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设计教育产教融合实践模式改革与探索

作者

秦成

河南工程学院

2024 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作为国家战略核心,强调以科技创新为主导、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本质的经济增长新模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需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要求高等教育“深化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红利。2025 年《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推动教育链与产业链深度耦合。教育部同步启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2025 年新增“智能影像艺术” “ 数字戏剧” 等交叉专业,直指人工智能赋能设计教育的战略方向。

生成式人工智能已从辅助工具升级为设计创新引擎,实现创意生成、特效制作的效率跃升。企业对于人才能力的需求从单一技能转向技术与跨界整合的复合型能力。游戏美术设计行业需同步掌握新技术、资产运营及可持续设计的理念,而传统课程体系仍滞后于技术迭代。尽管不少高校在改革中提出校企协同产教融合的目标,但多数院校仍停留在实习基地共建阶段,缺乏技术反哺、联合研发等深层互动。

1、新质生产力与设计教育产教融合的关系

1.1 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与设计教育的时代使命

新质生产力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其本质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通过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和产业深度转型重构生产力系统,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质效跃升。在数字创意产业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崛起直接体现为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 工具的应用、元宇宙构建等内涵,以及对传统设计流程的颠覆、虚拟引擎技术对沉浸式内容生产的赋能,还包括数字资产对创意经济商业模式的革新等。这一变革对设计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以视觉表现技能为核心的培养模式已无法满足产业对技术、创意、商业复合型人才的需求。2025 年《中国数字创意产业人才白皮书》显示, 83% 的创意设计公司要求设计人才掌握AIGC 工具,但仅 37% 的高校系统化开设相关课程,暴露出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间的差距。因此,设计教育必须主动拥抱新质生产力的变革逻辑,将技术前瞻性、跨学科整合能力和产业价值导向纳入人才培养的核心维度,从而真正肩负起为创新型国家战略输送高质量创意人才的时代任务。

1.2 设计教育产教融合的痛点

当前设计教育的产教融合面临三个痛点,第一,设计软件及技术迭代脱节,产业技术更新周期远超高校课程更新速度,例如AIGC 工具平均1.5 年升级一次。这直接导致学生所学技能面临毕业即淘汰的尴尬局面;第二,合作机制浅层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多停留于实习实训、设备提供等较为低效的模式,缺乏联合研发、利益共享等深度协同。企业因投入高、回报低的情况,参与动力不足。院校则因脱离真实生产场景陷入闭门造车的困境;第三,产教融合评价体系单一,教学成果过度依赖传统学科竞赛奖项,忽视技术专利孵化、商业转化率等产业价值指标。

1.3 双向驱动的共生关系

新质生产力与设计教育产教融合构成目标到路径的双向驱动的共生关系。首先,新质生产力通过定义未来设计产业的技术需求,如AIGC 工具应用、元宇宙场景开发等内容,以及需求人才的标准,为设计教育产教融合提供明确的改革方向。其次,产教融合通过融合新生态,教育对接产业、创新赋能人才,将产业前沿动态转化为教学内容,实现技术反哺教学、人才定义产业的良性循环。构建融合新生态,利用深度对接产业,创新反哺人才,最终形成“ 教学-生产-研发” 一体化闭环,其核心在于以实体化运作平台替代传统松散合作,以技术转化价值替代竞赛导向评价,从而真正实现产教从表层到深层的质变。

2、名匠动画行业学院产教融合的实践模式探索

2.1 构建新质生产力培育平台,促进组织机制创新

在新质生产力发展背景下,名匠动画行业学院建立平台型实体深度产教融合模式。通过构建校行企协同治理机制,形成完整平台。学院与行业协会、头部企业共同组建产教融合理事会,建立共建标准、共担责任、共享资源、共赢发展的机制。在组织架构上,设立管理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实践中心,确保产教融合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名匠动画行业学院采用双主体运营模式,由企业派驻技术总监和学校配备专业教师共同管理。行业学院的同学经过严格的行业标准训练,直接承接头部游戏项目的美术设计任务,近三年累计完成商业项目十余个。学生通过课程和实习参与真实项目,不仅掌握了 Unity 引擎技术、AIGC 辅助设计等前沿技术,更培养了符合新质生产力要求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这种深度产教融合模式,有效解决了传统校企合作中"校热企冷"、合作浅表化的问题。

2.2 对接新质生产力技术链,重构课程体系

名匠动画行业学院对课程体系进行了系统性重构,建立以游戏美术设计前沿技术发展为导向的动态化课程建设机制。学院联合行业和企业共同组建教学指导委员会,召开技术发展研讨会,通过分析岗位需求变化,持续优化课程设置方向。学院重点围绕 AIGC、元宇宙、数字孪生等新兴技术领域,新增设生成式 AI 设计创作类、虚拟数字游戏特效类、Unity 实时渲染技术等课程方向,淘汰技术滞后的传统课程。在课程内容设计上采用基础模块、核心模块、拓展模块的三级架构,确保教学内容紧跟产业实际应用。学院深化项目制教学改革,将企业真实项目案例转化为教学案例,如将《王者荣耀》游戏特效制作项目拆解为概念设计、模型制作、材质渲染、特效合成等教学模块,贯穿三个学期的专业核心课程。

2.3 落实双导师制与行业评价指标

教学过程中采用"双导师制",由企业技术主管和学校专业教师共同指导,学生需完成从需求分析、方案设计到成品交付的全流程实践。名匠动画行业学院的企业导师年授课超过500 学时,并主导开发游戏特效设计等专业课程三门以上。这种对接新质生产力技术的教学体系实施后,学生新技术掌握速度提升,实习岗位适应期缩短,毕业生起薪水平较传统培养模式提高三分之一以上,充分体现了产教深度融合的育人成效,进一步推动了学校教师从知识传授者向新质生产力创新引擎的转型。在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实践中心的指导下构建行业标准教学评价体系,设置以游戏美术特效设计的行业标准为教学评价准则,保障市场成品标准与课程作业标准一致性,评价体系包括但不限于创意构思能力、数字技术应用能力、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项目管理能力等。这些能力被细化为具体、可衡量的学习成果,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成效的基准。利用行业设计作品生产全流程的在校模拟过程,实现形成“ 教学-生产-研发” 一体化闭环。评价标准改革对产教融合质效的提升,推动教育成果从以技术转化价值替代竞赛导向评价,实现设计教育产教融合的市场化检验效果。

结束语

在新质生产力驱动产业变革的时代背景下,设计教育亟需打破传统路径依赖,构建深度产教融合生态。名匠动画行业学院的实践表明,通过平台型实体组织机制、动态化技术导向课程体系及行业标准评价改革,能够有效弥合教育与产业的断层,实现技术反哺教学、人才定义产业的良性循环。该模式不仅显著提升人才竞争力,更通过真实项目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跨界整合能力,为人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的设计教育产教融合转型提供了有效思路。

参考文献

[1]赵成.新质生产力背景下产教融合育人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集成电路,2024,(11):36-40.

[2] 韦文波.新质生产力视角下 AI 设计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实践探索 [J].艺术设计教育,2024, (11):031-034.

[3] 倪莹莹.新质生产力视角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 [J].经济师,2024,(10):152-154.

[4] 张平.专创深度融合的理实一体化教育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研究 [J].创新与创业教育,2025,6(16):127-136.

[5] 黄子棉.基于深化产教融合背景下的服装设计专业“ 双创” 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J].服装设计师,2025,(06):138-142.

课题项目:2024 年度产教融合研究项目一般项目:《新质生产力驱动行业学院产教融合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以名匠行业学院为例》。(课题编号:2024XYJ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