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高中政治教学实施路径的探索

作者

于静芳

山西省吕梁市汾阳市汾阳市第五高级中学校 032200

引言

高中政治学科兼具知识性与思想性,在培育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法治意识、公共参与能力等核心素养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核心素养培育成为高中教育的重要导向,但传统政治教学模式难以满足这一要求,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如何将核心素养理念有效融入教学各环节,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让政治教学更贴合学生成长需求和时代发展要求,成为提升教学质量、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课题。

一、核心素养培育融入高中政治教学的意义

1.1 契合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

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已从知识储备转向综合素养,核心素养培育正是顺应这一趋势的教育变革。高中政治学科作为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阵地,将核心素养融入教学,能使教学目标与国家人才培养战略相衔接。通过政治教学培育的思想政治素质、法治观念等素养,是新时代公民应具备的基本品质,也是国家发展对人才的根本要求。这种契合性让政治教学在人才培养中找准定位,为学生成长为符合时代需求的人才奠定思想基础,使教育成果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发展。

1.2 提升高中政治学科的育人实效

传统高中政治教学常因过度强调知识识记而显得枯燥,育人效果不佳。核心素养培育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价值体验和能力形成,将其融入政治教学能有效改变这一现状。通过引导学生在分析现实问题中理解政治原理,在参与实践活动中深化价值认同,使政治知识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转化为内在的品格和能力。这种转变让政治教学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接受思想引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显著提升学科的育人实效,实现从知识传授到价值塑造的升华。

1.3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终身学习

核心素养涵盖了学生成长所需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这些素养的形成对学生全面发展至关重要。高中政治教学融入核心素养培育,能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展辩证思维、批判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科学习,更能迁移到生活各方面。同时,政治学科培养的社会责任感、法治意识等素养,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形成持续学习的动力和能力。这种注重长远发展的教育方式,超越了短期的成绩目标,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二、高中政治教学中核心素养培育面临的现状与问题

2.1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要求存在偏差

部分高中政治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仍延续传统思维,将知识识记和考点掌握作为主要目标,对核心素养所要求的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重视不足。教学计划中缺乏对核心素养各维度的系统设计,导致教学目标模糊,难以有效指导教学实践。这种偏差使得课堂教学多围绕知识点展开,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的培育,无法满足核心素养对政治教学的要求。长期下去,学生虽掌握了知识,但在面对现实问题时仍缺乏正确的分析和判断能力,背离了政治学科的育人初衷。

2.2 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不够紧密

高中政治教材内容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和概括性,但部分教学中未能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社会热点有效结合,导致教学内容显得抽象空洞。教师在教学中多局限于教材文本的讲解,缺乏对现实案例的引入和分析,使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建立联系。这种脱节让学生觉得政治知识与自身无关,学习兴趣不高,更无法在生活体验中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同时,教材内容更新滞后于社会发展的情况,也使得教学内容缺乏时代感,影响学生对核心素养的感知和认同。

2.3 教学方法难以支撑核心素养的落地

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要学生主动参与和深度思考,但当前高中政治教学仍以传统讲授式方法为主,教师主导课堂,学生被动接受。这种教学方法缺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讨论的环节,学生没有足够的机会表达观点、分析问题和参与实践。在这种模式下,学生难以形成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核心素养所需的关键能力无法得到有效培养。教学方法的单一和固化,使得核心素养培育停留在理念层面,难以真正落地生根,影响了政治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三、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高中政治教学实施路径

3.1 重构教学目标突出素养导向

重构教学目标需以核心素养内涵为依据,打破传统知识本位的目标设定模式。教师应深入理解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将其分解到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中,明确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具体内容。在制定目标时,注重层次性和可操作性,既要有总体的素养目标,也要有具体的课时目标,确保核心素养培育贯穿教学全过程。同时,将教学目标与学生认知水平相适应,使目标既具有挑战性又能通过努力实现,引导教学从 “教知识” 向 “育素养” 转变,让每节课都成为素养培育的有效载体。

3.2 创新教学方法增强实践体验

创新教学方法是核心素养落地的关键,应改变单一的讲授模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可通过创设贴近生活的政治情境,让学生在模拟场景中感受知识的应用价值;议题探究法以社会热点或生活问题为议题,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得出结论,培养思辨能力。此外,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政治原理的理解,提升公共参与能力。这些方法能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在参与和体验中发展核心素养,使政治学习从课堂延伸到生活,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3.3 优化评价体系强化素养监测

优化评价体系需建立与核心素养培育相适应的评价机制,改变单一的纸笔测试模式。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记录学生素养发展的过程。评价内容应涵盖知识掌握、能力发展和价值认同等多个维度,全面反映核心素养培育效果。同时,注重评价的激励作用,通过及时反馈帮助学生认识自身优势和不足,明确努力方向。优化后的评价体系不仅能监测素养培育效果,还能引导教学方向,形成 “教学 — 评价 — 改进” 的良性循环,推动核心素养培育持续深入。

四、结论

核心素养培育融入高中政治教学,对契合人才培养要求、提升育人实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教学中存在的目标偏差、内容脱节、方法单一等问题,制约了核心素养培育的推进。通过重构素养导向的教学目标、创新增强实践体验的教学方法、优化强化素养监测的评价体系等路径,能有效推动核心素养与政治教学的融合。这需要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让政治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束红华 . 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政治作业的优化设计与评价分析[J]. 人生与伴侣 ,2025,(27):87-89.

[2] 黄玉英 . 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改革策略[J]. 高考 ,2025,(16):152-155.

[3] 郭丽蓉. 基于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政治跨学科教学策略[N].安徽科技报 ,2025-05-2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