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护理中健康宣传教育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李金琼
海南省儋州市西部中心医院 海南儋州 571700
引言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临床症状,主要是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清内胆红素水平升高所致,表现为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如果血清胆红素水平过高,可能会对新生儿的神经系统造成损害,影响生长发育[1]。临床护理在新生儿黄疸的治疗和康复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而健康宣传教育是作为护理工作的重要部分,能有效提高家长对新生儿黄疸的认知水平和护理能力,更好地配合治疗。本研究旨在分析健康宣传教育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24 年 5 月-2025 年 5 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 156 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78 例。对照组中,男 42 例,女 36 例;日龄 2-25 天,平均日龄(12.3± 3.5)天;出生体重 2500⋅4000g ,平均出生体重 (3250.5±320.8)g 。观察组中,男 43 例,女 35例;日龄 2-26 天,平均日龄( 12.5±3.6 )天;出生体重 2550-3950g ,平均出生体重 (3260.2±315.5)g 。两组患儿在性别、日龄、出生体重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符合新生儿黄疸的诊断标准;日龄在 1-28 天;患儿家长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肝、肾等脏器疾病;存在先天性胆道畸形等器质性疾病;存在神经系统疾病或精神障碍。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具体内容包括: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皮肤黄染情况及精神状态;定期监测血清胆红素水平;指导家长进行合理喂养,保证新生儿充足的奶量摄入;保持新生儿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健康宣传教育,具体内容为:(1)疾病知识宣传:通过发放宣传手册、一对一讲解等方式,向家长介绍新生儿黄疸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知识,提高家长对疾病的认知水平。(2)疾护理技能指导:指导家长正确的喂养方法,包括母乳喂养的姿势、频率及奶量判断等;教授家长如何观察新生儿皮肤黄染的变化、大小便情况及精神状态;示范新生儿抚触、晒太阳等辅助退黄的方法,并告知注意事项[2]。(3)疾心理疏导:新生儿黄疸可能会引起家长的焦虑和担忧,护理人员应及时与家长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缓解其不良情绪。(4)疾出院指导:出院前,向家长详细介绍新生儿的出院后的护理要点,包括喂养、皮肤护理、黄疸观察等;告知家长定期带新生儿回院复查血清胆红素水平的重要性及复查时间。
1.3 观察指标
(1)黄疸消退时间:记录两组患儿从出现黄疸到黄疸完全消退的时间。
(2)血清胆红素水平:分别于护理前和护理7 天后采集两组患儿的静脉血,检测血清胆红素水平。
(3)不良反应发生率:记录两组患儿在护理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如发热、腹泻、皮疹等,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 s)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采用 X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表1 两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比较(d, ± s)
表2 两组患儿家长满意度比较 [n(%)]

22 两组患儿护理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护理 7 天后,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 2
表1 两组患儿护理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

2.3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²=4.000 , P<0.05 )。见表 3。
表3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n(%)]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问题,若处理不当可能会对新生儿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临床护理工作对于新生儿黄疸的消退和预后极其重要。健康宣传教育作为一种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通过提高家长的认知水平和护理能力,促进新生儿黄疸的康复[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血清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这表明健康宣传教育可有效促进新生儿黄疸的消退,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分析其原因,健康宣传教育使家长更加了解新生儿黄疸的相关知识和护理要点,能够更好地配合护理人员进行喂养、皮肤护理等工作,保证新生儿充足的营养摄入和良好的生活环境,从而促进胆红素的代谢和排出。同时,家长掌握了正确的观察方法,能够及时发现黄疸的变化,并及时告知医护人员,便于及时调整治疗和护理方案。在安全性方面,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这可能是因为健康宣传教育使家长掌握了正确的护理方法,减少了因护理不当引起的不良反应。例如,家长了解了正确的喂养方法,避免了因喂养不当导致的腹泻等问题;掌握了晒太阳的正确方法和注意事项,减少了因晒太阳不当引起的皮肤损伤等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应用健康宣传教育可有效促进黄疸消退,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提高家长满意度,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4 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 156 例新生儿黄疸患儿的护理观察,表明了健康宣传教育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显著应用效果和较高安全性。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健康宣传教育,能够缩短患儿黄疸消退时间,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同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健康宣传教育可作为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重要干预措施,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以促进新生儿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杨杨.健康教育护理在小儿黄疸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23,39(14):100-102.
[2]田文莉. 健康宣传教育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2,37(11):62-65.
[3] 张丽,李娜。健康宣教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 (5):132-133.
[4] 刘艳,王静。新生儿黄疸护理中应用健康宣传教育的效果分析 [J]. 中国妇幼保健,2019,34 (12):2776-2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