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会议精神在贵州省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研究
张英长
云南民族大学 云南昆明 650504
引言
2015 年 6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遵义会议会址时指出,“我们要运用好遵义会议历史经验,让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 112025 年 3 月 17 日至 1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强调,要“弘扬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以昂扬斗志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12l90 年前,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红军面临紧急危机关头,遵义会议的顺利召开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看到了在黑暗中的一束胜利的光。在新时代发展进程中,贵州省着力挖掘遵义会议精神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独特价值,通过系统性传承与创新性弘扬,使其成为贵州省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精神资源。这一实践不仅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深层次的思想滋养,更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注入了强劲的精神动能。
一、坚定信念,筑牢思想根基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在遵义会议召开之前,由于中国共产党党内领导人的错误指导,使得中国红军遭受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当时在红军内部到处弥漫着对革命失败的气息,对中国革命前途表现出忧心忡忡的情绪,甚至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产生怀疑,极大程度上挫败了红军战士们进行革命的积极性。在这样的情形下,急需通过召开遵义会议来帮助党内人士和红军战士来重塑他们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坚定信念,重拾对中国革命必然会走向胜利的信心。信念和信仰的作用不容小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3]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大党,是因为我党拥有一个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那就是坚定的理想信念。在遵义会议胜利召开的背后,离不开中国共产党对共产主义信念的支撑,同时也验证了中国共产党是具备坚定的信念。
理想信念是帮助人形成正确三观的前提基础。为了能够帮助遵义市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让他们了解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美丽中国所做出的贡献和养成感谢党恩的道德品质。在遵义市,各中小学校积极响应“从小学党史 永远跟党走”的主题教育号召,精心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致力于在学生心中播下理想信念的种子。这种精神力量跨越时空,激励着学生们树立远大理想,坚守初心,勇往直前。与此同时,学校还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劳动教育基地。在这些基地中,学生们近距离感受革命先辈们的英勇事迹,深刻体会到劳动的伟大与光荣。遵义会议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了实事求是、独立自主和团结协作的品质,这些品质在劳动实践中得到了生动体现。学生们在劳动实践中深刻领悟到,劳动是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而这种实践精神正是遵义会议精神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此外,学校还开展了主题队课和“学党史、敬劳模”教育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深入了解劳模精神,学习劳模们在平凡岗位上创造非凡业绩的奋斗精神。遵义会议精神所蕴含的坚定理想信念与劳模精神中的敬业奉献高度契合,引导学生们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致敬劳模。这种精神传承不仅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更使他们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以实际行动践行遵义会议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实事求是,贴合地区实际
在召开遵义会议之前,中国共产党内部的部分党员同志已经清晰认识到当时党内的深受博古、李德“左”倾教条主义的影响,从而致使中国红军遭受到前所未有的重创,从而被迫走向长征。由于博古等人在制定方针政策时,没有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只是一味地照搬苏联模式,使得这些政策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显得过于生硬,而且脱离实际情况,最终导致红军取得在前四次“反围剿”胜利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同时在经历了这次失败后,他们深刻认识到毛泽东同志制定军事战略是正确,肯定毛泽东同志在军事上的卓越领导能力。遵义会议作为运用实事求是思想的典范,其精神内核在后续革命实践中转化为具体的方法论。当红军面临张国焘分裂主义威胁时,党中央以“是否有利于革命发展”为实践标准,通过对陕北根据地实际状况的调研,坚持北上抗日的正确路线,最终带领红一方面军胜利抵达陕北。这种敢于直面错误、修正错误的实践品格,在瓦窑堡会议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洛川会议确立全面抗战路线等历史进程中得到延续。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革命实践相结合,形成“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知闭环,使遵义会议所确立的实事求是思想不仅成为理论原则,更转化为改造中国社会的实践力量,为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与实践基础。
依托遵义市内厚重的红色资源禀赋(现有 374 处红色资源),遵义市聚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系统性打造实践育人平台——以遵义会议纪念馆、遵义市博物馆、苟坝红创区等为载体,建设未成年人革命传统教育实践基地。在此基础上,创新构建“理论宣讲 + 文化浸润 + 实践养成育人模式:通过专题讲座传递革命历史脉络,以文艺演出、解说导览活化红色记忆,组织志愿服务厚植家国情怀;同步培育“童心故事吧”“墨韵之行 艺启成长”“遵义红”“非遗周末聚”、数“遵”宝等特色文化活动 IP,实现红色精神代际传递与创造性转化,为未成年人思政教育提供立体化实践场域。
