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季气象自观设备维护策略与技术研究
关佳文
中国民用航空西藏自治区管理局(西藏拉萨850050)
摘要:自动气象观测系统(Automatic Weather Observation System, AWOS)是保障航空安全运行的核心设施之一。雨季高湿度、强降水及雷电等极端天气易引发传感器故障、数据传输中断等问题,威胁航空安全。本文结合气象设备的工作原理与雨季气象特征,分析其影响因素,提出系统性维护策略和技术优化方案,并结合实际案例验证维护措施的有效性,旨在为提升气象观测数据质量和设备可靠性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雨季;气象自观设备;维护策略与技术
雨季是气象观测设备运行的重要挑战期,高湿度、强降水和雷电等极端天气对设备稳定性造成威胁。本文针对雨季气象自观设备的运行环境特征,提出融合预防性维护、智能化监测与应急维护响应机制的综合解决方案。通过系统稳定性优化策略及智能诊断技术应用,构建日常维护、应急响应的标准化作业流程,探讨科学维护方法,以保障观测数据的连续性和准确性。
一、雨季气象自观设备的主要威胁
1.高湿度与设备腐蚀
湿度超过80%时,金属部件易氧化,电路板可能因结露短路。高湿度与腐蚀:湿度传感器(如HMP155)长期暴露于湿度>95%环境中,易出现电解液污染,需校准以避免零点漂移。
2.强降水与物理损伤
雨水渗透引发设备内部积水,如翻斗式雨量计堵塞、光学设备表面污染等。降水干扰光学设备:雨滴撞击能见度仪(如FD12P前向散射仪)和云高仪的光学窗口,导致数据偏差。例如,未清洁的光学窗口可使能见度测量误差超过20%。金属部件锈蚀:雨量计(如RG13H)翻斗轴承在雨季锈蚀概率增加40%。地基稳定性下降:连续降雨使土壤含水率超30%,导致风向杆倾斜角>2°时风速测量误差达15%。
3.雷电干扰
雷电电磁脉冲(EMP)可能损坏通信模块和数据处理单元。雷电冲击:风向风速传感器(如WAA151)的电路板在雷暴天气中损坏率提升3倍,雷电感应电压可超过10kV。
4.温度骤变与材料老化
雨季昼夜温差大,加速密封胶条、电缆护套等材料老化。
二、雨季设备维护的关键技术
1.预防性维护措施
密封性检测:定期检查设备外壳、电缆接口的防水密封性,使用硅胶或氟橡胶材料增强防护。防雷系统升级:安装三级防雷装置(如浪涌保护器、接地电阻≤4Ω),通信线路加装屏蔽层。排水系统优化:在设备安装基座周围设置排水沟,避免积水浸泡。
2.传感器专项维护
雨量计维护:每月清理翻斗轴承并校准倾翻灵敏度;使用酒精擦拭漏斗内壁防止藻类滋生。温湿度传感器:加装防辐射罩并定期检查,避免结露影响探头精度。
3.供电与通信保障
通信链路衰减:强降雨导致微波信号衰减达5-15dB/km,光纤接头进水引发误码率上升,需采用双链路冗余设计,保障数据连续性。供电不稳定:雷击浪涌电压通过电源线侵入采集器,加装三级SPD浪涌保护器可将过电压限制在1kV以下。使用GPRS/4G双通道通信,配置数据缓存模块应对网络中断风险。
三、雨季AWOS维护的核心技术措施
1.预防性维护体系
环境适应性改造:传感器供电模块采用IP67防护等级外壳,配合硅胶密封圈防止渗水。智能监测网络:部署分布式温湿度传感器(如SHT85),实时监测设备内部环境,结露风险超阈值时触发加热除湿模块。建立基于LoRaWAN的物联网监测平台,实现传感器健康状态远程诊断,故障识别准确率>92%。
2.动态校准与数据修复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通过卡尔曼滤波算法整合冗余传感器数据,在单传感器失效时仍能输出可靠能见度值(误差<10%)。异常数据识别:采用LSTM神经网络模型分析时间序列数据,识别突降为0的风速值(可能因风向杆倒塌)并触发告警。
3.应急维护响应机制(表1)
4.全流程标准化作业
该流程可使MTTR(平均修复时间)从4.5小时压缩至1.8小时(图1)。
四、结论
雨季对机场AWOS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构成严峻挑战,雨季气象自观设备的维护需结合环境特点与技术发展,形成预防性维护、实时监控和智能诊断相结合的体系。通过预防性维护、智能化监测及快速响应机制,可显著降低设备故障率。
参考文献:
[1]中国气象局.自动气象站维护技术规范(QX/T 45-2019).
[2]Smith, J. et al. Impact of Monsoon Climate on Sensor Performance in Automated Weather Stations. Journal of Atmospheric Technology.2020.
[3]王建军.气象设备防雷技术研究与实践[M].气象出版社,2021.
【作者简介】关佳文(1994.02-),女,汉族,陕西西安市人,本科学历,中国民用航空西藏自治区管理局助理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空管气象设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