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史料实证素养培育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蹇刘芳

兴山县第一中学 湖北宜昌 443700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在“ 学科核心素养” 板块中阐明了史料实证的内容: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并阐述了依据史料学习历史的必要性,将其分为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三个环节,高中历史教师进行以培育史料实证素养为目标设计教学时,亦应从该三个环节出发,提出可行的教学策略。

一、立足具体研究课题,辅助理解史料概念

高中历史教师在培育学生史料实证核心素养前,应使学生正确理解史料的概念与类型,避免其在后续探究学习中,因对史料产生错误认知而影响核心素养培育效果。史料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留存下来,帮助人们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过程的痕迹,其形式可以是文献、实物、影像等,按照生成方式可分为一手、二手和三手史料,学生在掌握这部分内容后,方能在后续以正确方式完成史料的搜集。

以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的第八单元第18 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为例,教师应以“ 探究冷战格局形成的原因” 为主题,设置一个明确的研究课题,并为学生准备数量充足的史料用以支持其后续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完成学习。而在正式开始前,教师应借助该环节引导学生建立对史料概念的理解,并掌握相应的史料搜集方法,如教师可选择以丘吉尔的“ 铁幕演说” 为例,教师应选取三类不同的史料,包括丘吉尔演讲的现场影像、同时期《纽约时报》对演说内容的解读以及《真理报》上斯大林的回应、现代学者的研究论文,并引导学生思考这部分史料彼此存在什么差异,最后于教师的辅助下,建立对史料类型的认识,知晓一手、二手和三手史料的区别与特点,并在后续衔接获取不同类型史料的具体方法,最后在其他课程教学中进行实践应用,以在史料搜集能力维度完成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育[1]。

二、设置史料整理环节,完善素养培育维度

史料的整理和分类是史料实证核心素养中的重要环节,在实际的历史研究学习中,研究者所获取的史料通常是形式不一、观点多元的,而通常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为保证教学效率,教师会提前将所需应用的史料进行处理,略过了对学生史料整理能力的培育,而导致史料实证核心素养形成的并不完善。为此教师应定期安排史料整理环节,由学生独立对复杂的原始史料进行归类,将核心素养培育的维度进行补全。

以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的第八单元第10 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为例,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史料,由其围绕“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像” 进行辨析。教师可选择将所准备的史料按照观点的差异分为两类,并确保形式的多样性,如可包括赞扬工业革命成果改变世界的新闻报道、讲述特定发明的纪录片、第二次工业革命前后城市面貌的对比照片等,另一部分则可包括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有关穷人生活内容的节选、匹兹堡钢铁厂的童工照片、描述伦敦环境污染的当时报道等。后续教师应将其混合后,由学生围绕探究主题来对史料进行整理,使学生能在尝试从形式、内容等方面分类整理未果后,认识到其在观点方面的差异,后续在应用史料进行历史解释时,也能主动应用辩证思维,明确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历史发展价值的同时,也知晓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2]。

三、安排史料评估活动,全面强化培育效果

学生在具备基本的史料搜集与辨析能力后,教师应将核心素养培育的重点放在史料辨析能力的培养上,学生在之前的历史课程学习中,可能对史料价值的认识是较为片面,仅认为契合主流观点、符合时代潮流与现代价值观的史料方具备研究价值,不仅影响了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育效果,亦导致后续的历史解释核心素养培育效果同样受到影响,需教师增设史料评估活动,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史料辨析习惯。

以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的第八单元第20 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为例,在讲述“ 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剧变”时,教师可聚焦” 布拉格之春“ 事件,向学生提出问题“ 若想要系统性研究这一事件,可以从哪些维度获取史料?” 在学生结合之前的史料实证素养培育内容,提出多样化的史料检索与获取方向后,教师应进一步提问:“ 苏联方面的各类记录,如苏共领导的决策、运动后的苏方会谈纪录等,是否有价值的史料?” 在此前的史料辨析中,学生可能受本课主题影响,认为苏联是一个霸权主义的负面形象,其对东欧国家改革的干涉是违背历史潮流的,因而认定其史料的观点错误不应当参考,此时则需要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认识到史料价值与其观点并不存在直接联系,在应用历史实证素养完成历史学习研究的过程中,而运用批判性思维来审视这部分史料,以保证后续在尝试进行历史解释时,自己观点具备足够的完善性与合理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教师应明确史料实证是一个多环节的核心素养,在设计具体的培育策略时,应确保不同环节史料实证素养培育的均衡,使学生能在逐步完成教学的过程中,熟悉史料的概念与类型,并能根据历史学习要求来对史料进行整理与筛选,最后明确不同史料的价值,以恰当形式进行辨析,为后续其他历史核心素养的培育打下良好基础,综合强化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红晔.史料实证素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以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为例[J].学周刊,2025,(02):82-84.

[2]周雯.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策略研究[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4,(12):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