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下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的机制及优化路径
田宸瑜 古丽鲜·阿卜杜热伊木 张梦尧 王慧琳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上海市 200000
1 引言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赋能为乡村治理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2019 年6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实施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指出 :“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支持多方主体参与乡村治理。”社会组织作为乡村治理的重要补充力量,具有贴近基层、灵活多样、专业性强等特点,能够在数字赋能的背景下,更好地发挥其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当前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仍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如嵌入机制不完善、资源整合不足、数字化能力有限等。深入研究数字赋能下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的机制及优化路径,对于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必须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社会组织在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实现乡村有效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和功能 [1]。农村社会组织主要由农村居民组织起来,其参与的群体是农民,服务对象也是农民,能够体现农村社会组织有其特有的乡土性,可以更精准把握村民需求[2]。当数字赋能与社会组织深度融合,如何发挥二者协同效应,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成为当前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2 数字赋能下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的嵌入机制
数字化介入乡村治理的过程目前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从数字化技术的下沉不足到资源投入的欠缺,再到村民的信任度。这些问题表明数字的嵌入不能只靠乡村本身的投入,还需借助外部组织协调整合资源,了解村民需求以及深度联结村民与村干部,促进其沟通与协作。作为资源提供者与协调者角色,社会组织要走好数字嵌入的最后一公里。
2.1 需求导向的嵌入
乡村治理过程中存在诸多需求,如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产业发展缺乏技术支持、社会矛盾纠纷化解不及时等。社会组织可以通过深入调研,精准把握乡村治理需求,进而有针对性地嵌入乡村治理体系。例如,在数字乡村建设方面,乡村可能需要专业的技术培训、数字化平台搭建、信息资源整合等服务。社会组织凭借其在信息技术领域的专业优势,能够为乡村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满足乡村数字化建设的需求,从而实现有效嵌入。
2.2 资源整合的嵌入
乡村治理需要大量的资源投入,包括资金、技术、人才等。社会组织在资源整合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广泛链接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各方资源。通过与政府合作,社会组织可以争取政策支持与资金扶持;与企业合作,能够引入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则可以获取专业的人才与科研成果。社会组织将这些资源整合后,投入到乡村治理中,不仅能够弥补乡村治理资源的不足,还能提升乡村治理的科学性与专业性,实现资源整合基础上的嵌入。
2.3 信任构建的嵌入
乡村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人际关系网络对治理效果有着重要影响。社会组织要嵌入乡村治理,必须先构建起与乡村居民、乡村干部之间的信任关系。一方面,社会组织可以通过长期驻扎乡村、积极参与乡村公益活动、为乡村居民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等方式,逐步赢得乡村居民的信任;另一方面,社会组织要加强与乡村干部的沟通与协作,尊重乡村治理的既有规则与文化传统,以获得乡村干部的支持与认可。只有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社会组织才能在乡村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实现信任构建基础上的嵌入。
3 数字赋能下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的作用机制
由于数字化的介入,相较于传统的乡村治理模式,产生了信息化带来的巨量信息、数字人才的缺乏、传统服务供给的局限以及民众的信任度问题等新问题,因此社会组织之于乡村治理的介入体现在信息整合、人才培训、优化供给以及解决矛盾等方面,形成整合外部资源,组织内部参与的新局面。
3.1 信息整合与共享机制
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乡村治理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数据信息,包括人口信息、土地资源信息、产业发展信息、公共服务信息等。社会组织可以利用其专业优势,对这些分散的数据信息进行整合与分析,构建乡村治理信息平台。通过信息共享机制,将整合后的信息提供给乡村治理主体、乡村居民以及相关利益方,打破信息孤岛,提升乡村治理的透明度与科学性。例如,社会组织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乡村产业发展趋势,为乡村产业发展规划提供数据支持;通过信息共享平台,让乡村居民及时了解公共服务的供给情况与政策动态,增强乡村居民对治理的参与度与满意度。
3.2 技术培训与人才培养机制
