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与优化探讨
王淑荣
沈阳 110141 身份证号:211422198803113567
引言
在建筑行业市场化进程持续深化的背景下,企业面临原材料价格波动、人工成本上升与市场竞争加剧的多重挑战,成本控制已成为决定项目盈亏的核心要素。有效的成本控制与优化不仅能够保障项目资金链稳定,更能通过资源的合理配置提升企业利润空间。然而当前多数企业在成本管理中仍存在粗放式管理现象,亟需从理论层面厘清成本控制的内在逻辑,从实践层面探索科学有效的优化路径,这对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建筑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现状分析
(一)成本控制意识存在认知偏差
部分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层将成本控制简单等同于费用节约,缺乏对成本与质量、进度之间辩证关系的系统认知。这种认知偏差导致在项目实施中常出现两种极端:要么为压缩成本而忽视施工工艺标准,埋下质量隐患;要么为追求进度而不计成本投入,造成资源浪费。同时,基层施工人员普遍缺乏成本责任意识,认为成本控制是财务部门的专属职责,未形成全员参与的管理氛围,致使成本控制在执行层面难以落地。
(二)成本管理体系缺乏系统性设计
现有成本管理体系多呈现碎片化特征,预算编制、成本核算与绩效评价各环节缺乏有效衔接。预算编制时未充分结合项目实际施工方案,导致预算目标与执行脱节;成本核算停留在事后统计层面,无法对施工过程中的成本异动进行实时预警;绩效评价体系缺乏量化标准,成本控制成效与员工激励机制脱钩,难以调动各参与主体的积极性,形成“ 重核算、轻管理” 的体系性缺陷。
(三)成本控制方法滞后于管理需求
传统成本控制方法以静态核算为主,采用定额计价模式对人工、材料、机械成本进行管控,难以适应建筑市场动态变化的需求。在信息化时代,仍有部分企业未建立成本管理信息系统,成本数据的采集、传递与分析依赖人工处理,存在信息滞后与失真风险。这种方法上的滞后性导致企业无法及时掌握成本偏差的具体成因,难以及时调整管控策略,影响成本控制的精准度与时效性。
二、建筑施工项目成本优化策略
(一)构建全过程成本动态管控体系
在项目前期策划阶段,通过WBS 工作分解结构将总成本目标分解为分部分项工程成本指标,结合施工组织设计制定详细的成本计划。施工阶段建立成本动态监控机制,运用赢得值法对比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进度绩效的偏差,对超过阈值的成本异动及时启动预警程序,分析材料价格波动、工序变更等影响因素并调整管控措施。竣工结算阶段重点审核变更签证的合理性,对比目标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形成项目成本后评估报告,为后续项目提供经验借鉴。
(二)完善全要素成本管理体系架构
建立以目标成本为导向的责任成本体系,明确项目部、职能部门与作业班组的三级成本责任主体,将成本指标纳入岗位考核体系。优化成本核算流程,采用作业成本法细化成本归集对象,将间接费用按作业动因合理分摊至各成本核算单元,提升成本数据的准确性。构建成本分析矩阵,从时间维度分析成本变动趋势,从结构维度剖析各成本要素占比合理性,从空间维度对比不同施工区域的成本差异,为成本优化提供多维度决策依据。
(三)创新成本控制技术与管理工具
引入BIM 技术构建三维成本模型,实现设计阶段的成本可视化模拟,提前发现设计缺陷导致的成本增加风险。在施工阶段利用BIM 模型进行4D进度与成本的集成管理,实时监控各工序成本投入与进度完成情况的匹配度。推广成本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材料进场、机械使用等数据的自动采集,系统自动生成成本分析报表,为管理者提供实时决策支持,推动成本控制从经验管理向数据驱动管理转型。
三、建筑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与优化的保障措施
(一)打造专业化成本管理人才梯队
建立分层分类的培训体系,对管理层重点培养成本战略规划能力,通过标杆企业考察、管理研修班等形式更新成本管理理念;对专业层强化成本核算与分析技能,定期开展预算编制、成本软件应用等专项培训;对作业层加强成本意识教育,通过岗前培训、现场交底等方式明确成本控制的具体要求。同时建立职业发展通道,将成本管理能力纳入人才晋升评价体系,吸引优秀人才投身成本管理领域,形成专业化人才梯队。
(二)建立多维成本监督与考核机制
为了确保项目成本的有效控制和质量保证,我们构建了一个由内部审计与外部监理共同构成的监督体系。内部审计部门负责定期对项目成本执行情况进行深入专项审计,其重点在于审查成本核算是否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以及成本控制措施是否切实有效。与此同时,外部监理机构则在施工现场对成本管控的各个关键环节进行实时旁站监督,包括材料领用、工序衔接等重要节点,以确保成本管理的严格性和施工过程的规范性。为了进一步激励员工在成本控制方面的积极性,我们完善了绩效考核制度。在考核中,我们引入了成本降低率、预算执行偏差率等量化指标,并将这些指标与项目团队的薪酬直接挂钩。对于在成本控制方面表现突出的团队,我们将给予专项奖励,从而形成一套责权利统一的激励约束机制。这种机制不仅能够提高成本控制的效率和效果,也有助于培养团队的成本节约意识和责任感。
(三)培育全员参与的成本文化生态
为了在企业文化中根植成本管理理念,我们采用多种媒介进行广泛传播。通过企业内刊、宣传栏等渠道,定期向员工普及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并举办“ 成本节约标兵” 评选活动,以此树立全员参与的成本节约榜样,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项目现场,我们设立成本看板,实时展示各班组的材料消耗、工时利用等关键成本数据,这不仅有助于提高成本透明度,还能营造良性的竞争氛围,促使各班组自发地进行成本控制和优化。此外,我们将成本文化融入企业价值观建设之中。管理层以身作则,带头践行成本节约举措,并组织成本管理知识竞赛等活动,使节约意识成为员工日常行为的一部分。这种做法逐步形成了“ 人人讲成本、事事重效益”的文化生态,为企业的成本控制与优化提供了持续的文化驱动力,确保了企业财务健康和长期发展。
结束语
建筑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与优化是一项融合管理理念、技术方法与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在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建筑企业需突破传统管理思维的局限,从意识层面树立全过程成本管控理念,从体系层面构建科学规范的管理架构,从技术层面创新成本控制工具,同时通过人才保障、监督机制与文化培育形成协同效应。唯有如此,才能实现成本管理从粗放型向精细化的转变,在确保项目质量与进度的前提下提升成本竞争力,为企业在复杂市场环境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国生.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中施工项目成本核算优化研究[J].中国招标,2025,(05):161-164.
[2]王祥珠.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中施工项目成本核算的优化策略[J].大众标准化,2025,(08):80-82.
[3]林燕玉.建筑施工企业项目全过程成本控制的优化建议[J].中国市场,2024,(33):171-174.