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高职院校基层党建发展路径探究
程之睿 廖然(通讯作者)
融媒体是指融合新旧媒体优势,通过科学的手段,对其内容、技术、服务、营销等方面进行整合,从而实现“ 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 的新型媒体形态,[1]具有即时性、交互性、差异性等传播特点。在融媒体时代下,复杂多样的网络信息冲击着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意识,这使许多高职院校都认识到了融媒体这把双刃剑,既为党建工作提供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一、融媒体对高职院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影响
(一)当前高职院校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挑战
首先,思想发展多元化。当前历史虚无主义、普世价值论、新自由主义、伪马列主义、非主流意识形态等思潮通过各种方式在我国渗透,特别是借助新媒体技术加快意识形态渗透,给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带来极大的冲击。[2]它们借助融媒体加快意识形态渗透,动摇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其次,工作形式单一化。长期以来,基层党建工作主要以活动和会议形式为主,传统的教育模式与工作体系使党建工作缺乏创新与活力,影响了传播即时性,使党建工作成效大打折扣。最后,业务能力薄弱化。高职院校基层党务工作者大多身兼数职,导致党务工作者没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新媒体的相关技术,如面对出现的网络不良信息,不能及时发现和拦截,致使工作处于被动地位。
(二)融媒体给高职院校基层党建工作带来的机遇
一是拓展工作空间。融媒体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党建工作能够全方位、全天候地开展。基层党组织可以通过建立党建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即时发布党建信息,党员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获取信息,进行学习和交流。二是创新活动形式。融媒体为基层党建活动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形式,例如,利用短视频平台制作生动有趣的党建宣传视频,通过动画、音乐、故事等元素,将党的创新理论和方针政策以更加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三是增强教育实效性。融媒体的传播具有即时性、交互性等特点,基层党组织可以根据党员的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地推送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实现精准教育;党员也可以及时反馈学习心得和问题,党组织可以根据党员的反馈及时调整教育内容和方式,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二、融媒体背景下高职院校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发展途径
(一)提升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高职院校要充分认识到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将党建工作纳入学校发展的整体规划,与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同时部署和落实。学校党委要切实加强对基层党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党建工作责任制,明确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工作职责,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党建工作格局。
(二)创新党建模式,打造融媒体平台
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要综合利用各类资源,构建“ 一融二创三微” 三位一体党建发展新模式。
第一,技术融合一体化,构建全新传播体系。以新媒体作为联结党建部门、地区、师生等利益相关部门的网络化社会信息传播中枢,构建开放、系统、共享的媒体矩阵联盟。例如,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通过整合资源,打造集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号、视频号等为一体的融媒体党建平台;通过融媒体平台及时发布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方针政策、党建工作动态等信息,提升平台活跃度;通过增加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内容,提升平台吸引力,使党的历史故事、优秀党员事迹等,以生动形象的方式传播出去;
第二,“ 党建 +′′ 育人双创新,搭建全新育人体系。在“ 党建 + 人才培养” 模式中,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要主动牵头,将专业课程与红色资源深度融合,比如开展“ 红色经典研读” 党支部共建活动,让学生在经典著作中汲取精神力量。同时,建立党员导师制,每位党员教师对接 3-5 名学生,从学业规划、职业发展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指导,形成 “ 思想引领 ⋅+ 能力培养” 的双驱动模式。在“ 党建 + 思政教育” 模式中,通过打造“ 行走的思政课” ,使学生党员走进革命老区、田野乡村开展实践研学,在亲身经历中感受时代发展、理解国家政策,回到学校后将所思所感与同学们进行主题分享,使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党建工作与育人目标的同频共振。
第三,“ 微党建” 打造三抓手,创建全新工作体系。通过微课堂、微活动、微服务,使党建工作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创新发展形式,提高工作效率。以“ 微课堂” 打破学习壁垒。例如,利用短视频平台推出“ 一分钟微党课” ,内容涵盖党章要点、党史小故事、政策解读等,让党员利用碎片时间及时学习;以“ 微活动” 打破空间限制。例如,通过开展线上主题党日活动、云端组织生活会等,解决党员教师在寒暑假期间不能及时统一参加活动的问题。以“ 微服务” 延伸党建触角。例如,搭建线上意见反馈平台,成立党员志愿服务微团队,专门负责平台的反馈和跟进,使党建工作渗透到日常点滴,既提升了工作效率,又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工作能力
加强高职院校基层党建工作队伍建设,选拔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熟悉新媒体技术的党员干部充实到党建工作队伍中来。加大对党务工作者的培训力度,提升新媒体的应用能力,有效利用微博、短视频等平台,提升党建工作和思政教育的影响力。[3]鼓励党务工作者开展党建工作研究,探索融媒体时代党建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模式。建立健全党建工作队伍的激励机制,对工作表现突出的党务工作者给予表彰和奖励,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完善工作机制,强化考核评价
建立健全融媒体时代高职院校基层党建工作机制,包括信息发布审核机制、互动交流机制、安全保障机制等。完善党建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将融媒体应用情况纳入考核指标体系,注重考核党建工作的实际效果和质量。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标准,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工作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三、结论
融媒体时代为高职院校基层党建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通过提升思想认识、创新党建模式、加强队伍建设、完善工作机制等创新发展途径,充分发挥融媒体的优势,提升党建工作质量和水平。在未来的发展中,高职院校要不断探索和实践,持续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模式,推动高职院校实现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融媒体》,《百度百科》;
2.李传兵,陆巧玲.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党建工作创新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10):49-51;
3.刘栋.基于融媒体的高校党建和思政教育发展策略[J]党建政工2024(1):136-138
作者:程之睿,女,汉族,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籍贯:辽宁省瓦房店市,讲师,硕士学位 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辽宁省营口市鲅鱼圈区熊岳镇115009;
通讯作者:廖然,女,汉族,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课题项目:
1.课题编号:2024DJKT-Q001,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2024年度党建研究课题;融媒体时代高职院校基层党建发展路径探究(青年课题)
2.课题编号:LNNZYSZ20252B,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2025年度“思政研究”专项课题;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升思政引领力的路径研究
3.课题编号:2024DJKT-Y013,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2024年度党建研究课题;高校大学生入党动机现状及对策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