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文职人员助力新质战斗力的生成

作者

纪铭 杜朝丽

武警警官学院基础部,四川成都,610213

摘  要:文职人员,是军队人员的组成部分。他们为战而来、向战而行,是现代军队的重要人力资源,正逐步成为我军重要战略资源和力量。文职人员队伍的加入,有效提升军队科技水平、作战效能和战略决策能力,是推动军队现代化和增强新质战斗力的关键组成部分。

关键词:文职人员;新质战斗力;现代化战争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世界政治体系的不断变化,新时代战争的特性、手段和影响效力都发生了深刻变革,形成了一种区别于传统战争的新型现代战争。这种战争模糊了和平与战争之间的界限,可通过网络攻击、信息窃取、虚假信息传播等手段,破坏敌人的指挥控制系统、经济基础设施和社会稳定。文职人员作为我军重要新生力量,他们的技能专长、变革和创新思维对军队的现代化建设、战斗力的提高以及军事行动的高效实施有着重要作用。文职人员虽不直接参与战斗,却是军队现代化与高效运作的基石。文职人员在军事领域的影响可以追回到古代的后勤支援,发展到现代在科技、战术、教育等多领域的行家里手。随着全球化与科技的加速进步,文职人员将在军事创新、网络安全、国际合作等方面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一、新质战斗力的概念与特征

“人”是战斗力的决定性要素,是战斗力建设的核心。习主席在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提出,大胆创新探索新型作战力量建设和运用模式,充分解放和发展新质战斗力。新技术进入军事领域,关键则在于人能动地、创造性地运用它。以装备性能发掘为牵引,提升军事人员的新质能力认知素养。以军事任务场景为牵引,提升军事人员的新质能力使用素养。以战争形态发展为牵引,提升军事人员的新质能力拓展素养。当“战斗力”以团体形式发挥作用时,人与武器装备结合的含义应是指通过组织形态优化,以改变人、装组合方式而产生新的能力增值,如通过体制编制调整、编成编组变化等形成能力增值等。加强新质战斗力建设,需要针对这一要素下功夫。

二、文职人员助力新质战斗力生成的途径

1.科技创新与研发

在军事科技的前沿,文职人员中的科研人员、工程师和科学家,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负责新武器系统、信息通讯、无人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研发,还推动军事科技的创新与应用。通过与军事部门紧密合作,他们确保科技发展能够满足未来战争的需求,从而为新质战斗力的构建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2.人才培养与教育培训

文职人员中的教育工作者和培训专家在军事院校和培训中心发挥着关键作用。他们不仅传授军事理论、科技知识和管理技能,还培养官兵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高质量的教育和培训,文职人员助力培养出一批批适应未来战争需求的高素质军事人才,为新质战斗力的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3.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

在大数据和信息时代,文职人员中数据分析专家和信息处理专家的工作至关重要。他们利用先进的数据分析工具和技术,从海量的军事信息中提取有价值的数据,为军事决策者提供精准的情报和决策依据。通过实时分析战场态势、预测敌方行动,这些专家能够显著提升军事指挥的科学性和效率,使军队在信息战中占据优势。

4.后勤保障与资源管理

在军事行动中,后勤保障和资源管理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文职人员中的物流专家、财务人员、医疗人员等,负责物资采购、财务审计、医疗保障等工作,确保军事行动的顺利进行。他们还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减少浪费,为新质战斗力的构建提供坚实的后勤支持。

5.政策研究与战略规划

文职人员中的战略研究人员、政策分析师和智库专家,参与军事政策的制定和战略规划。他们深入研究国内外安全形势、军事发展趋势,为军队的长期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战略建议。通过科学的规划和前瞻性的思考,他们助力军队适应未来战争的变化,为新质战斗力的生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6.国际交流与合作

在国际军事交流与合作中,文职人员发挥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他们负责国际军事会议的组织、国际军事合作项目的实施,以及国际军事技术的引进和交流。通过与外国军队和国际组织的紧密合作,文职人员不仅能够引入外部资源和经验,还能够提升军队的国际影响力,为新质战斗力的生成提供国际视野和合作机会。

综上所述,文职人员在助力新质战斗力生成的途径上,其作用不仅体现在科技研发、数据分析、教育培训、后勤保障等方面,还体现在政策研究、国际交流等多个领域。通过这些多维度、全方位的贡献,文职人员成为新质战斗力生成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三、文职人员助力新质战斗力生成的战略建议

定期召开联合作业平台,由文职人员和现役人员共同参与,促进跨职能合作,组织两者均可参加的培训课程,增进相互理解和沟通,实施轮岗或者基层代职,让文职人员体验部队基层生活,帮助协调文职人员子女入学,解决其后顾之忧,使其更快融入部队。提供个性化培训课程和教育机会,实施公平、公正绩效评估体系,提供具体、建设性的反馈供其参考,实行轮岗体验,扩宽视野,增强适应性和跨领域能力,建立激励机制,提高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鼓励持续学习,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时间支持。

四、总结

随着军事现代化建设的持续推进,未来文职人员的能力会更加多元化和专业化,他们将具备跨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以及创新型思维、持续性学习、健全沟通协作等综合能力,以适应新质生产力生成的需要和现代化战争的到来。

参考文献

[1]向新兴领域要新质战斗力.解放军报.2024,3

[2]汤天耀,冯婧.锻造姓军为战的高素质文职教员队伍.[J].政工学刊,2023,11

[3]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人员条例 [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公报 ,2005(23):5-10

[4]郭建军,胡晓明.把握新时代人才强军战略要求,着力提升文职人员队伍建设水平.[J].政工学刊,2022,2

[5]毛赛群.军队院校非现役文职人员的作用及管理[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2017,14(4):78-81.

[6]白宗辉.新质公安战斗力实现路径研究.[J].公安研究,202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