乡村数字化建设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但当前乡村地区普遍面临人才短缺的问题。社会组织可以发挥其在教育培训方面的专业优势,为乡村居民提供数字技术培训,提升乡村居民的数字素养与技能水平。同时,社会组织还可以协助乡村引进和培养数字化人才,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远程教育、组织实践交流等方式,为乡村培养一批既懂农业又懂数字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这些人才将成为乡村数字化建设的中坚力量,推动乡村治理的数字化转型。例如,社会组织可以邀请数字技术专家到乡村开展讲座与培训,帮助乡村居民掌握智能手机应用、电子商务操作、农业物联网设备使用等技能,提升乡村居民的数字素养。
3.3 公共服务供给与优化机制
数字赋能为社会组织参与乡村公共服务供给提供了新的途径与方式。社会组织可以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提升公共服务的供给效率与质量。例如,社会组织可以搭建在线教育平台,为乡村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开发远程医疗系统,让乡村居民能够享受到城市医院的医疗服务;建立乡村文化数字平台,丰富乡村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此外,社会组织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精准评估乡村公共服务的需求与供给现状,为优化乡村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提供决策依据,推动乡村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
3.4 矛盾纠纷化解与社会协同机制
乡村社会中存在着各种矛盾纠纷,如土地纠纷、邻里纠纷、家庭纠纷等。数字技术为矛盾纠纷化解提供了新的手段与平台。社会组织可以利用在线调解、视频会议等技术手段,开展远程调解工作,及时化解乡村矛盾纠纷。同时,社会组织还可以通过搭建社会协同治理平台,整合乡村居民、乡村干部、社会组织、企业等各方力量,形成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通过社会协同机制,各方主体能够充分沟通、协商,共同制定矛盾纠纷化解方案,提升矛盾纠纷化解的效率与效果,维护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4 数字赋能下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的优化路径
纵使社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充当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但从专业化分工的角度来看,乡村共同体的建设不能只由社会组织承担全部职能,政府支持与民众的参与同样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共同体建设应更注重权责的分配,促使不同主体的相互配合,结合当地实情,优化资源配置,共同促进数字化建设,加快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多方治理模式。
4.1 加强政府引导与支持
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明确社会组织在数字赋能乡村治理中的地位与作用,为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提供政策保障。加大对社会组织的资金扶持力度,设立专项基金,用于支持社会组织开展乡村数字化建设、公共服务供给、矛盾纠纷化解等工作。加强对社会组织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的准入机制、评估机制与退出机制,确保社会组织依法依规参与乡村治理,提升乡村治理的质量与效益。同时,政府还应加强与社会组织的沟通与协作,建立定期沟通机制,及时了解社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为其提供必要的指导与帮助。
4.2 提升社会组织的数字化能力
社会组织要更好地参与数字赋能乡村治理,必须提升自身的数字化能力。社会组织应加强自身数字化建设,引进专业技术人员,建立数字化工作平台,提升组织内部的数字化管理水平。积极开展数字化技能培训,提升社会组织工作人员的数字素养与技能水平,使其能够熟练运用数字技术开展乡村治理相关工作。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开展数字化研究与创新,探索适合乡村治理的数字化模式与方法。例如,社会组织可以与高校计算机学院合作,共同开发乡村治理数字化应用软件,为乡村治理提供技术支持。
4.3 强化乡村居民的参与意识与能力
乡村居民是乡村治理的主体,只有提升乡村居民的参与意识与能力,才能实现乡村治理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组织应通过宣传教育、培训讲座等方式,向乡村居民普及数字技术知识,提升乡村居民的数字素养与参与乡村治理的意识。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字技术实践活动,如数字农业种植比赛、电子商务创业大赛等,激发乡村居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社会组织还应搭建乡村居民参与乡村治理的数字化平台,让乡村居民能够通过手机应用程序、在线社区等方式,便捷地参与乡村治理决策、监督与反馈,提升乡村居民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地位。
4.4 促进社会组织之间的协同合作
乡村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个社会组织协同合作,形成治理合力。社会组织应加强自身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共享乡村治理资源与经验。通过联合开展项目、共同举办活动等方式,实现优势互补,提升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的整体效能。例如,行业协会类社会组织可以联合科技类社会组织,共同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数字化;公益类社会组织可以与教育类社会组织合作,共同开展乡村教育数字化培训项目。此外,社会组织还应加强与企业、高校等其他治理主体的合作,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乡村治理格局,共同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进程。
