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民族音乐元素在声乐表演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

王文婕

甘肃省歌剧院 730000

少数民族中的音乐元素是我国艺术文化发展的瑰宝和文化传承,这些元素中包含了音乐创作的重要题材和灵感,也是中国民族文化展现的依据。由于全球文化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声乐表演只有和民族音乐元素进行深度融合,才能打破单一西方声乐表演限制,使中华优秀的民族音乐元素和声乐表演实现紧密契合,培养独具民族特色的声乐人才,获得声乐表演效果和质量的提升。因此,应立足于声乐表演基本特征和实际情况,融入民族音乐元素,通过中国民族音乐元素和西方声乐表演的融合,使中国音乐作品走向世界。

一、民族音乐元素定义与特征

民族音乐元素主要是指来自某一特定民族或地区的传统音乐,其中包括旋律、节奏和乐器以及演奏方式等内容。这些民族音乐元素拥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特色,能够反映不同地区的民族特征和地域文化发展以及独特的审美情趣的形成。每一个地区的民族音乐都拥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这也是该民族的历史发展特色和文化传承特征。中国乃至世界上拥有无数的民族和地区,每个区域的民族音乐元素具有高度的多样化特征。多数地区的民族音乐元素是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和文化传承演变而来的,这类民族音乐元素时常承载着整个民族的文化记忆和历史传承。

二、民族音乐元素在声乐表演中的应用价值

(一)提高声乐艺术表现力

民族音乐元素是少数民族对音乐的独特感知,这种元素可以赋予声乐作品以更加突出的民族特色。这种声乐表演特色更加显著,涵盖了独特民族情怀的文化交流要素。表演者通过挖掘多种地区的民族文化和历史元素,可以将更加细腻的情感传达给听众,使听众能够在声乐表演中获得强大的艺术感知。民族音乐中的多种演唱技巧和表现方法能够为声乐表演提供独具特色的艺术语言,通过颤音和装饰音等技巧的应用能够拓展声乐表演者的声音范围,使整个声乐表演更具感染力。同时,部分声乐内容较为单一,很难吸引听众的兴趣。民族音乐元素的应用能够拓展声乐创作内容,给予声乐表演者以更加生动的灵感来源和支持,赋予声乐表演更加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文化内涵。民族音乐元素的增加能够拓展声乐表演的表现形式,给予听众以更加深刻的视听感受,充分展现声乐表演和民族音乐融合的魅力。

(二)推动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民族音乐元素是多个民族历史文化发展和生活的积淀,可以直接映射多元的民族文化。元素的融合也可以达到文化传承和音乐人才的有效塑造,使更多群众能够发出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独特见解。声乐表演者通过演奏具有民族音乐元素的作品可以展现自己的独特能力,主动的去传承历经千年文化传承所形成的民族文化。通过聆听声乐作品中的节奏和变化,每一位听众都可以将自己的独特感受融入到音乐作品当中,从中获得情感方面的启迪。这种元素的融合不但是文化传承的体现,也是艺术表现能力的良好塑造。

三、民族音乐元素在声乐表演中的应用现状

音乐事业的持续发展推动了多元文化的交流,众多音乐创作者开始探索新的音乐创作形式,将民族、现代、歌舞和多种元素融入其中。这种独特的音乐创作形式是音乐创作者对多元文化的认同,更是推动音乐事业发展的关键。通过增加民族音乐元素,声乐表演人员可以使用独具民族韵味的内容区,调动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如,蒙古族马头琴的独特声音能够给人一种辽阔且敞亮的感觉,让心绪烦躁的人群得以开阔,达到利用声乐表演传承中华优秀民族文化的目标。同时,部分高校在声乐教学中也融入了民族音乐元素,开设了与民族音乐元素相关的声乐表演课程。通过民族语言和民族音乐元素的深度融合,融入现代音乐创作理念和方法,加入民族音乐创作所需的乐器和独特的手法,让学生穿上民族服装表演独具民族特色的声乐作品,促进民族音乐元素在校园声乐表演和教学中的艺术表达,展现独特的民族文化韵味。但是,民族音乐元素在声乐表演中的应用仍存在不足,部分音乐创作者仅是将民族音乐元素中的乐器和特色的民族语言融入其中,并未挖掘此种音乐元素的传承内涵和历史意义,导致所创作的声乐作品仅是包装了民族音乐元素的外壳,却缺少民族音乐元素的内涵,很难展现声乐作品所传达的深刻思想和强大精神内核。

