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复习教学优化路径
王科学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第一高级中学,223900
新高考改革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强调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考查,高中数学学科在命题方向上呈现出“注重基础、强化能力、关注应用、凸显创新”的特点。因此,探索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复习教学的优化路径,对于提升复习效率、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高考对高中数学复习教学的新要求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复习教学需紧扣考试内容改革方向,明确复习的目标与重点,以实现与新高考要求的精准对接。
(一)聚焦核心素养,强化能力导向
复习教学不能停留在“知识点重复讲解 + 大量习题训练”的层面,而应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于复习全过程,通过设计具有思维深度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数学能力。例如,在函数复习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函数的概念、性质等基础知识,更要通过实际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运用函数模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数学建模素养。
(二)突出基础主干,关注知识关联
复习教学需引导学生夯实基础,梳理知识脉络,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在复习过程中,要避免碎片化知识的简单罗列,而是通过专题复习等形式,将相关知识点串联起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比如,在立体几何复习中,可将空间几何体的结构、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等内容整合起来,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立体几何的知识框架。
(三)注重情境应用,体现学科价值
新高考数学命题增加了与生活实际、科技发展等相关的情境化试题,考查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关注数学在实际中的应用。
(四)关注个性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复习教学需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实施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应侧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适当增加难度,拓展知识面,培养其创新思维和探究能力。
二、当前高中数学复习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复习目标模糊,与新高考要求脱节
部分教师对新高考的命题方向和考查要求理解不深入,复习目标仍停留在传统高考的层面,注重知识的覆盖和解题技巧的训练,忽视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复习内容与新高考的对接不够紧密,导致复习效率低下。
(二)教学方法单一,学生主体性缺失
传统复习课中,教师往往采用“一言堂”的讲授方式,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自主思考、探究和合作的机会。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难以适应新高考对学生能力的要求。
(三)习题训练盲目,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
许多教师在复习过程中采用“题海战术”,让学生大量做题,但习题的选择缺乏针对性,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高考的命题特点进行筛选。
(四)评价方式单一,忽视过程性评价
当前高中数学复习教学的评价方式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主,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进步情况,不利于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三、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复习教学的优化路径
(一)明确复习目标,构建“素养导向”的复习体系
1. 深入研究新高考政策和命题特点。
教师要认真学习新高考数学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分析近年来的高考试题,把握新高考的命题方向和考查重点,将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分解到各个复习阶段和具体的知识点中,确保复习目标的明确性和针对性。
2. 制定科学合理的复习计划。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复习目标,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和内容。复习计划应体现阶段性和层次性,第一轮复习侧重基础知识的梳理和巩固,第二轮复习侧重专题突破和能力提升,第三轮复习侧重模拟训练和查漏补缺。
3. 构建“知识- 能力- 素养”三位一体的复习内容体系。
在梳理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设计综合性的问题和任务,将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培养、素养的提升有机结合起来。例如,在数列复习中,可通过实际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列模型、分析数列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和数学建模素养。
(二)创新教学方法,凸显学生的主体性
1. 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
以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思考、探究和合作。教师可根据复习内容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小组讨论等方式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例如,在导数复习中,可提出“如何利用导数解决函数的最值问题”“导数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等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2.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完成复习任务,如梳理知识脉络、解决疑难问题、进行习题讲解等。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同时也能让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3. 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借助多媒体、网络平台等信息技术手段,丰富复习教学的形式和内容。例如,可利用几何画板等软件进行动态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几何图形;利用在线学习平台布置作业、进行答疑和交流,提高复习教学的效率和互动性。
(三)优化习题训练,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1. 精心筛选习题。
根据新高考的命题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筛选习题,确保习题的针对性和代表性。习题的选择应注重基础题、中档题和创新题的合理搭配,既要覆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要能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加强习题讲解的针对性。
在习题讲解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解题思路和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寻找解题突破口。对于典型错题,要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总结经验教训,避免再犯类似错误。
(四)完善评价方式,实施“过程性评价”
1. 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改变单一的考试成绩评价方式,构建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合作表现、探究成果等在内的多元化评价体系。通过多元化的评价,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进步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加强过程性评价。
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教师可通过课堂观察、个别谈话、作业批改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困难,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
3. 注重评价的激励性和导向性。
评价要以激励学生为主,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成绩,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同时,评价要具有导向性,引导学生关注核心素养的培养和能力的提升,而不仅仅是考试成绩。
四、结语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复习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教师要顺应新高考改革的要求,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优化复习内容和评价方式,构建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复习体系,切实提高复习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