三、独立自主,激发内生动力
遵义会议在中共党史上具有独特的历史坐标意义,其突破性价值集中体现为中国共产党首次在脱离共产国际直接干预的语境下,自主完成对党内重大政治军事议题的系统性决策。这一决策实践绝非简单的会议议程结果,而是党在经历早期革命实践挫折后,对马克思主义政党自主性理论的本土化诠释。从 1927 年八七会议到
1934 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共在相当长时期内受制于共产国际的远程指导模式,将苏联革命经验绝对化的倾向导致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遵义会议通过《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这一纲领性文件,建立起“实践检验—问题诊断—方案重构”的自主决策逻辑链条,使党的领导体系实现从“外来经验依赖”到“本土实践自觉”的认知范式转换。
在传承遵义会议时,要明确推进教育现代化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核心目标,深刻把握贵州省作为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后发追赶者、西部欠发达地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典型实践者、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创新探索者的定位,准确把握贵州高等教育处于内涵提升期、职业教育处于产教融合深化期、基础教育处于优质均衡攻坚期、学前教育处于资源扩充关键期、教育数字化处于转型应用加速期的“五期”方位。我们应聚焦教育强国建设的核心任务、区域教育发展的战略需求、师生群体的切身关切,围绕教育高质量发展中的体制机制创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数字化教育资源整合、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等重点难点问题,依托学术调研优势,深入基层教育一线开展田野调查,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分析教育现象背后的深层逻辑,在学科交叉融合中提炼解决教育现实问题的创新路径,通过撰写高质量调研报告、参与教育决策咨询研讨、发起校园教育实践活动等方式,为教育现代化的贵州实践建真言、献良策、聚共识,以青年学者的专业担当助力西部教育现代化进程迈出更坚实的步伐。
四、民主团结,凝聚民族力量
中国共产党向来重视与少数民族建立友好关系,梳理相关史料可知,红军长征进程里,途经少数民族聚居区域的行程占比,约达整个长征总里程的三分之一。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红军向途经少数民族地区积极宣传有关少数民族政策,摧毁了国民党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红军形象进行抹黑的谎言,重塑在少数民族地区平易待人的良好形象。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红军在长征过程中,“通过锦屏、黎平,进入了苗、侗两族聚居的清水江流域。在准备渡江北进时,苗、侗两族人民,积极为我们寻找渡口,收集船只,绑结木筏,架设浮桥。”[4] 中国共产党运用灵活且有效的策略,向当地少数民族群众阐释、讲透民族政策,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取得阶段性成果,由此开启党对民族问题早期探索的崭新路径。遵义会议确立的民主团结原则,成为引领党踏上正确、有序发展轨道的关键指引。这一系列制度的构建,深刻印证民主团结原则对维系党的健康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支撑效能,为党的持续进步筑牢内在基石,从制度维度夯实党的发展根基。
“团结才能复兴,这是中华民族对近百年历史最直观的情感认知。”[5] 为推动贵州红色文化的繁荣发展,以遵义会议精神为内核的伟大建党精神需得到积极宣扬。通过引领广大民众重走长征路,充分发挥其在思想引领、政治教育以及道德示范方面的效能,从而坚定地迈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征程。
从团结统一视角出发,坚定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发展道路的逻辑依据体现在两个维度:
其一,以党的全面领导为核心筑牢团结根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强调全党需自觉向党中央看齐,在理论创新与重大实践中实现思想行动的高度统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决拥护“两个确立”、践行“两个维护”、坚定“四个自信”,构成新时代党的领导与政治建设的核心任务,为民主政治发展确立根本方向坐标。
其二,以人民至上理念践行服务宗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更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6],作为历史进步的主体力量,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离不开全体人民创造活力的激发与行动合力的凝聚。只有深度依靠人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在民主政治的滋养中稳步推进。
五、结语
遵义会议作为党的历史关键转折点,扭转革命危局,其孕育的遵义会议精神,是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重要一脉,以坚定信念、独立自主、实事求是、民主团结为核心内涵。在新时代语境下,聚焦贵州省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深入挖掘遵义会议精神价值,能为筑牢思政教育信念根基、探索本土自主育人路径、秉持思政工作实理导向、凝聚育人协同合力,提供独特历史智慧与精神动能,助力贵州思政教育守正创新,赋能人才培养与地方发展深度融合。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 让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 [EB/OL]. 学习强国 ,2025-01-15.
[2] 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新风采—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激励广大干部群众苦干实干、善作善成 [EB/OL]. 新华社 ,2025-3-19.
[3] 习近平 . 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J]. 前进,2012,(12):51-54.
[4]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 红军长征·回忆史料 (1)[C]. 北京 :解放军出版社 ,1990:55.
[5]曾咏辉,杨韩悦.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两个结合”的创新性运用[J].贵州民族研究 ,2024,(4).
[6] 习近平 .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 第三卷 [M]. 北京 : 外文出版社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