够更真实的反映人才培养质量真实状况,增强评估的准确性与可信度。同时在确定指标权重时也需综合考虑各专业方向特点与区别,以保证评估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三)评价方法的选择与实施
医学技术类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建设中,评价方法选择和执行非常关键。评价方法要科学、合理,能全面、准确反映人才培养质量的真实状态。常用评价方法有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定量评价以数据收集与分析为主,量化评估人才培养各方面;但定性评价重在描述与解释人才培养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现象、行为与态度[4]。
实施评价时应结合具体评价目标及指标体系特点选择适当评价方法。与此同时,还应重视评价方法的多样性与综合性,做到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从而全面、客观地体现人才培养质量。另外,在评估过程执行中,要严格遵守预定程序与步骤,以保证评估公正可信。通过科学合理地选择和实施评价方法,能够进一步促进评价准确有效地开展,从而为提高医学技术类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四)评价结果的分析与反馈
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是整个评价过程的一个重要步骤。对评价数据进行深入分析,能够揭示人才培养质量存在的利弊,并为后续的完善奠定基础。在进行分析时,要运用科学的统计方法与工具来保证结果准确可靠。与此同时,还应注意分析的全面性与深入性,对评价结果在不同视角与层次上进行解剖,从而得出全面而客观的结论。
根据分析结果及时反馈信息,反馈内容要包括评价结论、问题及改进建议。反馈对象要包括有关教育者、管理者及学生,保证评价结果得到广泛传播与有效使用。通过反馈能够促使各方面对人才培养质量给予关注与重视,促进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与完善。
结语:
综上所述,构建科学合理的医学技术类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对促进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认可度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该系统的建设既有利于明确教育目标与教学方向,又可以为教育者与管理者提供强有力的决策支持。通过不断地评估和反馈,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人才培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对教学内容与方式进行不断地优化,促进学生学习效果以及职业素养的提升。同时,该系统的建设还有利于加强社会对于医学技术类高职教育工作的认同与信任度,从而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应重视医学技术类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建设,并对评价体系进行持续改进与优化,以期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医学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邹岱熹 . 医学类高职院校培养社工人才的路径思考 [J]. 时代人物 , 2024(13):0151-0153.
[2] 胡飞琴 . 课岗融通 , 校企共育背景下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人才培养路径探索 [J]. 现代职业教育 , 2023(23):65-68.
[3] 崔莹 , 薛锐泽 , 崔佳 , 等 . 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J]. 就业与保障 , 2024(3):133-135.
[4] 曹琰 , 李洪霞 , 王晓旭 . 基于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建设高职高专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课程 [J]. 探索科学 , 2021(1):71-72.
作者简介:杨海新(1984.02-),女,汉族,山东茌平人,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高职高专医学技术类专业职业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2024 年度项目“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以医学技术类专业为例”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SKL-202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