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形体动作在戏剧表演角色塑造中的具体表现

作者

乔方龙

沈阳师范大学 辽宁沈阳 110034

形体动作是戏剧表演艺术的构成要素,对戏剧情节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还有利于提升戏剧表演效果与帮助演员塑造出鲜活的角色形象。在角色塑造过程中,从形似到神似是演员塑造角色的理想目标,而形体动作恰恰是达到此种“形神兼备”理想目标的有效手段。具体而言,戏剧演员通过设计某些肢体动作、面部神情体现出角色的个性化特征,并将丰富的、复杂的内心世界完整呈现给受众,为受众提供一种直观、具象的角度认知角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形体动作在受众和角色之间建立起沟通的桥梁。

一、形体动作在戏剧表演角色塑造中的主要特征

(一)直观性

在戏剧表演角色塑造的过程中,形体动作具有直观性特点,可以从具象的角度对角色进行立体的塑造,进而体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心理活动。当一个身体佝偻、满脸沧桑的老人出现在舞台上,无需人物台词语言提供任何辅助,受众就可以识别出此角色应该是塑造了一个落魄的老人形象。戏剧演员需要准确认识形体动作具有的直观性,这样在表演过程中才能把握好形体表达尺度与时机,在恰当和夸张的表演中表现得游刃有余,既凸显出角色的典型特征,也不会丢失表演的戏剧性。

(二)可塑性

戏剧演员塑造角色所选用的形体动作具有可塑性,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层面,表现出来的变化均是无穷的。戏剧演员需要深入理解剧本,对角色形成自我认知,再结合自我身心特点对角色加以塑造和输出。尽管剧作者、演员对角色阐述的方向大体是一致的,但不同的人对角色的演绎是存在差异的,这使得塑造角色的形体动作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演员需要了解和掌握角色的台词、表情以及动作,为形体动作运用和优化创造可发挥的空间。

(三)情境性

戏剧表演是一种舞台艺术,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不能脱离具体情境。戏剧演员在表演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类型的戏剧背景和故事情节,即使戏剧题材相同,不同角色的性格特点以及周遭背景也存在差异,所运用的形体动作的表现手法也需随之变化。由此可见,情境对于角色塑造有着重要影响。在舞台表演的实际情况中,舞台灯光、道具、声音以及演员状态均可能成为影响形体动作表现效果的动态因素。形体动作是戏剧演员自身和外界进行联系的直接载体,可以将表演信息以视觉的形式呈现在受众面前,让受众感知角色传递出来的情感能量。因此,戏剧演员需要深刻认识形体动作在情境中的运用,准确把握角色与情境之间的关系,进而增强表演的张力。

二、形体动作在戏剧表演角色塑造中的表现形式

(一)借助形体动作表达角色情绪

形体动作是一种特异性很高的个体特征,是指戏剧表演中演员全身上下表现出来的肢体变化,不仅仅局限于四肢动作,还包含手指、眼睛、耳朵以及眉毛等部分出现的行为,主要用于表达角色的某种情绪,也是体现角色情感与复杂心理活动的一种手段。形体动作在生活中极为常见,无论是双手拥抱,亦或是眼睛、眉毛、嘴巴等部分产生的动作,每一个动作背后均隐藏着某种情绪或者情感。例如,《油漆未干》中有这样一场戏,舞台上所有演员都趴在桌子上欣赏画作,整个表演过程中未见一句台词语言,因为每一个人都不想让他人了解自己的真实想法,但每一位演员都在进行表演创作,借助不同的形体动作表现出角色情绪的波动。结合具体分析来看,有的演员眼睛不停的左右转动,嘴角一侧微微上扬,双手紧握交叉,表现出此人物角色对画作的不怀好意;有的演员凑近跟前仔细观摩,还会时而抬头若有所思,眉毛舒展,眼神中满是崇拜和敬佩,表现出此角色对画家克里斯宾的欣赏。可见,形体动作能够很好地体现角色的复杂情绪。戏剧演员在识别角色真实情绪的过程中,需要将生理感知转化为内心感受,进而将内心感受借助形体动作加以表现,这更有助于受众理解角色与产生共情。

(二)借助形体动作外化角色性格

戏剧演员要想塑造鲜明的人物角色,就需要深入挖掘角色具有的个性化特点,并在舞台表演空间中灵活呈现。外化角色性格的表现方式有多种,形体动作则可以在视觉上向受众直观地传递表演内容。即使规定情境是相同的,但不同角色的性格呈现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不排除角色塑造之间具有的共性,这就要求戏剧演员在塑造角色的过程中做好个性化处理,设计和运用同角色性格特点相符合的形体动作。例如,在《北京人》中关于愫芳角色性格的呈现部分,饰演愫芳的演员在看表哥文清的眼神中需要表现出充满关怀和爱意,但当曾思懿出现之后,愫芳的眼神又要和之前有所不同,开始出现闪躲,并且身体后退几步,保持下倾的姿势,双手端放在胸前,此种形体动作可以很好地外显出此人物角色的懦弱、不与人争、丧失自我的性格特征。除了愫芳这一角色之外,曾思懿的角色性格也极具特点,当曾思懿和下人对话时,演员的眼神需表现出轻蔑,并一边讲话一边整理头饰,此种动作充分表现出其目中无人、倨傲自大的性格。与此同时,曾思懿在对待愫芳时,演员还需演绎出身体紧绷、眉毛紧锁、眼睛瞪大等动作,这样才能更好地表现出其泼辣跋扈的个性。

(三)借助形体动作呈现角色关系

形体动作不仅可以表达角色情绪和外化角色性格,而且可以更直观地揭示出不同角色之间的关系。以《结婚》为例,在此剧中原田一平向母亲表明了自己要向冬子求婚的想法,饰演秋子的演员需要表现出如下动作,即身体微微倾斜、眼睛瞪得很大,并看向原田一平想要得到自己想要的回答,但原田一平却眼神频繁闪躲,身体向后移动,以此形体动作凸显出两个角色之间存在的距离感。秋子对原田一平一直心生仰慕,并将其作为内心的精神支柱,但原田一平只是将秋子看作朋友,也是在以朋友的身份关心着秋子,而自己的意中人则是冬子。在上述情境中,戏剧演员通过变化形体动作,很好地向受众交代了两个角色之间具有的微妙人物关系,而且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也随之得以表达。

形体动作是塑造角色与呈现角色内在世界的重要入口,为戏剧演员演绎角色提供了切入点。在戏剧表演中,如何利用形体动作塑造角色是演员需要不断探究的重要问题。形体动作在表达角色情绪、外化角色性格以及呈现角色关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角色塑造中的具体表现形式。戏剧演员需要理性认识形体动作对于角色塑造的价值,并通过系统的形体训练提升自身的形体表现力,进而塑造出鲜活的角色形象。

参考文献

[1] 周紫玉 . 从身体出发——戏剧演员的形体动作训练探究 [J]. 戏剧之家 , 2024, (15): 62-64.

[2] 林芳冠 . 戏曲演员如何塑造角色——以琼剧为例 [J]. 文化月刊 ,2024, (06): 52-54.

[3] 尹翼茹, 王月阳. 表演训练中肢体语言的现代化解读[J]. 明日风尚,2024, (13): 63-65.

[4] 张晰 . 刍议“形体行动分析法”与创造性应用 [J]. 艺术教育 , 2025,(01): 201-204.

作者简介 :

乔方龙(2002.1-)男,汉族,山东淄博人,戏剧艺术学院,24 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 : 戏剧与影视,研究方向 : 戏剧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