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国企党建在人才队伍建设中的作用与挑战

作者

夏畅

中电(山东)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 250100

一、 引言

国有企业承担着服务国家战略与推动经济发展的双重使命,人才资源是支撑其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党组织通过政治引领确保人才发展方向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依托思想建设塑造企业文化认同,借助组织机制优化人才选用育留体系,运用监督激励保障人才队伍活力。探索党建与人才建设的深度协同机制,既是巩固党的执政根基的内在要求,也是激活国企创新动能的关键举措。本文系统解析二者互促逻辑,聚焦融合难点,提出适配新时代发展需要的实践对策。

二、 国企党建在人才队伍建设中的作用(七) 政治引领作用

国企党组织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穿于人才标准制定过程,明确选拔任用过程中政治素养的核心地位。人才发展始终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定位, 党的理论教育融入日常培 形成具有国企特色的人才价值导向。干部人才在重大决策执行前接受政治能力 该机制促进国有 中央部署保持高度统一。政治引领作用的实现路径依赖于制度化安排而非口号化宣贯,真正塑造出既懂业务又讲政治的复合型人才梯队[1]。

(八) 思想凝聚作用

党建活动深度嵌入企业文化构建,红色基因传承转化为团队协作的精神纽带。主题学习教育打破部门壁垒,非正式沟通平台促进跨专业人才的知识共享。党的优良传统通过工匠精神培育具象化,消除人才对意识形态教育的距离感。基层党组织定期组织的谈心谈话机制,让不同层级员工在平等对话中建立信任,思想认同自然转化为发展合力。这种润物无声的文化渗透使人才对企业使命产生深度共鸣。

(九) 组织保障作用

党组织参与人才政策顶层设计,干部选拔采用政治素质与专业能力双重考核模型。职业发展通道设置党务与业务双向流通机制,关键岗位实行政治审查前置程序。 人才培养体系纳入党的理论研修模块,实践锻炼环节增加基层党务轮岗经历,使后备干部在重大项目担当中同步提升政治判断力。人才结构优化过程突出党组织把关定向功能,避免出现重业务轻政治的选拔偏差。

(十) 监督激励作用

党风廉政建设要求细化为人才行为规范清单,日常监督突出"八小时外"政治表现考察。多元激励载体将党建考核与绩效奖励挂钩,优秀党员评 。容错纠错机制保护改革型人才创新积极性,民主评议制度倒逼领导干部强化担当意识。党组织的纪律约束与价值引导形成互补,既划定行为红线又激活内生动力。持续完善的监督激励生态促进人才实现政治素养与职业发展的同步提升。

三、 国企党建在人才队伍建设中面临的挑战(一)党建与人才队伍建设融合不够深入

部分国有企业在专业技术人才评价体系中关于政治素养的量化方式有待探索,基层党组织对业务骨干的培养建议未能有效转化为人事决策依据。传统党课教育内容与人才能力提升需求契合度不足,意识形态培养与职业技能培训存在资源分散现象。青年技术人才参与党建活动的激励机制缺位,跨部门人才交流项目中党组织功能发挥空间有待拓展。

(二)党建工作对人才吸引力不足

当前党建活动载体创新滞后于新生代员工偏好,理论宣贯形式单一难以激发高层次人才参与热情[2]。青年群体普遍存在的职业发展焦虑未能与 系形成有效对接,个性化成长路径设计缺乏党组织深度参与。数字技术的普及改变了信息接收习惯,传统会议式学习模式对科研技术人才的适应性明显减弱。部分海外归国人才对国内政治话语体系理解存在文化隔阂,现有教育方式在跨文化沟通层面的针对性解决方案较为匮乏。

(三)党建工作者能力素质有待提高

专职党务干部队伍中具备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运营复合背景的比例较低,对业务部门人才发展痛点的认知存在专业壁垒。面对多元价值观念交织的新态势, 部分工作者开展思想引导的方法库更新缓慢。事务性工作挤占专业研究时间的情况普遍存在,对行业人才流动规 律及激励理论的掌握深度影响工作实效。创新意识不足导致党建项目设计惯性延续传统模板,智能化工具在人才数据分析中的应用尚处初级阶段。

(四)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

市场化机构高弹性薪酬体系对核心人才的虹吸效应持续增强,国企党建传统的精神激励优势面临物质回报差距的现实考验。信息技术裂变式发展推动知识更新周期加速,党组 训体系在前沿领域课程开发上存在响应延迟。全球产业链重构背景下跨界人才竞争白热化,具有国际 的复合型人才引进过程中党组织把关作用面临新课题。

四、 应对国企党建在人才队伍建设中挑战的策[10]加强党建与人才队伍建设的深度融合

将人才发展规划纳入党组织年度重点任务清单。政治素养考核指标融入专业技术职称评定体系,业务骨干培养方案增加党性实践模块设计。党建经费预算划拨比例支持跨部门人才轮岗项目,青年科技人才参与重大党建课题研究计入绩效考核。基层组织生活内容嵌入业务流程案例分析,主题党日联动技术攻关小组开展问题研讨。

[11]增强党建工作对人才的吸引力

开发沉浸式党建教育数字化平台,整合行业前沿技术与红色资源构建虚拟学习场景。为高层次人才定制政治导师计划,匹配同领域资深党员担任职业发展与思想成长双导师。青年骨干职业规划增设党建管理晋升通道,核心技术岗位竞聘条件融入党员优先条款。主题实践活动嫁接行业峰会与技术沙龙,将政策解读转化为产业链创新研讨会。

[12]提升党建工作者的能力素质

开设党务干部与业务管理人才双向挂职计划,系统性轮岗覆盖生产研发核心部门。党校课程增设人力资本管理模块,案例教学聚焦科技型企业人才流失解决方案。建立党建创新项目孵化基金,奖励运用大数据分析人才思想动态的实践探索。将党务工作者纳入企业战略研讨核心圈,定期组织与人力资源专家跨界工作坊。

[13]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创新党建工作

构建市场化人才引进联合审查机制,董事会增设党组织代表席位。前沿技术领域培训引入党课学分制度,开放人工智能等专业慕课认证转换通道。灵活用工群体党员管理探索项目制党组织模式,契约型专家纳入特邀党建指导员联系范围。党建信息系统对接行业人才数据库,动态监测关键岗位人员政治表现与发展需求[3]。

结语

国有企业需深度激活党建工作在人才战略中的引领效能,重点破解党建与业务协同不足的结构性矛盾。将政治标准融入人才选拔全流程,构建价值观塑造与职业发展并重的培养体系。着力创新党建载体,开发符合新生代特质的数字化教育场景,强化红色基因与职业精神的融合渗透。加强党务工作者复合能力培育,通过考核激励激发其创新动能。积极运用大数据技术优化人才需求研判与培养路径设计,推动监督机制从合规管控向价值引导转型。核心在于构建党建引领下的人才生态长效机制,驱动国有企业实现政治优势与现代治理能力的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文晓娟.国企党建在人才队伍建设中的作用与挑战[J].中外企业文化,2024,(05):144-146.

[2]陈明.国企党建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与突破策略[J].中外企业文化,2025,(01):198-200.

[3]岳梅.国企党建带领青年人才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21,42(09):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