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美术课程实施策略

作者

张曦曼

宁夏青铜峡市第一幼儿园 751600

引言: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作为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门类,其与游戏同具有趣味、自由、创造等特质。因此,以游戏为载体组织美术教育,有利于唤醒幼儿参与美术创造的兴趣,为幼儿提供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减轻幼儿在参与艺术实践中的心理压力,助推幼儿在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过程中,还能够推进其社会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这对幼儿的全面发展极具价值。

一、创设融合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教育活动生效的一个前提是幼儿对教育内容感兴趣,乐于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来。美术虽然为幼儿提供了一个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表现自我想法的有利工具,但是在涉及难度较大的美术知识学习时,幼儿仍然会产生兴趣的流失,继而逐步退出美术教育活动。为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教师要善于利用游戏去创设融合趣味性与教育性的情境,以求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使其主动投入到美术探究的实践中去。

例如,在自然教育视角下,幼儿园的美术教育活动需要带领幼儿参与到亲自然的活动中,认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在此背景下,为让幼儿自觉参与到游戏活动中来,成为美术知识的主动探索者与收获者,教师就需在开展之前创设有趣的游戏情境。如,大自然中有许多不同形态、颜色的树叶,为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欣赏树叶,并能够通过勾勒线条、填涂颜色等方式掌握美术创作技能,教师就可以创设“ 连连看” 的游戏情境。即从一块游戏面板中挑选至少三个颜色、形态完全一致的树叶进行“ 消除” 。这一情境能够快速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为学生积累从颜色、形态两个角度认识审美对象的有效经验,顺势引出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

二、投放游戏材料,丰富美术体验

丰富的游戏材料是促使游戏顺利进行的一个必要条件。以游戏化教学理念组织美术课堂活动,教师需要从美术教育特色入手,为幼儿投放更多具有艺术价值、审美价值与趣味价值的游戏材料,进一步丰富幼儿的审美体验,并在此过程中形成利用生活中简易材料进行艺术实践的主动意识。

例如,多样化的游戏材料可以是传统的画笔、颜料、纸张、废旧物品等,也可以是自然材料、自制学具等。通过这些材料的投放,能够为幼儿的艺术探索提供“ 脚手架” ,为他们的思维提供跳板,帮助他们在探索不同材料在不同游戏场景下的不同用法过程中,帮助幼儿收获新的创作可能,积累宝贵的创作经验,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幼儿的艺术创造能力。如,教师可以围绕既定的主题来投放相关材料,并尽可能地组织游戏活动来指导幼儿去创意应用这些材料。比方说,围绕“ 共建美好社区” 这一游戏主题,教师可以投放积木、水彩笔等材料,引导幼儿使用积木建造成房子的形状,并用彩笔来涂上相应的颜色。

三、坚持儿童视角,强化创意实践

课程游戏化建设的初衷即顺应幼儿的年龄发展特点,让幼儿能够以适合自己的方式去获取丰富的美术知识,在此过程中形成扎实的美术知识基础与艺术创造技能。因此,在美术游戏活动中,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幼儿提供具身实践的机会,通过儿童视角出发的创意实践活动来促进幼儿对美术知识的内化,加速幼儿的发展。

比如,植物拓染是重要的非遗文化,也是幼儿们比较感兴趣的艺术活动,且极具趣味性。因此,教师可以设计植入拓染比赛,通过引入竞争机制来让幼儿参与比赛,精心挑选植物,并积极将选定的植物泡水、擦干、锤烂等等。在每一环节,教师都可以评选出此环节的“ 创意之星” “ 优秀之星” ,以发挥对幼儿的激励作用。在这样的艺术创作活动中,不仅选择了幼儿比较感兴趣的艺术形式,还立足幼儿竞争意识较强的年龄特点引入了比赛游戏机制,由此每一位幼儿都能够积极、认真地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成自己的作品,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展开游戏分析,提升审美素养

评价是幼儿园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幼儿成长的一个关键力量。基于课程游戏化的特点,在美术游戏中引入适当的评价形式,以丰富的评价主体、延展的评价内容去提升评价的真实性,让评价催生幼儿的学习动力,为他们营造一个积极、开放、包容的美育环境,进而推动美育健康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举例来说,以游戏形式组织的美术教育活动多数时候是让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因此十分适合引入学生互评的评价模式。例如,在游戏之前,教师从美术教学的角度出发,提炼评价要素,设定评价标准,整理成评价量表的形式,让幼儿在合作的过程中基于自己同伴的表现来进行相互评价。此外,在量表中,还可以结合游戏化教学的基本思路引入“ 团结协作能力” 。同时,评价量表的设计还需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尽可能地凸显趣味形式。如,评分的形式以五角星总数来实现。在评分结束后,组织共享会,让幼儿们相互说一说对彼此的印象,以让幼儿学会倾听他人、表达自己,在思维的交流碰撞中形成对美术的创造性理解,顺利解决当下美术教学活动实践中幼儿对美术知识理解困难、转化应用困难等现实问题,提升幼儿的艺术表现能力。

结语

总之,课程游戏化是符合幼儿身心特点的一种有效方式,能够将比较抽象、复杂的美术理论知识转化为幼儿所能理解的形式,有效提升其审美能力与创造力。因此,未来教师应继续探索课程游戏化理念下幼儿园美术课程模式的实施路径,让每一位幼儿都尽可能地在充满趣味与创意的教育环境中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闫予欣.幼儿园中班幼儿美术活动游戏化的实践研究[N].山西科技报,2024-12-06(A06).

[2]徐娇,夏瑜.“ 课程游戏化” 背景下幼儿园美术课程实施策略[J].智 力,2024,(32):104-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