四、民族音乐元素在声乐表演中的应用

(一)立足民族音乐元素,搭建声乐表演新模

我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少数民族中拥有独特的音乐文化和音乐表现形式,这些更是承载着少数民族的历史传承。表演者在表演声乐作品的过程中通过分析并提取民族音乐中所蕴含的特色元素,表演者可以使用声音的不断变化和配乐的节奏展现民族的发展历程,让表演者在主动理解民族文化的前提下加深声乐作品的表现力。表演者在作品创作和表演中需要使用更加有力的技巧和方法去创作并表演音乐作品,掌握声音的变化方法和表达技巧,表演出更具感染力和情感特色的声乐作品。形象的塑造是表演者最为喜欢的一种音乐创作形式,在众多的音乐表演中,人们可以看到很多音乐艺术家都是通过肢体动作的变化或者音色的调整来展现独特的情感的,如《特斯河之赞》将蒙古文化作为创作背景,充分的展现了民族音乐和摇滚的融合特色,这一作品发布之后被众多人群进行重新演绎,创造出了更具特色的声乐作品。民族音乐元素的使用也可以使整个声乐作品更具表现力,使表演者可以将自己的独特理解融入在作品当中,利用音乐符号和民族元素展现音乐的魅力,如《富饶辽阔的阿拉善》使用蒙古语和马头琴的搭配,充分地展现了民族音乐元素和声乐表演相融合的魅力,这部作品能够让听众充分感受到长调和短调之间的不同,使声乐表演者可以通过谐音字拉长唱腔,感受蒙古草原的辽阔气息,形成独具民族特色的声乐表演模式。

(二)增加民族乐器,赋予声乐表演民族特色

民族音乐元素和声乐表演的深度融合能够提高声乐表演质量。为探寻民族音乐元素和声乐表演的融合点,表演者需要将民族音乐中的特色元素作为起点,使用马头琴、葫芦丝等独特的民族设备搭建声乐表演场景和舞台,让多种声乐设备的声音和民族乐器所发出的声音融合在一处,加深表演者对民族乐器的认识,使其可以在音乐创作和表演中将乐器的特征融入其中。不同民族所使用的乐器也会存在不同,这些民族乐器具有极其深刻的传承价值,在新时代技术和材料的有效支持下,民族乐器所演奏出来的声音更加独特。比如,马头琴、葫芦丝等独具民族特色的乐器,不但是少数民族人们进行音乐演奏的载体,更是民族文化的一种传承。对于声乐表演者来讲,他们可能并没有了解较多的民族乐器,也没有了解这些乐器是如何被制作和传承下来的,只是认为这些乐器是民族文化的一个客观载体,并不能加深所有人群对民族乐器的认知和感同身受。因此,在民族音乐元素与声乐表演融合的过程中,可以从民族乐器起源和发展形式入手,通过文化的探索和乐器的构建过程,形成声乐表演的独特认知和良好的环境构建,利用表演者的情绪变化和音律感知促进民族乐器和声乐表演艺术的融合。同时,应重视民族乐器与声乐表演的实践探索,打造民族文化和声乐表演共生的创新格局,使声乐表演者形成独特的思想和文化,打破传统声乐表演限制,表达自己对声乐表演和民族音乐元素的独特见解,并将这些见解融合到具体的表演过程中,提升声乐表演者的表演水平。

