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破局 以服务立本
刘晓科
武进区融媒体中心 213000
政务宣传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也是凝聚社会共识、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载体。作为基层主流舆论阵地,县级融媒体中心既承担着传递政务声音的政治责任,也肩负着满足群众信息需求的服务使命。近年来,通过创新打破传统政务宣传的“刻板印象”,让政策信息更鲜活;通过服务锚定“群众需求”与“政府需求”的交汇点,让政务传播更精准。
一、以创新破局:打破政务宣传的传统桎梏
传统政务宣传常陷入“文件解读照搬化、成就报道模式化、传播渠道单一化”的困境,难以适应新媒体时代的传播规律。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从内容、形式、渠道三方面突破,让政务宣传“活起来”“动起来”。
(一)内容创新:从“单向灌输”到“双向共情”
政务宣传的核心是“内容”,而内容的生命力在于 “贴近性”。摒弃 “政策原文搬运”的简单模式,将政务信息与民生需求深度绑定,挖掘政策背后的“民生温度”。
小切口解读大政策:针对减税降费、营商环境优化、民生工程等政策,不局限于条款罗列,而是以“企业故事”“群众体验”为切入点。例如,在报道武进区“一镇一品” 营商环境建设时,记者跟踪采访礼嘉镇“惠企N 嘉”品牌对小微企业的帮扶过程,通过企业负责人“从跑部门到部门找上门”的亲身经历,展现政策落地的实效,让抽象政策转化为具体感知。
回应式破解民生惑:针对教育招生、医保改革、垃圾分类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通过电视、报纸、新媒体等进行多内容多形式的报道。同时,开通“武进政风热线”,架起各个政府部门与群众的沟通桥梁;在《武进日报》开设“政风热线”版面,刊登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为他们解疑释惑。
(二)形式创新:从“单一文本”到“多元融合”
依托融媒体技术优势,将政务宣传从“文字报道”拓展为“视听 + 互动”的多元产品,提升内容吸引力。
可视化呈现复杂信息:将政府工作报告、规划蓝图等内容转化为动态信息图、短视频、动画等。例如,在武进区两会期间,制作《AI小婷的两会朋友圈》H5 产品,通过 AI 小婷,与观众一起看两会日程,了解两会信息;制作《一图读懂武进政府报告》长图,让枯燥的报告内容变得直观易懂。
互动化增强参与感:运用现场活动、投票等形式,让群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先后举办五届武进区阳湖学习大人挑战赛,在沪宁沿江高铁武进站、前黄镇、湟里镇等多处开展比赛活动,掀起了学习理论、关注时政、参与答题的全民学习热潮。
(三)渠道创新:从“自有平台”到“全域覆盖”
打破 “仅靠广电、报纸发布” 的局限,构建“自有平台 + 商业平台 + 线下场景”的立体传播网络,实现政务信息的“精准抵达”。
深耕本土平台矩阵:做强“今日武进”微信公众号、“爱武进”App等自有平台,针对不同群体推送差异化内容,为中老年用户推送 “养老政策”“健康知识”,为青年群体推送 “就业创业”“城市活动”,让信息“对味”又“对位”。
借力商业平台破圈:在抖音、微信短视频等平台开设“今日武进”“乐活常州”账号,以“短平快”的短视频形式传播政务信息。例如,与公安部门联动,用微短剧形式向大众进行法制宣传、以“vlog”形式记录图书馆借阅流程等,实现“主流声音”向“大众视野”的渗透。
二、以服务立本:构建政务宣传的价值内核
政务宣传的本质是 “服务”, 既要服务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落地,也要服务群众的信息获取与权利行使。以“服务”为根本,通过机制建设、平台搭建、反馈闭环,让政务宣传成为连接“政”与“民”的纽带。
(一)服务党委政府:当好“政策传播的助推器”
围绕中心工作,主动对接区委、区政府重点任务,通过“策划前置、全程参与、深度解读”,确保政务信息的及时性与准确性。
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与区政府办、发改委等部门建立“信息直通车”制度,提前获取政策发布、重大活动等线索,制定宣传方案。
强化对外宣传赋能:依托中央、省、市媒体资源,将武进政务亮点推向更广平台。2024 年,被国家级媒体录用 32 篇稿件,其中央视采用29 篇,《各地积极应对 加快推进抢险救灾》《武进学习三中全会精神》等4 篇消息登上《新闻联播》。
(二)服务基层群众:当好“信息服务的贴心人”
以群众“急难愁盼”为导向,通过“问需于民、解疑于民、便民于民”,让政务宣传更接地气、更暖人心。
搭建互动反馈平台:2025 年 1 月 1 日起,《武进新闻》电视栏目升级改版,从“ 新” 出发,开通两路热线电话 86050111、13912331001,24 小时接听观众来电,派出“连线帮帮团”,用平民化的视角和接地气的报道方式,讲述身边事、聚焦不平事,化解烦心事,以服务“小切口”,解决民生“大问题”。
提供便民实用信息:整合政务服务、民生保障等信息,在“今日武进”“乐活常州”微信公众号发布,如《武进老小区如何加装电梯?》《江苏中小学幼儿园开学时间定了》等,让群众“动动手指”即可获取所需内容。
(三)服务社会治理:当好“舆论引导的稳压器”
在重大突发事件、社会热点事件中,通过及时发声、客观解读,引导社会舆论,维护社会稳定。
快速响应突发舆情:建立“舆情监测—核实—发布—跟踪”闭环机制。例如,某小区因物业纠纷引发业主不满,中心第一时间采访街道、物业、业主代表,发布《小区物业矛盾如何解?多方共商寻方案》报道,客观呈现问题与解决路径,避免舆情发酵。
凝聚社会共识:通过报道“身边榜样”“文明行为”等,宣传基层干部、志愿者的服务事迹,让群众感受到政务工作的温度。如新闻《社区书记“敲门行” 新春入户解难事》,报道了武进国家高新区北区各社区书记深入基层,走到群众身边,为大家送上别样“祝福”,整篇报道氛围温馨,拉近了政民距离。
三、对县级融媒体中心政务宣传的启示
创新是手段,服务是目的:创新需围绕“服务”展开,避免为创新而创新。无论是内容形式的突破,还是传播渠道的拓展,都应聚焦“能否更好服务政务落地、能否更好满足群众需求”。
双向服务是关键:政务宣传既要“上接天线”(对接党委政府需求),也要“下接地气”(回应群众关切),通过“双向发力”实现“政民同心”。
机制化是保障:需建立常态化的部门联动、选题策划、反馈处理机制,让创新有路径、服务有抓手,避免“一阵风”式的宣传。
四、结语
以“创新”打破传播壁垒,用“服务”锚定价值坐标,实践表明:只有将创新融入服务、以服务引领创新,才能让政务宣传从“单向传播”变为“双向互动”,从“信息传递”升华为“价值共鸣”。未来,县级融媒体中心需进一步深化“创新 + 服务”的理念,在技术应用(如人工智能赋能精准推送)、场景拓展(如政务服务与媒体平台深度融合)等方面持续探索,让政务宣传真正成为基层治理的“助推器”和政民沟通的“连心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