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院所研究生思想状况与新时代思政教育启发
陈冲 赵向阳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教育是立国之本,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 。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要开好思政课。进入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蕴含新特点,也面临新挑战,必须有新作为。如何与时俱进,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事关“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承担着为国家在科技领域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重任,其教育质量与未来科技创新能力有非常重要的关系。掌握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和生活心理状态,进而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本文以某研究所为例 , 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摸清全所在读研究生的政治思想、精神面貌、生活状态等情况,并基于调查结果思考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为新时代科研院所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一、调查方法与数据获取
本研究以某研究所在读研究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 147 名研究生开展调查。调查指标除了性别、年龄、政治面貌等基本情况外,还着重从入党动机、理想信念和择业观等方面调查了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同时从师生关系、科研风貌、心理素质、婚恋观等方面调查研究生的科研风貌和身心健康状况等。
二、结果与分析
在对于人生重大选择上,大部分研究生已经比较成熟。有 86.4% 的研究生对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表示“不后悔,我很庆幸当初的选择”,13.6% 的研究生对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表示“并不理想”和“后悔了”。大部分研究生认为自己能够认识和处理好感情问题,其中 2.7% 的研究生认为攻读学位期间恋爱或结婚会影响学业, 55.8% 的研究生认为“有点影响,但能妥善处理就好”, ,41.5% 的研究生认为“不影响”或“有正面影响”。大多数研究生对未来保持乐观,有 83.7% 的研究生认为目前的学业有助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81.0% 的研究生表示在可能的前提下,愿意利用业余时间帮助他人。思想观念积极、处事思想独立。
在对未来工作的考虑上,最看重“为社会做贡献”的研究生占比26.5% ,高于最看重“方便照顾家庭”的 10.2% 。说明在研究生眼里,“国”大于“家”。
三、讨论与建议
(一)加强科研院所教育引导职能
和高校不同的是,科研院所只招收少数的研究生,学生数量有限。多数科研院所采用“职工式”的研究生管理模式,重视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而忽视对精神思想的关注,弱化了对研究生的思想引导,进而出现以上问题。针对当前“重学术研究、轻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精神压力较大等问题,科研院所应加强教育引导职能。
1. 配置和完善相关业务科室
科研院所应配置教辅中心、研究生管理中心等专职业务科室,负责研究生的教育引导工作。研究生教育虽区别与本科教育,注重专业技能培养,但不能忽视理想信念和身心健康的培养。研究生培养的目标应是培养出理想信念坚定、精神状态良好、热爱生活的专业技能突出的人才。
2.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培养时更应重视理想信念教育和价值观培养。科研院所应多层式、多形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加大研究生对
党的指导思想、社会发展阶段、国家发展政策、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等的学习和理解。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利用现在技术手段,升级思想政治课堂,培养一批理想信念崇高,跟党走、爱祖国、爱社会的高技能人才。
3. 重视心理健康引导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新技术更新迭代加快,研究生科研、就业、婚恋等压力逐渐增大,心理健康问题不断突出。研究生培养环节中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成为不容忽视的一课。科研院所应重视心理健康引导,采取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设置心理咨询室等措施加强对研究生心理健康的引导。
(二)丰富科研院所研究生生活
有研究表明户外运动对缓解焦虑状况有很大的帮助 , 体育锻炼能减轻精神压力,降低心理障碍。科研院所应为研究生提供更好的业余生活的环境,针对研究生组织丰富的户外集体活动。
1. 完善健身休闲类基础设施
科研院所应提供和完善适应场景多、参与范围大的健身休闲场所和设施,如篮球场、羽毛球场、环形跑道等基础设施,为在所研究生提供可进行户外休闲运动的条件。
2. 定期组织户外活动
科研院所要定期组织户外活动,丰富研究生的业余生活。活动组织要针对性、趣味性,尽可能的吸引到更多的研究生参与进来。可根据各个院所自身的实际情况设置 “户外活动日”“偷闲日”等固定的集体放松时间,缓解研究生面对的科研压力,促进研究生之间相互的交流。
3. 适量经费支持学生团体活动
科研院所可根据研究生规模等设置适量的经费用于支持研究生团体组织户外活动,鼓励和引导研究生开展有意义的户外扩展活动。
(三)强调导师的教育引导责任
研究生导师对研究生为学、为人都产生重要的影响,是研究生德育工作的重要力量。科研院所应强调导师的教育引导职责,加强师生关系引导。
1. 增强导师“育人”责任意识
导师对研究生不仅有专业技能培养的职责,更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责任人,发挥着教育主导作用。应通过培训、宣传等方式增加研究生导师和研究生对导师责任的认识 , 强调导师在德育、身心健康发展上的教育引导职责。进行导师上岗前培训,增强导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力,鼓励导师关心关注学生生活。
2. 鼓励、营造互动型师生关系
导师对研究生有优越的心理距离和特殊的影响力。导师年长于研究生,人生经历较为丰富,更是学术上业是楷模和权威,使得研究生有更高的认同感。因此在日常的学习交流中,导师应加强对研究生的身心健康引导。鼓励导师组织研究生参加学术研讨会、定期组织户外团建活动等。
同时在师生沟通过程中,导师应避免“事事导师权威”的传统观念,考虑学生诉求,减轻研究生与其沟通的压力。同时研究生也要积极主动地向导师反馈科研、生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得到导师指导。
参考文献:
[5] 缪剑敏 . 户外运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压力和焦虑状况的影响 [J]. 医药前沿 , 2016, 6(016):255-256.
[6] 唐学军. 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 辽宁体育科技 , 2006(02):50-50.
[9] 吴玉杰 , 柴春泽 . 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首要责任人作用——心理健康教育视角[J]. 教育现代化, 20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