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在初中英语以读促写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潘一帆
温州市森马协和国际学校 325000
引言
群文阅读作为一种新型阅读教学模式,为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提供了有效路径。该模式通过组织多篇主题相关文本,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语言知识网络。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累词汇、句式和篇章结构,为写作输出奠定基础。教师可精选不同体裁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文本特征和写作技巧。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提升语言运用的灵活性。群文阅读与写作的结合,实现了语言输入与输出的有机衔接。
一、群文阅读在初中英语以读促写教学中的理论基础
(一)群文阅读的概念与特点
群文阅读是一种组织多篇相关文本进行系统阅读的教学方法。其核心特征包括文本的关联性和阅读的系统性。教师根据特定主题或议题,选择三至五篇具有内在联系的阅读材料。这些材料通常在体裁、内容或写作手法上存在共性或差异性。群文阅读强调比较阅读和整体把握,不同于传统的单篇精读模式。学生通过多文本的对比分析,建立更全面的认知框架。这种阅读方式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和理解深度。群文阅读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二)群文阅读与以读促写教学的关联
群文阅读为以读促写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语言输入素材。多文本的阅读输入比单篇文本更具示范性和启发性。学生在群文阅读中接触更多样的语言表达和篇章结构。这种多元化的输入为写作输出创造了有利条件。群文阅读的比较分析方法有助于学生理解写作技巧的灵活运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不同文本的写作特点并进行迁移应用。群文阅读的主题集中性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写作思路。读写结合的群文教学模式能够实现语言能力的整体提升。
二、群文阅读在初中英语以读促写教学中的挑战
(一)教学资源开发难度较大
教师在选择阅读材料时,往往过于注重文本的多样性和数量,而忽视了学生的语言水平和认知能力。部分文本难度过高,导致学生难以理解核心内容,更无法有效提取写作所需的语言素材和结构框架。此外,教学活动的设计缺乏针对性,未能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调整任务难度,使得部分学生在课堂中陷入被动接受的状态,无法通过群文阅读真正提升写作能力。
(二)阅读与写作的衔接机制薄弱
群文阅读的核心目标是通过多文本的输入促进写作输出,但在实际教学中,阅读与写作之间的衔接机制往往不够紧密。教师未能系统性地引导学生分析文本的语言特点、篇章结构和逻辑关联,导致学生在阅读后难以将所学迁移到写作中。部分课堂中,阅读与写作任务之间存在明显的断层,学生缺乏足够的练习机会将阅读输入转化为写作输出。
(三)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不足
初中生的英语水平和学习策略尚未成熟,许多学生在面对多篇文本时难以抓住重点,更无法独立完成文本间的关联分析。部分学生过度依赖教师的讲解,缺乏主动思考和整合信息的能力,导致群文阅读的效果大打折扣。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往往无法为每位学生提供充分的个性化指导,进一步加剧了学生在群文阅读中的无助感,影响了以读促写的实际成效。
三、群文阅读在初中英语以读促写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一)群文素材的选择与整合
群文素材的选择应以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水平为依据,确保材料的适切性和教育价值。教师需要围绕特定主题或语言知识点,从教材、课外读物、报刊杂志等渠道筛选三至五篇关联文本。选文应涵盖不同体裁,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以展现语言表达的多样性。文本难度需形成梯度,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理解。内容上应具有可比性,便于学生进行对比分析和归纳总结。教师应对原始材料进行适当改编,调整生词量和句子复杂度,使其符合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可补充图表、插图等非连续性文本,丰富阅读形式。建立分类资源库,按照主题、体裁、难度等维度系统整理素材,便于长期使用和更新。定期评估素材的使用效果,根据学生反馈和教学需求进行优化调整。
(二)阅读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阅读活动的设计应遵循由整体到局部、由理解到分析的认知规律。教师可采用预读 - 精读 - 研读的三阶段模式组织教学活动。预读阶段通过问题引导或背景介绍激活学生的图式,激发阅读兴趣。精读阶段指导学生运用略读、寻读等策略把握文本主旨和结构特点。研读阶段设计对比表格、思维导图等工具,帮助学生分析不同文本的语言特征和写作手法。活动形式应多样化,包括个人默读、小组讨论、全班分享等。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分层任务,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并获得发展。教师需明确每个环节的时间分配和目标要求,提供必要的阅读策略指导。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增强阅读体验的真实性。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密切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适时调整节奏和难度。
(三)写作任务的布置与指导
写作任务的设计应与群文阅读内容保持高度关联,形成自然的读写过渡。教师可设置模仿写作、改写续写、创意写作等不同类型的任务。模仿写作侧重让学生借鉴阅读文本的结构框架和表达方式。改写续写要求学生基于原文内容进行再创作,培养创新思维。创意写作鼓励学生运用所学自由表达,展现个性。任务布置需明确写作要求,包括字数、体裁、评价标准等要素。提供写作支架,如关键词汇表、句型模板、结构示意图等,降低写作难度。实施过程性指导,在构思、起草、修改等环节给予针对性帮助。采用同伴互评、小组讨论等方式,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学习。教师反馈应具体明确,既肯定优点,也指出改进方向。定期组织作品展示活动,增强学生的写作成就感。建立写作成长档案,记录学生的进步轨迹。
(四)教学过程中的反馈与调整
教学反馈应贯穿于群文阅读和写作指导的全过程,形成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教师需建立多元化的反馈机制,包括课堂观察、作业分析、问卷调查等。及时记录学生在阅读理解和写作表达中的典型表现,分析其优势和不足。采用形成性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进步过程而非单一结果。反馈内容要具体明确,既指出问题,也提供改进建议。定期组织教学反思会,与同事交流经验,优化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灵活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建立学生个体档案,追踪其读写能力的发展轨迹。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培养元认知能力。保持教学方案的开放性,随时吸纳新的教学资源和策略。通过家长沟通会等形式,获取家庭教育的配合支持。将反馈结果系统整理,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结束语
群文阅读在初中英语以读促写教学中展现出显著价值,该模式通过系统的文本组织,帮助学生实现从语言输入到输出的有效转化。教学实践表明,群文阅读能够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未来应进一步优化文本选择策略,完善读写结合的教学设计。教师专业发展也需关注群文阅读教学能力的提升。这种教学模式为英语写作教学提供了持续发展的新思路。
参考文献
[1] 包晓苏 . 群文阅读在初中英语以读促写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D]. 上海师范大学 ,2024.
[2] 陈文斌 . 以读促写的初中英语群文阅读教学实践 [J]. 校园英语 ,2022,(44):62-64.
[3] 李霞 . 窄式阅读在初中英语以读促写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D].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022.
[4] 刘慧 . 基于群文阅读的“以读促写”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D]. 四川师范大学 ,2022.
[5] 蔡夏 , 徐国辉 , 李艳 . 群文阅读理念下初中英语以读促写教学实践例析 [J].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2020,(05):4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