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规划视域下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林清水
泰国博仁大学中文国际学院,泰国曼谷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积极推进“实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等战略部署,在某种程度上对人才自主培养的质量进行了全面的提升,培养出了拔尖的创新人才,就连一些地方政府也加大了对政策、资金和人力的投入,持续推进校企合作,注重大学生的生涯规划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职业规划是一种自我认识和职业探索的过程,它是联系个人发展和社会需要的桥梁,加强职业规划教育,可以有效指导学生由学习到工作实践,同时,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大学生需要更强的自主能力和适应能力,这进一步凸显了生涯规划教育的战略地位。因此,在当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高校应该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一种手段,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策略
引言
教育事业的发展历来是我们国家十分关心的问题。近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阶段,大学毕业生的数量迅速增加,社会对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目前的社会环境来看,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建立大学生生涯规划和服务体系,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解决目前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为了适应目前的社会发展需要,大学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让其具有实效性、针对性,这样才能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1.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作用
1.1.有利于挖掘大学生职业潜能
尽管大学生在学习型社会实践过程中会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兴趣、能力和优势,但由于缺乏指导,他们的潜能得不到充分发挥,被困在了自己的“认知圈”里。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则是以大学生的就业和创业为目标的一项教育活动,它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知识、实际技能、性格特征等方面对自己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发掘出潜在的职业优势。例如,有些学生学习成绩平平,但是在团队合作、领导能力或创造性思维等方面有独特的潜力,职业规划教育可以帮助这些学生认识自己的核心能力,并进一步发掘这些未被开发出来的潜力。
1.2.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定位职业目标
现阶段,许多大学生面临着众多的就业机遇,感到无所适从,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正确的职业选择。与传统“一刀切”式的生涯辅导不同,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对自己职业倾向的认识,并结合社会经济变化及行业发展趋势,制定科学的生涯规划。例如,对学生的性格特征、专业背景、兴趣爱好等进行综合评价,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特别是在全球经济快速变化的大环境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引导学生从一开始就具有弹性和适应能力,鼓励他们定期地检查自己的职业发展情况,并根据市场的变化适时地调整自己的目标。
2.生涯规划视域下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策略
2.1.构建全程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面对就业环境的多元化,职业规划不仅要在学习的全过程中进行,而且要与学生的个人发展、专业学习、社会实践等紧密结合起来,让他们从入学到毕业这段时间内逐渐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从而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全程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系统强调各个阶段教育目标的一致性、系统性和与就业市场的实时联系,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早期阶段,应从学生入学之日起,将其贯穿于日常教育教学之中。在入学阶段进行的职业生涯规划工作主要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职业意识,初步了解自己的职业生涯,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入学教育活动,例如:职业规划讲座、新生的职业兴趣测评、校友生涯分享会等,帮助学生完成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逐步了解职业规划的重要意义,使他们对自己的性格特点、兴趣领域以及未来的职业方向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以后的专业学习打下基础。
2.2.构建个性化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因为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职业规划、兴趣爱好、专业背景和就业需要,所以学校要对他们进行个性化的就业指导,让他们在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后,持续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一是建立个性化的训练机制,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有针对性的指导;不同专业学生的可雇佣能力存在差异,部分学生专业知识扎实,实际工作经验不足;有的学生缺乏团队精神,交流技巧,时间管理等软能力。学校应因应学生个性差异及职业需求,量身定做培训计划。二是建立跟踪服务机制。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并非一成不变,而是要根据市场需要、个人兴趣以及工作环境的变化而进行相应的调整。学校要为每一个学生建立一个职业生涯规划档案,对他们的职业目标、技能提升方案和求职过程中的关键节点都要记录下来,同时还要定期地对他们进行跟踪回访,让他们了解他们的职业发展情况,当他们遭遇到职业瓶颈时,能够给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2.3.优化就业指导服务师资队伍建设
第一,实行师资培养和进修制度。高校应提供系统的职业指导教师培训与进修的机会。在实施过程中,学校可设立职业生涯规划培训计划,内容涵盖了职业规划理论、行业发展动向、企业招聘需求和市场动向,并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帮助教师掌握最新的职业规划教学方法。同时,学校也可以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国内外的职业教育研讨会、行业研讨会和交流活动,吸取先进的职业规划思想,开拓国际视野。
第二,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高校应在保持现有专业教师队伍稳定的前提下,积极引进行业专家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等兼职教师,例如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定期邀请企业高管和人力资源专家来授课,分享行业发展动态、岗位需要和职业规划方面的意见。此外,也可以聘请行业专家或者人力资源管理师担任兼职老师。同时,从就业能力测试和评价的角度来看,根据公司的雇佣需要以及行业的发展趋势,让同学们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能够适时地调整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优化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既是当前人才市场竞争的现实需要,又是高校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方向。大学应该积极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个性化的职业规划教育,促进学生对自己的了解,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在学校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从而为学生提供一条长远的职业道路,让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变化。希望通过这种模式,促进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提高,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我国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王艳,李晶.新时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探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4,7(21):143-145.
[2]李芳,张越洋,赵琳琳.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实证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24,(09):77-90.
[3]董红霞.就业导向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育[J].教育观察,2024,13(25):84-87.
阿[4]房立翠.基于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提高[J].就业与保障,2024,(07):124-126.
[5]曹希婕,黄威.大学生生涯规划和就业能力提升路径研究[J].就业与保障,2024,(05):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