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建筑施工安全质量管理的信息化手段应用

作者

邢玉民

通号工程局集团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引言

建筑施工行业高风险,安全和质量管理直接决定工程成败。尽管已有相关法规,但实际执行中仍存在管理不到位、责任不清和违法分包等问题,导致隐患难以消除。施工人员培训不足,技术交底缺乏针对性和直观性。随着 BIM、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手段为提升安全质量管理提供了新机遇。如何通过信息化实现全过程闭环监管和动态优化,已成为关键课题。本文将探讨信息化手段在建筑施工安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一、建筑施工安全质量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建筑施工安全质量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制度落实不到位和技术支撑不足。首先,违法分包和转包问题普遍,部分企业为压缩成本选择资质不足的分包单位,导致管理责任分散,隐患排查困难。传统资质审核依赖人工,易出现造假和监管失效。其次,工人安全意识薄弱,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导致违规操作频发。第三,技术交底多为书面或口头形式,未能结合实际施工环境,增加了误操作的概率。最后,过程监控依赖人工巡查,存在滞后和主观性,隐患难以及时发现。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建筑业的安全管理和高质量发展。

二、信息化手段在施工资质与分包管理中的应用

针对分包管理的突出问题,信息化手段为资质审核与过程管控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通过建立基于BIM 和智慧工地平台的分包单位资质数据库,将企业资质、业绩记录、违规情况等信息实现数字化存档,并与国家资质管理系统实时对接,能够实现分包单位资质的自动核验,杜绝伪造资质和挂靠现象。在招投标与合同履约环节,引入区块链和大数据技术,可以对合同签订、履约过程、支付结算进行全流程追踪,确保分包行为合法合规,从源头上遏制违法分包。平台还能结合历史数据对分包单位进行信用评价,对多次违规的单位自动预警并限制其进入项目,形成动态准入机制。在实际应用中,某综合体项目通过部署资质管理信息平台,实现了 200 余家分包单位的合规性实时核验,避免了无资质单位进入工地,违法分包风险大幅降低。这种数字化监管方式不仅提升了审核效率,还实现了全过程可追溯,为建筑施工分包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信息化手段在施工教育培训与技术交底中的应用

信息化手段在施工教育培训中改变了传统灌输式教学,通过数字化平台提升培训效果。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培训系统能根据工种、技能和风险定制个性化课程,在线平台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覆盖更多流动性强的工人。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的引入,使培训更加直观,工人能通过VR模拟高风险作业场景,提升风险辨识和应急能力,显著提高岗前培训的覆盖率和效果。同时,技术交底也因信息化手段得到改进,基于BIM 的三维建模使工人更直观理解施工步骤和安全要点,避免交底内容与实际操作脱节。在某项目中, BIM+VR 交底系统将深基坑支护工艺通过三维动画展示,交底错误率下降 73% ,提升了作业准确性和安全性。信息化技术显著提高了培训和交底的效率和准确性,有效降低了操作风险。

四、信息化手段在施工过程监测与风险预警中的应用

在施工过程监控方面,物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实现了从被动监管向主动预警的转变。通过在施工现场布设传感器,可以实时采集塔吊荷载、深基坑位移、高支模应力等关键数据,并将其传输至监控平台。系统结合大数据和 AI 算法进行实时分析,一旦发现超载、偏移、沉降异常等情况,即刻触发预警并通知管理人员,从而提前消除隐患。例如,在某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项目团队利用 AI 视频分析技术自动识别未佩戴安全帽、违规攀爬脚手架等不安全行为,实现了对工人的动态监管,违规行为发生率减少 82% 。同时,施工设备的健康状态也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了实时监测。通过物联网监测设备运行参数并结合预测性维护算法,能够提前发现设备异常,避免因设备故障引发事故。实践表明,信息化监测大大提高了危大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降低了对人工巡查的依赖,实现了全天候、全方位的智能监管。

五、信息化手段在施工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与成效

除了安全管理,信息化手段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同样效果显著。BIM 技术能够实现设计、施工与运维阶段的全周期数据共享,通过三维模型检测施工偏差,及时发现设计与施工的不一致,避免返工与质量问题。基于移动终端的质量管理平台,使检查人员能够随时记录问题并上传至云端,形成闭环管理流程。质量验收环节通过图像识别和 AI 辅助判定技术,可以快速完成构件检测与缺陷识别,大幅提升验收效率和准确率。某综合体项目在应用质量管理信息平台后,整体隐患率由 12.3% 降至 4.1% ,质量验收一次通过率提升至 96% ,显示了信息化手段在提高施工质量方面的巨大潜力。此外,质量数据的长期积累与分析还能为后续工程提供经验参考,推动形成标准化、可复制的质量管理模式。

结论

建筑施工安全质量管理的信息化应用正推动行业由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和智能决策。通过建立资质数据库与动态监管机制,遏制违法分包;引入 VR 与 BIM 提升培训精准性与交底直观性;借助物联网与AI 实现实时监控与预警;基于大数据和AI 提升质量与效率。实践表明,信息化手段显著降低事故率,提升了管理透明度,为建筑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范例。未来,随着 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施工安全质量管理将实现更高水平的智能化与自动化。

参考文献

[1] 张佩茹.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挑战与应对策略研究[J].中国有色金属 ,2024,(S2):54-56.

[2] 张少剑 , 郭健 , 李锐 . 业财融合下建筑施工企业财务基础工作改进——以 R 公司吉林某项目为例 [C]// 中国建设会计学会 . 中国建设会计学会 2024 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上册). 中铁十五局集团上海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中铁十五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2024:255-266.DOI:10.26914/c.cnkihy.2024.053696.

[3] 宫达 .BIM 技术在公共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J]. 四川建材 ,2024,50(12):213-214+224.

作者简介 : 邢玉民(1977.12-),性别:男,民族:满,籍贯:河北省唐山市,学历:大学本科,职称: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 : 铁路工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质量管理及智能建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