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小学美术学科教学

作者

于慕荣

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铁北二路小学校 130000

引言:在基础教育阶段,教师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对小学美术学科施以引导性干预,不仅能够从学生认知规律出发优化教学策略,还能在动态交互中调节学生情绪,形成更具包容度的视觉表达体系。一方面,当算法识别能力嵌入课堂反馈机制,学习成果经由技术系统的多维评价模型被实时解析,教师所掌握的课堂全貌将更准确、更具体,由此所引出的细致化教学调整无需延迟进行;另一方面,在多重感知参与的环境中,学生的创意思维与形式感知能力会同步获得激发,进而促使教学行为贴合生成性学习目标的同时保障了艺术课程中的多样性表达诉求得以回应,这也为小学美术教学打开了具有技术深度与学科弹性的融合探索路径。

一、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优化教学设计,提升课堂效率

人工智能技术为小学美术教学设计的系统性优化提供了精准支持,进而显著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整体效能。由人工智能辅助完成的教学资源检索与整合工作,将教师从繁琐的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使其得以将精力聚焦于教学核心环节的深度打磨,最终实现教学流程的精益求精与时间价值的最大化。例如,在“ 欢快流畅的线” 这一课教学前,教师可以先明确一年级学生对线条的理解还停留在“ 形状” 层面,因此教学设计应围绕“ 线条的情绪表达” 逐步展开,基于这一点,教师可以借助图像辅助工具准备多组动态线条示意图,帮助学生建立线条与情感的初步联系,如借助流动感、方向感的变化,引导学生从“ 看懂” 到“ 画出” 。为了让学生更快进入状态,课前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绘画习惯和节奏,设置不同层次的线条模仿练习任务并整合进课堂流程中,这样能有效避免教学中出现“ 画不出来”或“ 画得太简单” 的问题。设计完成后,教师可以根据任务的层次调整教学节奏,从观察示范到模仿练习再到自由创作,教学效率得以提升的同时,学生的体验也会变得更顺畅自然。

二、借助人工智能技术丰富课堂互动,激发学生创造力

人工智能技术重塑了传统美术课堂的互动模式,为学生创造力的深度激发构建了全新的情境与媒介,这种人机协同的创作方式打破了固有的思维定式,鼓励学生进行更大胆的艺术实验;而在这种新颖的互动体验中,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欲也被有效点燃,其艺术想象和个性化表达的潜能则得到了充分释放。例如,在引导学生进行“ 我给瓶子穿“ 新衣” ” 一课的创作时,教师面对的首要问题是:如何让学生从简单的“ 装饰” 转变为带有想象的“ 设计” ,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语言和表达能力有限,教师可以先通过 ai 生图功能展示不同的“ 瓶子角色” ,并抛出互动式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比如“ 如果这个瓶子能动,它会做什么” 。当学生产生初步构思后,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尝试在图纸上为瓶子添加表情、动作或服饰细节,帮助他们从“ 模仿” 逐步过渡到“ 表达” 。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再组织学生互相交流设计意图,根据彼此的反馈再进行小幅调整,逐渐形成完整的创作思路,推动学生不断修正自己的想法,最终让学生们真正意识到:原来创造力也可以被“ 画” 出来。

三、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拓展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人工智能技术驱动了小学美术教学评价从单一结果导向朝向综合过程性分析的深刻变革,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数据支撑,教师基于这些客观的量化与质性分析,也能够对学生的艺术素养进行更为精准的画像,进而实施更具针对性的个性化指导,并且这种评价范式的革新也确保了对每位学生成长轨迹的尊重。例如,在开展“ 画一画我们的学校” 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围绕“ 学校中学生最喜欢的地方” 进行小组讨论,并使用会议软件识别记录他们的发言内容,系统会自动将音频转录为文字,并提取其中的关键词,如“ 阳光操场” “ 安静图书馆” “ 热闹食堂” 等,再由教师依据这些关键词整理出本班学生的表现性表达倾向,用作建立本节课评价标准的基础参考,让学生的前期表达真正参与到评价体系的构建中。基于这些关键词,教师还可以制作一个简单的评价型智能体,在学生绘画过程中自动识别画面元素并给出实时反馈,如当检测到学生作品没有体现出曾经在发言中提到的场景时,系统便会以弹窗或语音形式提醒:“ 你曾提到图书馆是你最喜欢的地方,你还想加入它吗?” 这样一来,评价既引导了学生不断回看自己的表达,也帮助了教师更加准确地判断学生是否真实表达了自己最初的情感和构思,进而形成的作品评价也就更加贴近学生的思维过程与发展轨迹。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凭借人工智能的辅助去精心设计个性化学习体验,这种独特的实践将学生从单纯的技能模仿中解放出来,这时学生的美学认知深度亦将因计算思维的介入而得到显著拓展,一种面向未来的综合创新素养便在艺术课堂中悄然孕育。

参考文献

[1]王广宇.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小学美术学科教学[J].美术教育研究,2025,(07):176-179.

[2]黄家安.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小学美术学科教学的路径探索[N].少年智力开发报,2025-04-28(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