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重庆市璧山区农业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基地项目-2号楼(结构鉴定)

作者

晏新

重庆正诚标研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身份证:500106198601201616

一、工程概况

重庆市璧山区农业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基地项目-2 号楼位于璧山区璧青路与华龙支路交汇处,为地下1 层、地上3 层框架结构建筑。该建筑基础形式为桩基础,主要承重构件为混凝土柱、梁,填充墙体采用 200mm 厚烧结页岩空心砖与水泥砂浆砌筑,楼面为钢筋混凝土现浇板,板厚根据功能区域分别为80mm、100mm 和120mm。建筑一层层高5.4m,二、三层层高均为 5.0m,屋面坡顶标高分别为 22.5m 和 26.9m。房屋原设计功能为 KTV用途,目前处于空置状态。建筑总面积为8646.09 平方米,其中地下面积约127.02 平方米,地上面积约8337.07平方米。建筑建于2015 年,其现状结构整体保持完整,未见明显结构性损伤。建筑场地地质条件稳定,周边无相邻地下工程施工影响,环境因素对结构的影响较小。该建筑作为培训基地使用,其使用荷载和功能要求均需符合相关规范规定。建筑结构形式为规则框架结构,平面布置合理,竖向刚度分布均匀。基础采用桩基础形式,能够有效传递上部结构荷载至地基土层。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钢筋采用 HRB400 级,材料性能符合当时设计规范要求。建筑在使用过程中未经历重大灾害或事故,结构整体保持完好状态。

二、鉴定目的、内容及依据

(一)鉴定目的

本次鉴定旨在全面评估房屋现状结构安全性及整体抗震性能,为后续使用、维护或改造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系统的现场检测、资料核查与结构分 前安全状 能力,确保其符合国家现行规范要求。鉴定工作重点关注结构承载能力、 ,为房屋的安全使用提供技术保障。同时,鉴定结果可为房屋的后续管理、 可能的功能改造提供决策依据。鉴定工作还旨在识别潜在的结构安全隐患,提出针对性的处理建议,防止病害进一步发展。通过对结构材 的检测和分析,评估结构耐久性能,为房屋的长期使用提供技术支持。

(二)鉴定内容

鉴定内容包括地基基础现状调查、上部承重结构检测、围护系统检查、结构材料性能测试、结构位移与变形测量以及抗震措施核查。地基基础调查重点检查基础沉降、倾斜及周边土体稳定性;上部结构检测包括混凝土构件截面尺寸、钢筋配置、抗压强度等参数测量;围护系统检查包括外墙、屋面等部位的现状评估。材料性能测试涵盖混凝土强度、钢筋力学性能等指标;结构位移测量包括层间位移和整体倾斜监测;抗震措施核查包括结构体系、构造措施、连接节点等方面的评估。所有检测工作均按照规范要求的抽样方法和检测频率进行,确保数据的代表性和可靠性。检测过程中采用先进的仪器设备,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三)鉴定依据

鉴定工作严格依据《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 50292-2015)、《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 50023-2009)、《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 50 考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还考虑了重庆市地方标准《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 定标准均采用最新版本规范,确保鉴定结果的科学性和权威性。检测过 和测试方法,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可比性。

三、现场检测与数据分析

(一)地基基础检测

现场调查表明,建筑场地地质条件稳定,未出现地面下陷、地表开裂等不良地质现象。基础周边无相邻地下工程施工影响,土体保持完整状态。通过精密仪器测量,基础未发现明显不均匀沉降,最大沉降差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内。上部结构无因地基变形引起的倾斜、扭曲或裂缝等现象。采用全站仪对建筑整体倾斜进行测量,各测点倾斜值均小于规范限值。基础构件外观检查未见开裂、腐蚀或损伤情况。地基基础工作状态稳定,承载力满足使用要求。根据长期监测数据,地基沉降已趋于稳定,未来变形发展可控。

(二)上部承重结构检测

对混凝土构件截面尺寸进行抽样检测,共99 个样本。检测结果显示,构件截面尺寸偏差均在规范允许范围内,最大正偏差+8mm,最大负偏差-6mm。钢筋配置检测表明,主筋数量与设计一致,箍筋间距实测值在规范允许范围内波动。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采用回弹法,共 99 个测点。强度推定值最小为29.7MPa,最大为 48.5MPa,均满足C30 设计强度要求。外观检查发现一层柱 7/C 和 8/C 柱底存在混凝土骨料外露、露筋锈蚀现象,损伤程度评定为c_u 级。其余构件连接正常,未见结构性裂缝或变形。

(三)结构位移与使用环境调查

采用高精度全站仪对房屋层间侧向位移进行测量,共设置16 个测点。测量结果显示,各测点位移值均小于规范规定的H/150 限值,最大位移量为16.6mm。结构整体刚度分布均匀,无明显薄弱层或扭转效应。使用环境调查显示,建筑处于一般大气环境,无腐蚀性介质影响。环境温度、湿度变化在正常范围内,无极端气象条件影响。地质环境稳定,无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险。建筑周边无振动源或爆炸冲击风险,使用环境条件良好。

四、结构安全性与抗震性能评定

(一)结构安全性评级

依据 GB 50292-2015 标准,采用分层评级方法对结构安全性进行评定。构件层次评级中,一层 2 根柱因局部损伤评为c_u 级,其余构件均评为b_u 级。地基基础子单元工作状态稳定,评为 B_u 级。上部承重结构子单元整体性能良好,评为B_u 级。围护系统承重部分构造合理,连接可靠,评为B_u 级。综合各子单元评定结果,鉴定单元安全性等级确定为 B_su 级。该评级结果表明房屋主体结构安全性基本满足正常使用要求,仅需对局部损伤进行修复处理。

(二)抗震措施核查

按照 C 类建筑、6 度抗震设防要求,对房屋抗震措施进行全面核查。结构体系布置合理,传力路径明确。梁柱节点构造符合规范要求,箍筋加密区设置正确。填充墙与主体结构连接可靠,拉结筋设置符合规范规定。抗震验算结果表明,结构轴压比最大值为0.65,小于规范限值0.85。构件配筋率满足抗震设计要求,薄弱部位设置了适当的加强措施。综合抗震能力评定为满足6 度设防要求,仅填充墙材料强度略低于现行标准,但不影响整体抗震性能。

(三)结构分析验证

采用PKPM 软件建立结构分析模型,进行承载力与抗震性能验算。分析时考虑实际检测得到的材料强度和构件尺寸,荷载取值严格按照规范规定。计算结果表明,在不考虑现有损伤的情况下,结构承载力满足正常使用要求。抗震分析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结构周期、位移等参数均在合理范围内。地基基础验算表明,桩基承载力满足要求,沉降计算值小于允许值。分析结果与现场检测数据吻合,验证了结构的安全可靠性。

五、结论与建议

重庆市璧山区农业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基地项目-2 号楼经过全面检测与评定,主体结构安全性等级为B_su级,表明结构安全性基本满足正常使用要求。抗震性能评定结果表明,房屋综合抗震能力满足6 度设防区丙类建筑的要求。结构整体工作状态良好,地基基础稳定,主要承重构件工作正常。建议对一层柱 7/C 和8/C 露筋锈蚀构件进行加固处理,采用专业加固方案恢复其承载能力和耐久性。对8-10/G-H 区域地下积水问题采取有效的排水措施,防止混凝土构件长期受水浸泡。7-12/F-H 区域回填土下陷应及时处理,修复受损的混凝土地面。后续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控制使用荷载,禁止未经专业技术论证的结构改造。建议建立定期检查制度,重点关注损伤部位的发展情况。所有维修加固工作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实施,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