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以音乐为本的趣味唱游在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作者

杨娜

南昌市青山湖学校 江西 南昌 330002

引言:

2022 年颁布的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低年级音乐教学应“注重游戏性与趣味性,通过歌唱、律动、表演等综合性音乐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初步感受力”。课标还强调“以音乐为本”的教学理念,要求音乐活动设计应立足音乐本体,避免形式大于内容的倾向。然而,当前部分音乐课堂中存在着趣味性不足或脱离音乐本体的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如何在坚持“以音乐为本”前提下,设计符合低年级学生身心特点的趣味唱游活动,成为音乐教育工作者亟需探索的问题。

一、以音乐为本的趣味唱游在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中的重要性

(一)激发学习兴趣,契合低年级学生认知与学习特点

趣味唱游以其生动形象、活泼有趣的特性,天然契合小学低年级学生好动、好奇、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特点 [1]。低年级儿童注意力持续时间短,抽象思维能力有限,而唱游活动通过将音乐与肢体动作、表情表演、情境创设相结合,使抽象的音乐概念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体验,极大降低了学习难度。儿童在欢快的歌声与律动中,自然而然产生亲近音乐的情感与探索音乐的欲望,音乐学习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二)落实课标要求,助力基础音乐素养启蒙培养

趣味唱游作为一种综合性音乐活动,直接响应了新课标关于低年级音乐教学的核心要求。在唱游过程中,学生通过歌唱培养音准感与节奏感,通过律动发展协调性与表现力,通过表演增强想象力与创造性,实现了音乐感知、表达与创造等多方面素养的启蒙培养。唱游活动中,节拍感受、旋律记忆、音色辨别等基础音乐能力得到自然训练;音乐聆听、模仿、创编等音乐实践能力得到综合发展;音乐喜爱、情感体验、审美感知等情感态度得到有效培养。

(三)活跃课堂氛围,提升学生音乐参与感与表达欲

趣味唱游打破了传统音乐课堂教师讲解、学生聆听的单向模式,创造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活跃课堂生态。在唱游活动中,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者,而成为课堂的主角与音乐的创造者。

二、以音乐为本的趣味唱游在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一)立足音乐本体,设计适配教材内容的唱游活动

以音乐为本的趣味唱游设计应始终围绕音乐教材内容展开,将音乐元素作为活动的核心与灵魂。教师在设计唱游活动时,必须明确每个唱游环节对应的音乐教学目标,避免为游戏而游戏、为热闹而热闹的倾向。如在教授《小星星》时,可设计“小星星闪烁”唱游,通过不同力度的演唱配合手指星光闪烁动作,体验强弱变化;在学习《小蜜蜂》时,可创设“花丛采蜜”唱游,通过模拟蜜蜂飞行的高低变化,感受旋律的上行下行。唱游活动中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每一个情境,都应服务于音乐感受与表达,确保音乐本体地位不被游戏形式所淹没。

(二)结合学生喜好,融入动画、故事元素丰富唱游形式

低年级学生天性喜爱动画角色与故事情节,将这些元素融入唱游活动能显著提升吸引力。教师可结合当下流行的健康儿童动画形象,创设情境式唱游。如利用学生熟悉的动物形象,设计“森林音乐会”主题唱游,学生扮演不同动物角色,通过特定动作表现歌曲中的不同音乐特点;设计“音乐故事接力”唱游,将一首歌曲编织成完整故事,学生在歌唱中依次表演故事情节,既增强了趣味性,又加深了对歌词内容的理解。动画与故事元素的引入,为抽象的音乐学习搭建了具象的认知桥梁,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更轻松地接受新的音乐知识与技能。

(三)注重互动体验,组织小组式趣味唱游增强参与感

互动体验是趣味唱游的灵魂所在,小组式唱游能最大限度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积极性 [2]。教师可设计多种互动形式:如“传声筒”唱游,学生围成圈,依次演唱歌曲片段并配以动作,锻炼节奏感与接力配合能力;“镜像模仿”唱游,学生两两一组,一人创编动作,另一人模仿,同时演唱歌曲,培养观察力与创造力;“音乐指挥家”唱游,轮流由学生担任小指挥,通过手势指导全班变换演唱方式,体验音乐表现多样性。

(四)适配认知水平,控制唱游难度与时长保障教学实效

一年级学生因大脑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动作协调能力存在明显局限性,故趣味唱游设计须特别考量其身心特点,避开精细复杂动作,宜采用抬手、摇头、跺脚等大型肢体表现形式。课堂实践表明,低龄儿童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唱游活动时长控制在 5-8 分钟较为理想,超出则容易导致小朋友精力不集中、活动效果大打折扣。教师可巧妙运用分段教学策略,将完整唱游拆分成引导聆听、动作示范、分组尝试、整体表演等渐进式小环节,每完成一步即给予真诚鼓励,让孩子们在轻松氛围中积累成功体验。

(五)关联素养目标,在唱游中渗透音乐感知与表达训练

趣味唱游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活动设计应明确关联核心素养目标。针对音乐感知素养,可设计“声音猎人”唱游,让学生在歌唱中寻找特定音乐元素,如找出歌曲中的强拍、识别旋律方向;针对音乐表达素养,可设计“情绪小演员”唱游,引导学生通过不同表情与动作表现歌曲情绪变化;针对音乐创造素养,可设计“创意接龙”唱游,鼓励学生为歌曲添加简单节奏伴奏或创编新动作。教师在唱游过程中应适时引导学生关注音乐本身,通过提问、点评强化音乐概念认知,确保唱游不仅好玩,更有深度,真正实现以音乐为本的教学理念。

结束语

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趣味唱游不再是简单的课堂游戏,而成为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载体。立足音乐本体、关注学生喜好、注重互动体验、适配认知水平、关联素养目标等策略的综合运用,将使唱游活动更具教育价值与实践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静萱 . 基于情感化设计理论的小学低年级儿童音乐美育产品设计研究 [D]. 深圳大学 ,2023.

[2] 杨馥郁 . 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趣味唱游学习任务设计对策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