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产类专业课程“六化”教学模式探索
宋晓宏
长江师范学院 现代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 重庆 408100
一、理论背景
“新农科”是适应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建立在产业链和综合性基础上培养农业及相关产业系统为背景的新农科人才,是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重要补充。随着“新农科”建设的深入推进,涉农专业要积极面向新农业、新乡村、新农民、新生态,主动对接城乡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要求,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
植物生产类专业课程与生产实际联系紧密,具有实践性、应用性强的特点,面对互联网 + 时代课程教学方式的巨大变化,面对新农科建设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提升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探究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
二、“六化”教学模式分析
所谓“六化”教学模式,即坚持卓越农林人才培养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紧密融合,从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阵地、实践教学、课程考核六方面改革实践,培养新农科背景下的应用型高素质农林人才。
1. 教学内容“现代化”
遵循专业与农业产业对接、课堂与企业单位对接、人才规格与社会需求对接的规律,坚持“掌握概念、强化应用、培养能力”的原则,结合学科发展前沿和产业发展动态,将专业实践所见所闻融入理论教学,增加教学案例,使学生在掌握专业核心知识的基础上,拓宽视野,提高对行业的认知程度。通过设置专题讨论,将实验技能培养渗透到理论教学中。此外,深入挖掘和提炼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育人元素,把环境保护、农业可持续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中国等内容融入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中,发挥课程的思政育人功能,彰显课程的思政内涵和特色。
2. 教学方法“综合化”
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打造的互联网教学资源,从“以教师为主体”向“双主体”互动式教学转变。教师把学与问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做与思的任务派给学生,把说与演的机会留给学生,把发现、质疑、创造、展示的平台让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综合应用问题引导法、项目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分组讨论法、虚拟情境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融理论、实践、自学、讨论、习题于一体,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
3. 教学手段“信息化”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网络平台,使用学习通智慧教学工具,建设包括教学视频、知识点、教学活动、拓展知识等多模块的学习通平台,将线上资源共享、任务点学习、布置作业、小组讨论、单元测验、同学互评、问卷调查等丰富的教学活动与线下小组讨论、课堂汇报、实地调查等相结合。构建课程知识、问题、目标图谱,引入 AI 教学工具,如智能答疑系统、个性化学习路径推荐等,实时监测学生学习状况,实现精准教学与个性化辅导,全面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升教学效果。
4. 教学阵地“多样化”
利用校内实践基地,结合课程实验,将课程部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验相结合,实施教学设计、教学场地一体化,将课堂转移到温室、试验地,在实验课、实践周教学中增加理论知识的讲解。利用周边资源,包括本地公园、花木市场、植物园等开展参观学习,将理论知识拓展到实践中去讲授,促进学生实践经验的积累。此外,利用专业实践,参观植物栽培生产、种苗繁育、推广应用等企事业单位,邀请企事业单位技术人员指导实践。
5. 实验教学“实战化”
依据现代园艺企业生产实际,将实践内容“项目化”、教学过程“任务化”。例如:依据现代种苗企业订单式生产任务,按照花卉工厂化穴盘育苗生产技术流程设置实验项目,选择优质的一二年生草花种子,从播种、育苗、定植、管理、花坛设计、摆放全过程开展实验,扎实学生实践技能的训练。
6. 课程考核“多元化”
根据“互联网 +”思维指导下的智慧课堂教学特点,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构建多元化课程评价体系。包括:评价内容多元化,在终结性评价的基础上突出形成性评价,通过预习情况、课堂讨论、回答问题、小组汇报、作业完成、平时测验等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效果,以便在教学过程中的任一阶段给学生提供反馈和纠正;评价主体多元化,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提高学生在教学评价中的话语权,评价内容包括汇报、讨论、作业、作品等,使学生对自身发展情况有更加全面和客观的认识,对自身学习状况和努力方向有更为清晰的把握;评价方式多元化,传统的线下考核结合信息技术的线上评价,依托网络教学平台的记录、整理、核算等功能,实现预习、签到、答题、作业等线上评分,记录学生在线学习情况,全面监测整个教学过程。最终形成“教—评—学”三位一体,充分发挥以评促学、以评促教的作用。
三、结束语
“花卉学”课程通过构建并实施“六化”教学模式,有效丰富了课堂形式,提升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学习效果,促进了师生间的学习交流,契合专业课程特点,符合教学的规律和新时代的要求。然而,要在植物生产类专业课程中全面推行“六化”教学模式,还需要不断实践、总结经验,需要从教学场地、设施设备和师资力量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种培芳, 史毅, 杨欣怡, 等. 基于新农科背景下的“ 园林花卉学”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 . 甘肃高师学报 , 2021, 26(5):66- 69.
[2] 庞发虎. “ 新农科” 背景下的《园林花卉学》课程体系改革探索.产业与科技论坛 , 2021, 20(12):137- 138.
[3] 覃婕 . 地方院校园林专业“ 花卉学” 实践教学改革探索——以惠州学院为例 . 现代园艺 , 2021, (21):192- 193.
[4] 安吉共识——中国新农科建设宣言 . 中国农业教育 , 2019,20(149):105- 106.
[5] “ 新农科” 建设开启“ 北大仓行动” . 中国农业教育 , 2019,20(151):110.
[6] 新农科建设推出“ 北京指南” . 中国农业教育 , 2019, 20(06):104-106.
[作者简介 ] 宋晓宏,女,1980—,辽宁省,博士,讲师,主要从事观赏植物栽培生理研究
[ 基金项目]2024年专业核心课程建设项目“ 花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