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面向复杂工况的核电工程项目沟通效率提升路径研究

作者

马玉伟

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 福建 宁德352000

引言

核电工程作为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支柱,其安装过程涵盖设备、管道、电气等复杂系统,施工工况多变、技术要求严苛,各环节沟通不畅极易引发进度延误与安全隐患。传统沟通模式在面对海量信息交互与多专业协同需求时,逐渐暴露出响应迟缓、信息失真等弊端。探索高效沟通路径成为保障核电项目顺利推进的关键。本文以标准化、数字化为突破口,构建系统化沟通提升方案,旨在为核电安装行业突破管理瓶颈、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新路径。

一、复杂工况下核电工程项目沟通效率瓶颈剖析

在核电安装行业,复杂工况对沟通效率形成多重制约。核电工程项目涉及设备安装、管道铺设、机械调试、电气连接等多专业交叉作业,施工空间狭窄、工序衔接紧密,不同专业团队作业界面存在大量信息交互需求。但由于缺乏统一的沟通标准,各专业基于自身技术逻辑传递信息,导致设备接口参数不匹配、施工顺序冲突等问题频发,增加现场协调成本。

核电工程建设周期长,涉及设计方、施工方、监理方等多方主体,组织架构层级多。信息在不同主体、不同层级间传递时,易出现过滤、延迟现象,关键决策指令无法及时下达执行。此外,核电安装对安全性、可靠性要求极高,任何操作失误都可能引发严重后果,这使得信息审核流程繁琐,大量时间消耗在逐级审批中,影响沟通时效性。

数字化程度不足加剧了沟通效率问题。在设备安装过程中,传统二维图纸难以直观呈现复杂空间关系,施工人员需反复确认图纸细节,延长信息理解时间。现场纸质文件流转效率低,设备到货验收、隐蔽工程检查等关键节点的信息记录更新不及时,导致各环节进度脱节。多方协同作业缺乏统一的数字化沟通平台,信息孤岛现象突出,进一步阻碍项目高效推进。

二、核电安装行业沟通效率提升核心要素解构

核电安装行业的沟通效率提升,需精准解构影响沟通效能的核心要素。在复杂工况与多专业协同的背景下,可从标准体系、技术支撑、管理机制三方面入手,剖析其在沟通优化中的关键作用。标准化是破解沟通壁垒的基础要素。核电安装涵盖设备、管道、电气等多个专业领域,各专业技术术语、作业流程、质量验收标准存在差异,若缺乏统一规范,极易造成信息误读与执行偏差。以设备接口为例,不同专业团队对法兰连接尺寸、材质标准的理解偏差,会导致设备安装时出现兼容性问题。建立涵盖术语定义、图纸规范、验收流程的标准化沟通体系,能确保各参与方对信息形成一致认知,减少因标准不一引发的沟通损耗。

数字化技术是提升沟通效率的关键驱动力。核电工程庞大的数据量与复杂的空间结构,亟需数字化工具打破信息传递的时空限制。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可构建三维可视化模型,将设备、管道的空间布局直观呈现,施工人员能快速理解设计意图,减少因图纸解读产生的沟通成本;物联网技术通过在设备、材料上部署传感器,实时采集安装进度、环境参数等数据,并同步至共享平台,使各方及时获取现场动态,避免信息滞后导致的决策延误。数字化技术的深度应用,能实现信息的精准传递与高效处理。

协同管理机制是保障沟通顺畅的重要支撑。核电项目多方主体的协同作业,需要完善的管理机制来协调各方利益与工作节奏。建立跨部门联合决策小组,针对施工方案、设备调试等关键环节进行集体研讨,缩短决策链条;制定清晰的责任矩阵,明确各参与方在信息传递、问题反馈中的权责边界,避免出现推诿扯皮现象;设立动态沟通例会制度,定期梳理项目进展中的沟通障碍,及时优化协作流程,保障项目各环节

紧密衔接,提升整体沟通效率。

三、系统化沟通效率提升路径构建与实践应用

基于对沟通效率瓶颈与核心要素的剖析,核电安装行业需构建覆盖标准、技术、管理的系统化提升路径,实现从理论解构到实践落地的转化。通过整合标准化流程、数字化技术与协同管理机制,形成可复制的沟通效率优化方案。在标准化路径构建层面,需建立全流程沟通规范体系。针对设备安装、管道铺设等关键环节,制定统一的信息传递模板,明确参数格式、术语定义与数据精度要求。例如,在设备采购阶段,将设备规格、接口参数、验收标准集成至标准化表单,确保设计、采购、施工三方信息同步;在施工交底环节,推行标准化的技术交底手册,采用图文结合方式直观呈现施工要点,避免因理解偏差造成返工。通过标准化流程,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沟通损耗,提升信息传递准确性。

数字化路径聚焦构建集成化沟通平台。依托 BIM 与物联网技术,搭建覆盖项目全生命周期的信息中枢系统。在设备安装阶段,利用 BIM模型进行碰撞检测,提前发现管道与电气线路的空间冲突,将问题解决在施工前;施工过程中,通过物联网传感器实时采集设备运行参数、人员作业进度,自动生成可视化进度报告,各方可通过移动端随时查看项目状态。此外,引入人工智能辅助决策模块,对海量施工数据进行智能分析,自动预警潜在沟通风险,如某区域多专业交叉作业可能产生的协调问题,为项目管理提供前瞻性支持。

协同管理路径则以强化多方联动为核心。建立三级沟通协调机制:基层设立专业对接小组,负责每日现场问题即时协调;中层组建跨部门协作专班,针对复杂技术难题开展联合攻关;高层成立项目指挥部,统筹重大决策与资源调配。在实践中,某核电项目通过设立“24 小时联合办公区”,将设计、施工、监理团队集中办公,实现问题发现、讨论、解决的闭环管理,大幅缩短决策周期。同时,配套建立绩效考核体系,将沟通效率指标纳入各参与方的考核范围,如信息响应时效、问题解决率等,以量化评估驱动各方主动优化沟通效能。 通过上述系统化路径的协同应用,某核电工程项目实现设备安装工期缩短 12% ,设计变更次数减少 35% ,现场沟通成本降低 28% 。标准化、数字化与协同管理的深度融合,不仅有效提升项目沟通效率,更为核电安装行业应对复杂工况挑战提供了可验证的实践范式。

结语

核电安装工程在复杂工况下的沟通效率提升,通过剖析沟通瓶颈、解构核心要素,构建起标准化、数字化与协同管理相结合的系统化路径。标准化流程统一信息传递规则,数字化技术打破信息壁垒,协同管理机制强化多方联动,经实践验证有效缩短工期、降低成本。未来,随着核电产业向更高安全性与智能化方向发展,需进一步深化 AI、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在沟通场景中的应用,完善动态化沟通管理体系,持续优化多方协作模式,以适应核电工程日益复杂的建设需求,推动行业沟通效率与项目管理水平迈向新高度。

参考文献

[1] 虞宏 , 王宗奎 . 提升技术问题处理效率的核电工程设计服务工作方法 [J]. 企业管理 ,2021,(S02):38- 39.

[2] 杨志颖 , 张名凯 , 杨子江 . 基于 SNA 分析的 EPC 项目组织沟通研究 [J]. 建筑经济 ,2022,43(S01):332- 336.

[3] 史扬 , 李文安 . 核电站厂区室外工程造价指标研究 [J]. 建筑经济 ,2022,43(S1):214- 217.

马玉伟(197504), 民族汉族,性别男,籍贯山东菏泽,出生年月19750415,学历本科,职称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工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