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家校共育背景下学校指导家长提升家庭教育素养的有效策略研究

作者

张显鹏 刘慧铭

昆山震川高级中学 215301 昆山市柏庐高级中学 215301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正蓬勃发展,教育者要为祖国培育出更多高水平、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家庭教育指导在高中阶段家校合作中的重要作用愈发突显,家庭教育风格的转变,亟待家长们更加关注子女除学业成绩以外的身心健康、德育发展、幸福感知力等综合素养。然而,目前仍有部分家长对家庭教育多元化的认识程度不够,家长群体教育理念及教育方式差异较大,呈现出对子女的教育目标设计功利性,教育方法单一枯燥,教育要求明显虚高,教育过程缺乏实践等问题,直接导致家庭亲子关系紧张。综上所述,在高中阶段,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家校合作模式,是提高教育质量、促进高中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关键。

一、家校共育背景下学校指导家庭教育的意义

学校是开展教育的主要场所,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充足的人力资源。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能够帮助家长纠正不正确的教育观念,明确合作育人的界线。在实施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时,参与者可以对家校协作育人模式进行深入探讨,持续充实家庭教育内容,拓展家校合作的形式,增强家长对家校共育的参与热情[1]。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实质上是以学校教育来推动家庭教育,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多种教育的融合提升,让家长能够接触到更多、更先进的教育思想,共享教育资源,改变教育观念,从而满足不同家庭对教育多样化的需求,实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双赢,从而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家校合作生态。

二、学校指导家长提升家庭教育素养的有效策略

(一)树立正确教育观念,纠正家长认知偏差

良好的教育模式是建立在正确的教育观念上,但目前部分家长的家庭教育理念还存在着一些误区,有些家长主体教育责任意识不够强烈,不尊重也不了解子女的学习,重智轻德,重体轻心,只注重子女的学业发展、成绩高低,忽视自身教育观念的更新,缺乏与学校主动沟通的意识。因此,高中阶段开展家庭教育指导,首先要帮助家长们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

学校要加强对家长主观责任感的教育和培养,通过线上和线下多种指导方式,让家长意识到自己是子女教育的“第一责任人”,有义务对子女进行正向教育。例如:建议家长转变“角色观念”,转变以往高高在上“教育者”的角色,主动成为子女学习成长的“陪伴者”和“共学者”。《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规定:家庭教育是家长与子女共同学习成长的过程。学校在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时,要充分发挥家长的自我教育意识,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家庭教育,掌握家庭教育的先进思想,改变固有落后的教育方式,不断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科学执行能力,并将重点放在提高自身教育素养上。

在家长不断学习的基础上,学校还要指导家长处理好家庭与学校的多方面联系,鼓励家长要与教师就子女在学习、兴趣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状况进行交流,与教师共享子女在家庭中的表现及发展动态变化,同时了解子女在校成长情况,从而合理的研判家庭教育成效,不断与时俱进的提升家庭教育理念。

(二)融入德育成长元素,重视家庭成员交流

在高中阶段的家校合作中,学校要指导家庭教育有效融入德育元素,不断加强家庭成员的沟通和交流,实现家庭德育和学校德育有机结合,促进家校共育效果的提升。基于正确价值观、良好亲子关系和温暖可持续的亲子交流,总是能给教师德育工作提供有力支持。家校合作,树立起正确的德育共育意识,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德育制度,用多种沟通方式开展正向家庭引导,有助于高中生树立远大理想,在正确的康庄大道上不断前行。

家长要用温柔的态度与子女进行交流,并针对性地帮助子女解决所遇成长问题,特别是部分学生缺少目标规划意识,无法有效处理自身学习压力,情绪容易失控,导致不良后果……这些都要求家长要做好榜样,学习沟通技巧,平稳情绪状态,主动与子女交流,帮助子女树立长期生涯目标,战胜当下的学习、成长难题。在家庭教育中,建议通过平等交流、温暖探讨来实现“有效交流”。例如:每到周末、法定公休日或特殊节日,可在家里举行“家庭集会”,可以是“读书日”、“野外徒步”、“博物馆参观”、“音乐会”、“观影节”、“美食日”等等,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增加家长与子女间的交流。学校更鼓励学生与家长主动交流,并选择优秀家庭作为代表,在“家长开放日”、“道德讲堂”、“生涯规划课堂”、“家庭团体辅导”中分享家庭亲子成长经验。多项活动将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为指导,鼓励家长代表与学生进行交流,针对学生感兴趣的主题开展集体研讨,让学生充分发表自身观点,家长们则根据子女提出的问题给予合理引导,缩短家长与子女的心灵距离,展现良好家风的培养,促进大德育观念的实现。

(三)运用技术辅助指导,拓宽多种发展路径

传统的家校合作模式是通过一种单一的方法来传递信息,传递效率低且耗时耗力,导致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存在巨大的信息差,影响了学生的发展方向 [2]。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家长和教师要将互联网的优势发挥到极致,消除双方信息差,满足学校、家长、学生的三方需求。

目前,教师与家委会可以创建全部家长参与的微信群,节省信息传递时间,提高信息传播效率。在微信群中,教师可随时更新校园新闻,发布学生学习状况,也为家长与教师间的沟通提供了良好平台。教师可将自身教育经验和优秀家庭教育理念发布到微信群中,给予家长们适时、及时的家庭教育指导,有助于家庭教育“第一时间”的顺利开展。虽然打造班级网络平台成本较高,但能够有效提升家校合作效果,在部分“电子班牌”等网络平台的建设中,教师可设置“学生信息”“班级活动”“意见区”等板块,方便教师和家长随时登录查询学生状况。当前,多种家庭教育指导途径蓬勃发展,例如:江苏省网上家长学校,苏州市“林老师”家庭教育指导网站,昆山市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公众号”,未成年人指导中心服务电话……都可以为家长提供服务支持,当学生可能存在情绪问题时,家长可通过电话、微信、平台留言、面询等多种形式与教师及专业心理教师、专业家庭教育指导师实现无障碍沟通,听到最专业、最前沿、最及时的指导意见,有效维护子女隐私,保证高中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家校共育背景下学校指导家庭教育的展望

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对教育发展给予了高度关注,并持续开展了一系列的课程和教学改革。习总书记说: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身体力行、耳濡目染,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学校要通过指导家庭教育的开展,集合“校家社”教育力量,持续推进家庭教育理念提升,打造学生健康成长环境,不断提高教育发展成效。当前,家校共育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包容性、发展性和持续性,学校在家校共育模式下指导家庭教育,一定能够帮助家长、学生明确家庭教育目的,将生活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更高层次上融合,实现对高中生的全面综合教育,从而培育出更多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张杰 , 王永梅 . 家校共育视域下家长学校的实践探索 [J]. 中小学校长 ,2025,(03):61- 64.

[2] 李婷敏 . 线上线下融合指导:“ 互联网 +′′ 时代下普通高中家庭教育指导实践 [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5,(04):71- 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