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融汇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困境及策略研究
周春荣 蒋郑红
重庆交通职业学院
近年来,科教融汇的思想在教育界引起广泛的重视。科教融汇是指把科研工作和教育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把研究成果变成教学资源,用研究活动来推动教学改革,这样才能培养出一批有创造力和动手能力的高质量创新人才。这一理念为高职院校培养创新人才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高职院校如何在科学与技术相结合的大背景下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是当前一个迫切需求解决的问题。
一、科教融汇的内涵与重要性
科教融汇内涵和重要性是多维的。在其内涵上,科教融汇不仅仅是结合了科学研究成果与教学模式,而且二者进行更为深层次的融汇,二者是协调发展的关系。在这种融汇过程中,需要正确融合科学研究的前沿成果、方法、思维与教育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紧随时代脚步,不断更新最先进的知识内容,满足新时期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同时。需要将教学过程中所遇见的问题转变为科学研究的相关课题,以研究的方式提高教学质量,达到研究和教学的良性互动。
科教融汇的重要性也是多方面的。从学生角度看,科教融汇可以提高自身的创造力、动手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让学生更好的适应将来的社会和工作环境。从教师角度看,科教融汇促进教师在科学研究与教学实践中的提高,从而形成双师型的师资队伍,科研质量和教学水平都得到了提高。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科教融汇,可以有效地提升职业教育的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能力,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科教融汇对于推动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服务于国家的重大战略需要,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是培养高素质和创新型的科技和技能人才的关键。
二、我国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存在的问题
2.1 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脱节
目前,我国某些高职院校在制定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时无法紧密结合新时期市场需求。高职院校传统的教育模式只关注如何快速的传授知识给学生,不注重培养学生的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这导致学生就职时不能很好的适应市场需求。同时面对快速升级的产业结构,随着新兴产业的不断出现,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此时,高职院校没有能够及时地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调整,造成了人才培养的目标与市场的需要出现了较大的偏差,所培养出的学生在技能水平、知识结构等都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
2.2 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缺乏创新性
我国的高职院校的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比较单一、内容更新较慢,很难与产业的最新科技、新观念相结合,造成学生所学到的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此外,在课程设计上,仍停留在传统的理论层面,虽然也有一些实践性的课程,但是深度、广度都不够高,缺少与企业实际工程紧密结合的实际案例和实习机会。
2.3 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科研能力不足
目前,我国某些高职院校的中的很多教师由于缺少企业实习的经历,无法很好的联系理论和实践,造成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的脱节。此外,由于我国高职院校的研究环境、激励机制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教师在科研活动中缺乏主动性,研究成果的数量及质量都受到限制,导致研究成果向教学资源的转变。
三、科教融汇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优化策略
3.1 更新教育理念,树立科教融汇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协同意识要推进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改革,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科教融汇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协同意识。在科教融汇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应抛弃传统的单一教学理念,把科研和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就需要教师将研究成果引进到自身课堂上,充实自身教学内容,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和创新水平,同时也需求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科学研究,从而提高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同时,要通过举办主题讲座、工作坊、研讨会等方式,增强教师对科教融汇的认识与认可,并引导教师主动地探讨科学研究与教学相结合的方法与途径。同时,要制定相关的激励制度,对积极参加科学与技术融合的教师予以表彰、奖励,以调动的工作热情。
3.2 优化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融入创新教育元素
在高职院校中,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最重要的一环就是要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应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构建模块化的、以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增加学生的创新创业基础课程、专业创新课程以及交叉学科综合课程的比例,建立一个层次分明、全方位的课程体系。在课程内容上,教师要适时地介绍业界的前沿科技与创新个案,并将研究成果导入教学资源,让学生解最新的科技发展动向。在此基础上,通过案例分析法、项目驱动法等多种教学手段,促进学生自主探究与创造。同时,要强化实习,与企业联合开展实习、课题研究,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
3.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科研与创新教学能力
在高等职业教育中,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和创造性教学能力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环节。高职院校应通过多种措施来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和能力。要加强科研人员的能力建设,通过开展科研训练、举办学术讲座以及组织科研课题申报等活动,为教师提供丰富的科研实践机会,从而提升他们的科研素养。要完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与引进机制,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企业的研究与开发项目,以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可以从企业中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充实教师队伍。此外,建立一套完善的教师科研与教学成果激励机制,对在科研和教学改革中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以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四、结语
科教融汇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创新人才的培养带来新的契机。通过机制的优化、观念的更新和制度的完善,可以让人才的培养品质得到切实的提高,帮助成为一个能够满足时代需求的创新人才,从而促进高职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杜倩 , 王雪迎 . 科教融汇视域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辽宁高职学报 ,2025,27(1):6-10.
[2] 薄宜勇 , 张宗峰 . 科教融汇视域下高职院校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研究 [J]. 科技风 ,2025(3):92-94.
[3] 董袁泉 . 科教融汇背景下高职院校 " 工匠 + 创新 " 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J]. 科教文汇 ,2024(16):11-14.基于科教融汇创新人才培养一纵三横路径探索与实践 教改项目,项目编号:Z233202
周春荣 教授,蒋郑红 副教授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