4.5 构建可持续的乡村治理模式
数字赋能乡村治理不仅要注重短期的治理成效,更要构建可持续的治理模式。社会组织应立足乡村长远发展,将数字技术与乡村传统治理模式相结合,探索适合乡村特点的可持续治理模式。例如,在乡村治理中,可以将大数据分析与乡村自治相结合,通过数据分析为乡村自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发挥乡村自治组织在矛盾纠纷化解、公共事务管理等方面的作用,实现数字技术与乡村自治的良性互动。
此外,社会组织还应注重乡村治理的生态可持续性,通过数字化手段加强对乡村生态环境的监测与保护,推动乡村绿色发展,实现乡村经济、社会与生态的协调发展。
5 结论
数字赋能为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通过对数字赋能下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的嵌入机制、作用机制以及优化路径的系统研究,揭示了社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及其面临的现实困境,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在嵌入机制方面,社会组织通过需求导向、资源整合和信任构建三种路径成功嵌入乡村治理体系。需求导向使社会组织能够精准把握乡村治理的关键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务;资源整合则为乡村治理注入了多元化的资金、技术和人才支持;信任构建则为社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长期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些嵌入机制的有效运行,为社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提供了保障。在作用机制方面,社会组织通过信息整合与共享、技术培训与人才培养、公共服务供给与优化以及矛盾纠纷化解与社会协同等多种方式,推动了乡村治理的数字化转型。信息整合与共享机制提升了乡村治理的透明度和科学性;技术培训与人才培养机制为乡村数字化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持;公共服务供给与优化机制改善了乡村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矛盾纠纷化解与社会协同机制则维护了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这些作用机制的协同运作,显著提升了乡村治理的整体效能。然而,社会组织在参与乡村治理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如数字化能力不足、资源整合效率不高、乡村居民参与度有限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优化路径,包括加强政府引导与支持、提升社会组织的数字化能力、强化乡村居民的参与意识与能力、促进社会组织之间的协同合作以及构建可持续的乡村治理模式。这些优化路径的实施,将有助于进一步完善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的机制,提升其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
综上所述,数字赋能为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强大的技术支持。通过优化嵌入机制和作用机制,社会组织能够在乡村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进程。未来,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组织能力的不断提升,社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将更加凸显,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于健慧 . 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 : 功能、挑战、路径 [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49(06):18-24.DOI:10.13852/J.CNKI.JSHNU.2020.06.002.
[2] 陈朝兵 ; 赵阳光 ; 数字赋能如何推动农村公共服务高质量供给一基于四川省邛崃市陶坝村“为村”平台的案例研究 [J]. 农业经济问题 ,2023,No,528(12).
[3] 徐顽强 , 于周旭 , 徐新盛 . 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文化振兴 : 价值、 困 境 及 对 策 [J]. 行 政 管 理 改 革 ,2019,(01):51-57.DOI:10.14150/j.cnki.1674-7453.2019.01.007.
[4] 徐晓全 . 新型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的机制与实践 [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4,(04):86-89.
[5] 陈成文 ; 陈建平 ;, 论社会组织参与市域社会治理的制度建设 [J].湖湘论坛 ,2020,v.33;No.190(01).
[6] 丁波 ;. 数字治理 : 数字乡村下村庄治理新模式 [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22,v.22;No.140(02).
[7] 陈晓琳 ; 李亚雄 ;. 数字乡村治理的理论内涵、数字化陷阱及路径选择 [J]. 理论月刊 ,2022,No.490(10).
作者简介:
姓名:田宸瑜,
(出生年月-):2004 年12 月,性别:男,
民族:汉,
学历:本科,
职称:无,
研究方向:数字治理。
作者简介:
姓名:古丽鲜·阿卜杜热伊木,(出生年月-):2004 年11 月,性别:女,
民族:维吾尔,
学历:本科,
职称:无,
研究方向:数字治理。
作者简介:
姓名:张梦尧,
(出生年月 -):2005 年10 月,性别:女,
民族:汉,
学历:本科,
职称:无,
研究方向:数字治理。作者简介:
姓名:王慧琳,
(出生年月-):2004 年7 月,性别:女,
民族:汉,
学历:本科,
职称:无,
研究方向:数字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