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物联网技术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与发展

作者

阮文畅 彭浩展

河南工学院 河南省新乡市 453003

一、引言

目前,物联网技术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虽已涉及智能家居、工业设备等领域,但在技术整合深度、设计标准化及用户隐私保护等方面仍存在不足。深入研究物联网技术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路径与发展方向,不仅能丰富产品设计理论体系,还能为企业提升产品竞争力、推动行业创新发展提供实践指导,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二、物联网技术在产品设计中的核心应用

感知层作为物联网技术与物理产品的连接核心,其技术应用直接决定产品设计的智能化基础。在产品设计中,通过集成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振动传感器等),可实现对产品运行状态、环境参数及用户使用行为的实时监测。例如,在家电产品设计中,温度传感器能实时采集设备内部温度数据,避免因温度过高导致的设备故障;在可穿戴设备设计中,生物传感器可监测用户心率、血压等生理指标,为产品功能优化提供数据支撑。与传统产品设计相比,感知层技术的融入使产品从 “ 被动使用”转向 “ 主动感知” ,设计重点也从单一功能实现转向多维度数据采集与状态反馈,确保产品在使用过程中能及时响应异常情况,提升产品可靠性与安全性。同时,感知层技术的微型化发展,如 MEMS(微机电系统)传感器的应用,有效解决了传统传感器体积大、功耗高的问题,为产品小型化、轻量化设计提供可能,满足用户对产品便携性的需求。

三、物联网技术驱动下产品设计的发展趋势

3.1 设计理念向 “ 全生命周期设计” 转变

传统产品设计多关注产品的研发与生产阶段,而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使产品设计理念逐渐向 “ 全生命周期设计” 转变,涵盖产品的研发、生产、使用、维护及回收等各个阶段。在产品研发阶段,通过物联网技术采集同类产品的使用数据与故障信息,可优化产品设计方案,减少设计缺陷;在生产阶段,物联网技术可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监控,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在使用阶段,产品通过数据反馈实现功能优化与故障预警;在维护阶段,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远程诊断功能可降低维护成本,提高维护效率;在回收阶段,通过物联网技术对产品材质与使用状态的记录,可实现资源的高效回收与再利用。全生命周期设计理念的形成,使产品设计不再局限于单一环节,而是从整体角度提升产品的经济性、环保性与可持续性,符合当前绿色发展与循环经济的要求。

3.2 设计流程向 “ 协同化、数字化” 升级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推动产品设计流程从传统的线性流程向协同化、数字化流程升级。在传统设计流程中,设计、生产、测试等环节相对独立,信息传递效率低,易出现设计与实际需求脱节的问题。而在物联网技术支持下,通过数字化设计平台(如 CAD、CAE 等)与物联网数据的整合,可实现设计团队内部、设计团队与生产部门、设计团队与用户之间的实时协同。例如,设计团队可通过数字化平台实时获取生产部门的工艺数据,优化设计方案以适应生产需求;同时,通过物联网技术采集用户反馈数据,及时调整设计方向。

3.3 设计评价体系向 “ 多维度、动态化” 完善

传统产品设计评价体系多以产品功能、性能、外观等静态指标为核心,难以全面反映产品的智能化水平与用户体验。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使产品设计评价体系逐渐向多维度、动态化方向完善,评价指标涵盖产品的智能化功能、数据交互能力、用户体验、安全性及可持续性等方面。在智能化功能评价方面,通过监测产品的自主决策能力、智能响应速度等指标,判断产品智能功能的实用性;在数据交互能力评价方面,从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实时性与安全性等角度进行评估;在用户体验评价方面,结合用户使用数据与反馈信息,分析产品操作便捷性、功能适配性等;在可持续性评价方面,考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能耗、资源消耗与回收利用率。

四、物联网技术在产品设计应用中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思路

4.1 技术融合难度大,需构建标准化技术体系

当前,物联网技术涵盖感知、网络、应用等多个层面,不同技术之间的兼容性与整合性仍存在问题,给产品设计带来挑战。例如,不同品牌的传感器通信协议不统一,导致在产品设计中难以实现传感器的灵活替换与协同工作;网络传输技术的多样性也使产品设计需针对不同场景选择不同传输方式,增加设计复杂度。为解决这一问题,需构建物联网技术在产品设计中的标准化技术体系。一方面,行业应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如传感器接口标准、数据传输协议标准等,确保不同技术之间的兼容性;另一方面,企业在产品设计中可采用模块化设计理念,将感知、网络、应用等技术模块进行标准化设计,实现技术模块的灵活组合与替换,降低技术融合难度,提高产品设计效率。

4.2 数据安全风险高,需加强安全设计与管理

物联网技术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涉及大量用户数据与产品运行数据的采集、传输与存储,数据安全风险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例如,产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可能被黑客攻击窃取,用户隐私信息可能泄露;产品因数据安全漏洞可能被恶意控制,引发安全事故。为应对数据安全挑战,在产品设计阶段需加强安全设计与管理。首先,在技术层面,采用加密传输、身份认证、访问控制等安全技术,确保数据采集、传输与存储过程的安全性;其次,在设计流程中融入安全测试环节,通过模拟攻击、漏洞扫描等方式,提前发现产品数据安全隐患;最后,建立完善的数据安全管理制度,规范数据的使用与管理,明确数据安全责任,保障用户数据权益。

4.3 设计成本增加,需优化成本控制策略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需在产品设计中集成传感器、通信模块、智能处理芯片等硬件设备,同时投入资金进行软件开发与数据处理,导致产品设计成本显著增加,尤其对中小企业而言,成本压力较大。为优化成本控制,企业可从多方面采取措施。一方面,加强与物联网技术供应商的合作,通过批量采购降低硬件成本;另一方面,在产品设计中注重技术的性价比,根据产品定位选择适配的物联网技术,避免过度技术投入。

五、结束语

随着物联网技术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深度融合,产品设计将朝着更智能、更个性化、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进一步满足用户多元化需求与行业创新发展要求。企业与研究机构应持续加强对物联网技术在产品设计中应用的研究与实践,不断突破技术瓶颈,完善设计体系,推动产品设计行业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为数字化时代的产品创新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徐威,江禺心.实体界面交互的发展与产品设计应用探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21(3):106-108.

[2] 张一;张卫伟.基于场景的物联网产品设计研究与应用[J].上海视觉,2024(1).

[3] 马磊.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在纺织产品设计中的应用进展[J].纺织导报, 2021(002):2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