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文化自信视域下农村小学古诗词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

作者

张辉

高碑店市和平街道和平中心学校 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市 074000

一、引言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华古诗词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在农村小学开展古诗词教学,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更是培养学生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然而,受地域、经济、教育资源等因素的限制,农村小学古诗词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存在诸多问题。如何在文化自信视域下,有效开发和利用农村小学古诗词教学资源,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文化自信视域下农村小学古诗词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意义

(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古诗词历经千年传承,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农村小学作为传承文化的基层阵地,通过开发和利用古诗词教学资源,能够让农村学生深入接触和学习古诗词,了解诗词背后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从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 。

(二)增强学生文化自信

在文化自信视域下进行古诗词教学资源开发利用,能让农村学生深刻认识到中华古诗词的魅力和价值,体会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当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中所表达的家国情怀、高尚品德等内容时,能够激发他们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进而增强文化自信。

(三)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古诗词语言凝练、意境优美,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通过对古诗词教学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农村学生可以在诵读、赏析古诗词的过程中,丰富词汇积累,培养语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水平,对提升语文综合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

三、农村小学古诗词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

(一)教学资源匮乏

许多农村小学由于经费有限,学校图书馆中古诗词相关的书籍数量不足,种类单一,难以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同时,多媒体教学资源也相对缺乏,像古诗词教学视频、动画等数字化资源在农村小学的应用并不广泛,导致教学形式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开发能力不足

部分农村小学教师对古诗词教学资源开发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系统的资源开发理念和方法。由于培训机会较少,教师自身的古诗词专业素养有限,难以深入挖掘古诗词教学资源的内涵,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是按照教材内容进行讲解,无法有效拓展教学资源 。

(三)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受环境和家庭文化氛围的影响,农村小学生接触古诗词的机会相对较少,对古诗词的了解不够深入,导致学习兴趣不高。加之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的局限,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容易感到枯燥乏味,难以真正投入到古诗词的学习中。

四、文化自信视域下农村小学古诗词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策略

(一)深度挖掘教材资源

1. 拓展教材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局限于教材表面的文字内容,要深入研究教材中古诗词的背景知识、作者生平、创作意图等。例如,在教学王维的《山居秋暝》时,教师可以详细介绍王维的人生经历、山水田园诗派的特点,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

2. 关联其他学科:将古诗词与历史、地理、美术等学科进行有机结合。比如,在学习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时,可以结合地理知识介绍庐山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景观;结合美术知识,引导学生用绘画的形式描绘出诗中的意境,通过跨学科教学,丰富古诗词教学资源。

(二)融合乡土文化资源

1. 挖掘地方文化与古诗词的联系: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乡土文化,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与古诗词相关的元素。农村小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收集本地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寻找与古诗词的关联。例如,一些地方可能有古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诗词遗迹或与本地风土人情相关的古诗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古诗词与乡土文化的紧密联系 。

2. 开展乡土文化主题的古诗词教学活动:以乡土文化为主题,开展古诗词诵读、创作等活动。如举办“家乡古诗会”,让学生搜集、朗诵与家乡有关的古诗词,并鼓励学生以家乡的景色、风俗等为题材,尝试创作古诗词,增强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

和运用。

(三)整合数字化资源

1. 利用网络平台获取资源:互联网上有丰富的古诗词教学资源,农村小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如“学习强国”平台上的古诗词专题、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中的古诗词课程等。通过下载、整理这些优质资源,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

2. 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求,制作精美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将古诗词与图片、音频、视频等元素相结合。例如,在讲解《敕勒歌》时,通过播放草原风光的视频,搭配悠扬的配乐,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诗歌所描绘的壮阔景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效果。

(四)加强教师培训与交流

1. 开展专业培训:教育部门和学校应定期组织农村小学教师参加古诗词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专业培训,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和指导,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资源开发能力。培训内容可以包括古诗词的文化内涵解读、教学资源开发方法、数字化教学技术应用等方面 。

2. 促进校际交流:鼓励农村小学与城市小学或其他农村小学之间开展校际交流活动,分享古诗词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经验和成果。通过互相观摩课堂教学、交流教学心得,促进教师之间的学习和进步,共同提高古诗词教学质量。

五、结论

在文化自信视域下,农村小学古诗词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尽管当前农村小学古诗词教学资源开发利用存在诸多问题,但通过深度挖掘教材资源、融合乡土文化资源、整合数字化资源以及加强教师培训与交流等策略,可以有效改善现状。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农村小学生的古诗词学习效果和语文素养,更能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农村小学得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未来,还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和实践,持续优化农村小学古诗词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式,为培养具有文化自信的新时代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荣生 . 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 [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 余党绪.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语文课程改革[J]. 语文建设,2016(22) :4 - 7.

[3] 教育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4] 吴忠豪 .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

[5] 王崧舟. 诗意语文——王崧舟语文教育七讲[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6] 李镇西 . 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与工具性 [J].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7(11) :12 - 15.

课题名称:保定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文化自信视域下农村小学古诗词教学实践研究”(立项编号:2402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