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三维语法理论的初中英语语法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

作者

吴溢平

苏州市吴江区云龙实验学校

在全球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初中阶段是学生英语语法学习的关键时期,其教学质量对学生英语能力的全面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然而,当前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仍面临一系列挑战,亟待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提升教学效果。本文以三维语法理论为切入点,旨在为初中英语语法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论指导,以期解决现有教学中的问题,推动英语语法教学的持续创新与发展。

一、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三维语法理论概述

三维语法理论由著名语言学家 Larsen-Freeman 于 1997 年提出,这一创新性理论为英语语法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该理论将语法视为一个动态且富有意义的系统,其核心由形式、意义和运用三个维度构成,相互关联,共同构建完整的语法知识体系。

形式维度上,理论着重于语法的结构和规则,如时态、语态及主谓一致等,这些是构成语言框架的基础元素,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意义维度则深入探索语法结构所蕴含的深层意义,超越了单纯的句子构造分析,侧重于理解语法如何精准传递特定含义,例如时态如何精确表达动作发生的时间背景。运用维度则聚焦于语法在真实语境中的实际应用,强调学生应能在各种实际交流场景中灵活、准确地运用语法结构,实现有效沟通。

三维语法理论不只是打破了传统语法教学中对语法规则的孤立教授方式,它还提倡了一种更加全面和综合的教学策略。需要教师既注重学生语法形式的正确性,又指导他们了解语法背后所隐藏的含义,并在各种语境下如何适当使用语法。这一理论框架内的教学是以发展学生语言交际能力为目的,让学生在实践中能自信而准确地用英语表达为目的。

二、基于三维语法理论的初中英语语法教学问题分析

(一)重规则轻运用

当前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过度强调语法规则传授,忽视语法在实际语境中的运用,教师往往将重点放在确保学生能够熟记和解释语法规则上,未能足够关注这些规则如何在真实交际中得以应用。这种偏向导致学生在面对实际交流时,即便掌握了丰富的语法知识,也难以流畅、准确地运用,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显然与三维语法理论中的“运用”维度相去甚远,制约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有效提升。

(二)缺乏真实语境的创设

传统初中英语语法教学在真实语境创设方面存在明显不足,教师通常在缺乏实际情境的抽象环境中进行语法教学,导致学生难以将所学的语法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语言应用相联系。脱离语境的教学方式影响了学生对语法知识的深层理解和内化,降低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三维语法理论强调语境在语法理解和运用中的关键作用,真实语境的缺失无疑成为阻碍学生语法学习深入的一大障碍。

(三)学生参与度低

传统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教师往往占据课堂的主导地位,学生则处于相对被动的接受状态,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参与度低下,缺乏主动学习和思考的机会。三维语法理论视角下,学生应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积极参与与主动思考构建自身语法知识体系。然而,当前的教学现状却未能充分体现这一理念,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学习过程中受到严重抑制,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也阻碍了学生在语法学习中的全面以及自主发展[1]。

三、基于三维语法理论解决初中英语语法教学问题的对策

(一)整合形式、意义和运用

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形式、意义和运用三个维度是相辅相成的,为了构建完整的语法框架,教师应将这三个方面紧密结合,使学生在全面理解语法知识的基础上,能在实际语境中准确、流畅地运用。以教学定语从句这一复杂句型为例,教师可首先明确介绍定语从句的基本结构,即“先行词 + 关系词 + 从句”,通过展示典型例句来帮助学生识别其形式特征。例如,“The book that I borrowed from the library is veryinteresting.”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句子结构,指出“that I borrowed from thelibrary”为定语从句,修饰先行词“the book”。在意义层面,教师详细解释定语从句的功能和用途,强调它在描述、限定或补充说明先行词方面的作用。为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例进行说明,如:“The person who helped me solve the problem is my best friend.”通过实例,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定语从句在表达中的实际意义。

在运用层面,教师创设真实语境,鼓励学生在实际交流中运用定语从句,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描述你最喜欢的老师”的活动,要求学生在描述过程中使用定语从句来丰富表达,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帮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巩固运用定语从句。

(二)创设真实语境

真实语境的创设对于促进学生深度理解和运用语法知识至关重要。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兴趣点,创设贴近学生经验的语境,使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感受中学习和运用语法。教学一般过去时的过程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一系列学生熟悉的场景图片或视频,如学校运动会、上周末的郊游等,这些场景能够迅速激发学生的共鸣,为接下来的语法学习做好铺垫。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并分享自己在这些场景中的经历,要求学生使用一般过去时来描述,例如,在描述学校运动会时,学生可以说:“I participated in the 100-meter race last week. I ranvery fast, but I still didn't win the first place.”通过分享个人经历,学生不仅锻炼了一般过去时的运用能力,还增强了学习的真实感与趣味性。为进一步巩固学生的理解,教师还可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学生分组扮演不同场景中的角色,如运动员、观众、记者等,并在角色扮演过程中运用一般过去时进行对话,使学生能在模拟的真实语境中灵活运用语法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2]。

(三)提高学生参与度

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是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重要任务,教师可通过设计互动性强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思维能力。以教学祈使句这一句型为例,教师可向学生介绍祈使句的基本概念和用法,强调其在表达命令、请求或建议方面的作用,之后,教师给出一些简单的祈使句示例,并引导学生观察其结构和语气特点。接下来,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活动,每个小组需要选择一个生活中的实际场景,如家庭、学校或公共场所,并运用祈使句来编写一段对话或指令。例如,家庭场景中,学生可编写如下对话:“Please cleanup your room after you finish your homework.”“Don't forget to turn off thelights when you leave.”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学生积极参与了祈使句的学习和运用过程,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与自主学习能力。小组活动结束后,教师可组织全班学生进行成果展示,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表演学生编写的对话或指令,其他小组观摩评价,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和竞争意识,为学生提供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3]。

结束语

基于三维语法理论的初中英语语法教学,通过巧妙融合形式、意义和运用三个层面,搭建起稳固的语法体系,在真实语境的浸润下,学生得以深刻领悟并自如运用语法规则,攻克教学瓶颈。该方法强调提升学生的参与感,激发其自主学习与思辨能力,促进学生英语水平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薛智敏 . 基于三维语法理论的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策略实践 [J]. 文科爱好者 , 2023(1):48- 50.

[2] 张路遥 . 高中英语三维语法教学现状研究 [D]. 洛阳师范学院,2021:17- 18.

[3] 魏月 . 三维动态语法观指导下的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研究 [J]. 学周刊 , 2023(15):85- 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