(三)利用现代声乐体系,深化声乐表演者对音乐文化的见解

每个音乐创作者对音乐中的文化和情感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如何将音乐的文化移植到自己的头脑和理解当中是音乐创作和声乐体系完善的重点。在中华优秀文化的深刻影响下,表演者应形成具有中国民族音乐元素的创作意识。但外来文化也对意识的形成和文化发展造成了冲击。为了进一步加快民族音乐元素与声乐表演的融合,应重视声乐表演体系的变革和创新,提高声乐表演者对民族音乐元素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到民族音乐元素学习和声乐表演的融合当中,了解民族音乐元素内涵,解锁新的声乐表演技巧。网络发展赋予了民族音乐元素和声乐表演融合新的载体,依靠网络资源能够为声乐表演者创建独特的声乐表演学习和民族音乐元素融入体系,通过网络微课或者其他资源的学习,加深声乐表演者对民族音乐元素的感知。从多个角度对民族音乐元素进行剖析,帮助声乐表演者从多个维度了解民族音乐元素的内涵和节奏变化,形成独具民族音乐特色的声乐表演内容,增强声乐表演效果。

(四)加强宏观调控,为声乐表演提供资源支持

与其他类型的音乐作品进行比较,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较为小众。若想使用民族音乐元素完善声乐表演体系,就需要找准两者之间的共性和融合点,这样才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音乐元素的具体融入方法,让表演者使用民族音乐中的资源和内容进行探索,形成具有良好特色的声乐表演环境和文化传播氛围。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将文化导入作为民族音乐元素应用的宏观调控,对不同地区的民族音乐元素和声乐表演文化进行分析,增强声乐表演和民族音乐元素融合的实效性。深度挖掘本土民族音乐元素,将其导入到声乐表演当中,利用循序渐进的资源融合整合声乐表演体系。通过文化挖掘和内容拓展使声乐表演者形成思维导向能力,帮助其在主观层面形成深刻认同,实现声乐表演和民族音乐元素的迁移,加强声乐表演者对民族音乐魅力的感知。从微观角度来讲,将某一民族音乐特色作为载体,结合声乐表演者对音乐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开展声乐表演实践训练,加深声乐表演者对民族音乐和特色知识的了解,而不是以跨文化意识解读音乐内容,这种民族音乐元素应用所呈现出的声乐表演是一种文化融合的机制,可以实现民族音乐元素以及情感的多层次解读,增强声乐表演的最终效果。

五、案例分析

以广西民族音乐元素为基础,探索其在声乐表演中的具体应用。在传统意义上,广西民族音乐主要是通过民族唱法或者原生态唱法进行音乐作品演绎,这种演绎形式较为局限。美声唱法源于 17 世纪的意大利,目前已经被世界所接受,这种演唱形式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更是在逐渐发展中形成了学院派的声乐训练技法。在广西声乐表演中,需要传承广西民族的音乐特色和传统文化,利用美声唱法赋予广西声乐新的艺术高度,使声乐表演能够展现广西地区的独特民族风格和文化。同时,使用美声、民族、通俗和三类唱法的结合应用展现广西民族声乐作品的艺术魅力。其中美声唱法更加重视声乐表演者的器官共鸣,给予听众以金属般的视觉感受;民族唱法充分诠释中华民族的传统民族元素和文化,给予声乐作品以浓厚的民族文化气息,不但是视听盛宴,更是民族文化的旅程;通俗唱法融合了流行音乐中的元素,使整个声乐表演更加亲民。将三类唱法进行结合,利用分声部的方式完成声乐表演,如《血色湘江》融合了美声和民族唱法,在男女对唱中取得了较好的声乐表演效果,更是展现了特色的民族音乐元素和声乐表演的融合应用价值。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民族音乐元素在声乐表演中的应用较为广泛,通过情感、文化、乐器等民族音乐元素融合应用,可以实现声乐表演的持续创新,赋予声乐表演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民族音乐元素的深度挖掘和声乐表演内容的传承与创新,为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声乐表演的创造性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张卫. 京剧音乐元素在民族声乐中的运用及演唱探析-- 以《故乡是北京》《卜算子·咏梅》为例[D]. 广西: 广西大学,2024.

[2] 张君 . 云南红河州彝族音乐元素在声乐作品中的运用及演唱分析 -- 以歌曲《西厢坝子一窝雀》《踩着云》《云南》为例[D]. 云南艺术学院,2023.

[3] 童锐。中国民族歌剧在高校声乐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以《白毛女》北风吹选段为例 [J]. 铜陵学院学报 ,2022,21(6):113-116.

[4] 李丽 . 声乐表演中的意境构成探究 以民族声乐作品为例 [D]. 辽宁 : 辽宁师范大学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