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课程思政视域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探究

作者

张丹

自贡衡川实验学校,四川自贡,643200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也强调,英语教学需在培养语言能力的基础上,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突出课程的思想性与育人功能。然而,当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在课程思政实践中仍面临诸多挑战:部分教师侧重语言知识传授,忽视价值引导;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融合不够自然;教学方法较为单一;评价机制未能体现价值认知的考察。这些问题导致阅读教学与思政教育未能深度结合。因此,探索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有机融入课程思政理念,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本文基于实际课例,分析课程思政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内涵、必要性及实施路径,以期为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一、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课程思政的内涵

“课程思政”本质上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各类课程,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其核心在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将个人品格、社会责任及文化自信等元素与专业知识相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课程思政强调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在知识传授中实现价值引领。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课程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初中英语课程与课程思政在目标与内涵上高度契合。阅读教学作为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担语言技能训练任务,更应成为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阵地。教师需充分挖掘文本的思政元素,将价值引导融入语言学习全过程,实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二、课程思政在初中英语阅读课中的必要性

初中英语阅读课既是语言技能训练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道德情操的关键载体。学生通过阅读接触丰富的语言材料、多元文化及思想观念。课程思政的融入能够帮助教师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文化差异,增强文化自觉与自信。

阅读材料常涉及社会现象、道德伦理等主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在课程思政指导下,学生通过批判性思考分析文本信息,形成独立见解,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例如,在学习“Busdriver and passengers save an old man”一课时,学生不仅学习新闻文体特征,更通过探讨救助行为理解互助精神与社会责任的意义。这种学习体验超越单纯的语言操练,实现知识学习与品德养成的结合。

因此,课程思政在英语阅读课中不可或缺,既促进语言能力与文化素养的提升,也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在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能够丰富课程内涵,提升教学立意,使英语学习成为学生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的过程。

三、课程思政在初中英语阅读课中的实施途径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教学应通过融合语言、文化、思维与学习能力的学习活动加以实施。教师应以英语学习活动观为指导,引导学生开展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等语篇阅读活动,充分挖掘文本中的思政元素。

3.1 深入研读语篇,挖掘思政元素

教师应围绕教材单元主题,剖析文本的思政教育意义。以本单元为例,文本属于 " 人与自我 " 主题下的 " 生活与学习 " 子主题,涵盖 "

身心健康、抗挫能力与珍爱生命 " 内容。文章以新闻体裁记述司机与乘客救助心脏病老人的事件,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与责任。通过文本分析,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 是否救助 "" 如何科学救助 " 等现实问题,传递" 互助信任、珍爱生命、社会责任" 等核心价值观。

3.2 围绕思政理念设计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应结合学情与文本特点,制定多层次教学目标,有机融入思政价值观。本课教学目标包括:

- 学习理解:通过多模态资源导入,梳理事件要素,理解新闻文体结构;

- 应用实践:通过情境对话复述新闻要素,体会语言运用;

- 迁移创新:通过小组讨论社会热点话题,总结文本传递的价值观,并联系生活实际探讨践行方式。

3.3 创新教学活动,提升育人价值教学活动应紧扣目标,自然融入思政元素:

- 导入阶段:通过短视频、新闻图片等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 读前活动:引导学生预测文本内容,激活已有知识;

- 读中活动:指导学生梳理新闻要素,分析文体结构,思考社会意义;

- 读后活动: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辩论、新闻写作等活动,引导学生探讨救助行为的价值意义,强化价值认同。

3.4 完善评价机制,关注价值获得

教学评价应兼顾语言技能掌握与育人目标达成,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转变。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讨论、表演等活动中表现出的价值认知;终结性评价可通过测试、项目成果等方式检验综合素养。评价主体应多元化,综合运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等方式。例如,在评价读后写作时,不仅关注语言准确性,还将 " 是否体现社会责任意识 " 等纳入评价维度,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做事。

四、结语

初中英语课程融入思政教育是一项重要任务。教师应把握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深入挖掘教材育人价值,推动 " 课程教育 " 与 " 思政引领 " 深度融合。依托阅读材料,采用情境创设、任务驱动等教学策略,在语言实践活动中自然渗透价值引导。通过持续优化课程思政实施路径,助力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英语阅读教学从工具性向人文性拓展,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6-12-09.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

[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3. 王学俭 , 石岩 . 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内涵、特点、难点及应对策略[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2).

4. 张学卫, 马建红. 初中英语教学渗透思政教育的设计思路[J].教育理论与实践 , 2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